理论教育 《答谢中书书》:初中必读文言文精华

《答谢中书书》:初中必读文言文精华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友人的一封回信,这位友人叫谢征,古人有用官职称呼人的习惯,谢征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他“谢中书”。一般的书信,其内容、行文可说是最为自由灵活的,但即便如此,《答谢中书书》还是比较另类独特,因为它除了标题外,正文完全看不出是一封书信,再有呢,它的内容也很新奇,就是一小段写景文字。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友人的一封回信,这位友人叫谢征,古人有用官职称呼人的习惯,谢征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他“谢中书”。“答……书”就是“回复给……的信”。书信是一种常见的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性文体,古人又叫“尺牍”“函”或“信札”等。一般的书信(相对于公文等特殊信件而言),其内容、行文可说是最为自由灵活的,但即便如此,《答谢中书书》还是比较另类独特,因为它除了标题外,正文完全看不出是一封书信,再有呢,它的内容也很新奇,就是一小段写景文字。

然而就是这么一小段写景文字,具体说来是六十八个字,却妙笔生花,如诗如画,描绘出了一个山清水秀的人间仙境,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从写作目的看,作者大概是想与朋友分享他所感受到的山水美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起首这八个字是第一层。作者大处落笔,立意高远孔子老早就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情趣高雅的人们徜徉在崇山峻岭、清流急湍之间,发现着美,品味着美,享受着没有尘杂的自然奇趣,寄寓着丰富美好的情思。作者自然也是一位钟情山水之人,开头用一种赞叹的笔调,既概括了自古以来热爱自然山水的传统,又明确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奠定了感情基调,总领了全文。

第二层是主体,作者紧扣“美”字,生动描绘了他眼中的山水奇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一小层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山川的四季常态之美。从溪流不断、四季常青、翠竹依依的景物特征来看,所写应为江南秀美奇丽的山水。作者先宏观总览,仰望:巍峨的山峰高高耸立,直插云霄;俯瞰,幽深的溪流缓缓流淌,清澈见底。山高谷深,山环水绕,有山有水;山,静穆雄壮,水,明净柔媚,山水相映,刚中有柔。山间景象如何?平视溪流两岸,只见悬崖峭壁,直插水中,五彩斑斓,交相辉映。石壁森然,颜色斑驳陆离,在天光云影,水面映照之下,呈现出奇幻瑰丽的色彩。而山林则植被繁盛,茂林修竹,青葱翠绿,四季常存。色彩既淡雅又绚丽,互相映衬,丰富华美,悦目怡人。长年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相看不厌。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第二小层则描写一日之景的朝夕变化。(www.daowen.com)

早晨云雾弥漫山间,笼罩着溪涧,而两岸青山愈显苍翠。待到一轮红日爬上山头,万丈阳光照进山谷,云雾逐渐消散,山间顿时百鸟欢唱,猿猴啼鸣,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傍晚,夕阳慢慢西沉,鸟雀归巢栖息,山间渐渐宁静下来,而夕阳余晖铺满水面,金光闪闪,此时无数的鱼儿纷纷跳出水面,尽情享受着属于它们的自由时光。四季美景恒久,朝夕美景不同,不变中又有变化,多姿多彩,常看常新。

如果说第一小层主要写静态美,第二小层则是写动态美。动静结合,画面鲜活,灵动多变。写静景,其实也静中有动,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高峰入云”,一个“入”字,让静穆的高山也有了动感,山峰仿佛在极力向上伸展,刺入云霄。“五色交辉”,一个“交”字,可见色彩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彩色纷呈,迷离多变,愈显奇幻绮丽。写朝夕变化的动景,其实也动中有静。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变化缓慢,乍看又是静的。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一个“乱”、一个“竞”,把动物们争先恐后、纷繁缭乱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富有活力,一派生机。然而在空旷幽深的山谷中,寂静更是常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猿鸟乱鸣,空谷传响,打破了山谷的宁静,也反衬出山谷的幽深寂静。游鱼跃水,有动态,有声响,却以日落山暝、暮色苍茫的安详宁静为环境、做背景。

总之,第二层采用仰视、俯视、平视等多种视角相结合的方法,将山川之美尽收眼底。

有四季常在之景,有晨昏变化之景,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呈现出山水交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动静相衬之美,不变与变化之美。整个画面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以青山绿水为主景,峭壁、青林、翠竹、晓雾、落日、飞鸟、走兽、游鱼点缀其间,布局精巧,灵动不拘,清新素净,淡雅隽永,美不胜收,让作者陶醉其间,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于是情不自禁地赞叹说:实在是人间仙境啊!作者最后写道:“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说,自从那位善于欣赏、看遍东南名山胜水的谢灵运以后,大概只有我领略到了如此之美的人间奇景,作者至此心满意足地收起了画卷,结束了全文。

本文的语言也非常有特色。文章具有骈文的特征,除了结尾两句外,全是四字短句,整齐简洁。穿插着几个对偶句,有的四字相对,如“高峰入云”对“清流见底”,有的八字相对,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对“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形式工整又写出内容的变化。语言清新素朴又不失华美典雅。遣词用字准确生动,如除前文所述的“入云”“交辉”“乱鸣”外,他说晓雾将散,却用“歇”,说夕阳西下,却用“颓”,尤其新颖别致,风味独特。此外如“沉鳞竞跃”四字,用“沉鳞”借代游鱼,似可见鱼鳞的光泽;特别是与“竞跃”相对,本是往下的“沉”,却又向上“跃”,颇富奇趣。而沉鳞“竞跃”的活力上升,又对应前句夕日“欲颓”的衰弱下沉,给人一种此消彼长,生生不息的感受。整个画面没有随着夕阳西下而显得晦暗,反而显得生机勃勃。这些语言情味丰富,表现力十足,表达效果极佳。这些都显示出作者用语的精巧和语言的功力,使得整个语言又具有了精致清奇的特点。

作者陶弘景是南朝时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他曾任齐的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市,文中所写即此山)。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他因此被称为“山中宰相”。梁武帝曾问他,山中有什么,为什么不出山呢?他作诗回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他就是这样,全身心地投入自然山水的怀抱,采药行医,修道著书,无比愉悦地享受着他的人间仙境的乐趣,表现出一种高贵脱俗的人生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