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陋室铭》赏读:字字珠玑,隽永如诗

《陋室铭》赏读:字字珠玑,隽永如诗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要说被人们喜爱至极而大量模仿创作的名作,当首推刘禹锡的《陋室铭》了。公元824年夏,他又被贬到和州担任刺史,在这期间写下了这篇《陋室铭》。江山留胜迹,陋室今犹在。《陋室铭》的确人见人爱,简直令人一见难忘,爱不释手。《陋室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形式精美,朗朗上口,清新典雅,精粹如诗。同时,《陋室铭》的语言清新淡雅,简练优美,让人赏心悦目。两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才真正让《陋室铭》魅力四射。

《陋室铭》赏读:字字珠玑,隽永如诗

陋室铭

〔唐〕刘禹锡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我国古代文化兴盛,文学发达。历代名家辈出,灿若星河,美文名作更是浩如烟海,洋洋大观,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其中很多佳作名篇依然脍炙人口,深受人们的喜爱,众口传诵,广为流传。但要说被人们喜爱至极而大量模仿创作的名作,当首推刘禹锡的《陋室铭》了。我们不妨先来欣赏一篇吧,题目叫《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惟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指李白孟浩然的友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怎么样?有意思吧!可见《陋室铭》是多么深入人心了。

作者刘禹锡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唐代文学家,他文章写得好,其实更著名的是诗歌,有“诗豪”之称,大家早就烂熟于心的《望洞庭》《乌衣巷》《秋词》等,就是他的诗歌代表作。

他才华出众,还是个哲学家,但仕途很不顺利,屡次遭到贬谪。幸好他是个乐观坚强、豁达开朗而又正直坚贞的人,无论被贬到哪里,他都坚韧不拔,热爱生活,坚持诗文创作,抒发真情实感。公元824年夏,他又被贬到和州(今安徽省和县)担任刺史,在这期间写下了这篇《陋室铭》。江山留胜迹,陋室今犹在。如果有机会到了那里,记得去“陋室公园”参观一下哦。

《陋室铭》的确人见人爱,简直令人一见难忘,爱不释手。那么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陋室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形式精美,朗朗上口,清新典雅,精粹如诗。这是许多人乍一读到就喜欢上它的重要原因。

文章这个特点首先与它的文体特征有关。“铭”,本是一种刻在金石等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语句整齐,并且押韵。《陋室铭》全文只有短短81个字,大都是结构工整的对偶句,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富有整齐对称之美和节奏感。全文除结尾句外都押“ing”韵(“馨”的“in”与之也很近似),使得文章音韵悠扬,易于记诵。所以读起来像是吟诵诗歌一样。但是它又不像一般的铭文那样完全整齐划一,而是富于变化。多四字句、五字句,也有三字句、六字句等;对偶句也有长短变化;对偶句外又穿插了两个散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结尾句),所以全文读起来既抑扬顿挫,音韵优美,又错落有致,灵动活泼,毫无呆板僵硬之感。(www.daowen.com)

同时,《陋室铭》的语言清新淡雅,简练优美,让人赏心悦目。全文几乎没有深奥难懂的词句,没有刻意雕琢,讲究辞藻,但又不“陋”——不贫瘠简陋,而是清新自然,既概括又生动,既平易又淳厚,富有表现力和丰富性。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各省略了一个字,实际应是“苔痕上阶(阶)绿,草色入(帘)帘青”,即“苔痕长上台阶,使台阶变得一片葱绿;草色映入竹帘,使竹帘染上了青色”,这样表达显得凝练丰富。以“痕”写苔、以“色”写草,形象具体可感、可视。“上”“入”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富有活力,春意盎然,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又着上一“绿”一“青”,色彩鲜明,色调淡雅。这样,两句写景,由外而内,就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静、闲适。

另外,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也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文中运用了比兴(涉及写法,下文再谈)、对偶、借代、用典、互文、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借代。用本是两类乐器的“丝竹”代指音乐,用“案牍(公文)”代指公务,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练、具体生动的效果。又如互文。互文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互相渗透,互相交错,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翻译的时候一般要还原成一句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互文,是由“往来、谈笑有鸿儒,无白丁”这一句话拆开,改而写成一个对偶句的(应翻译为“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没有一个浅薄之人”),这样文句显得更加整齐、和谐、有韵律,也更加精练。

又比如运用典故(简称用典)。结尾几句都是用典,比如作者拿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联系起来,让人产生联想,实际上是暗中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扬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表达了对自己学问品德的自信和自我勉励,显得典雅丰富而又委婉含蓄,令人回味。

上面谈的主要是语言形式之美,下面谈谈它的构思之美和思想意蕴之美。两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才真正让《陋室铭》魅力四射。

不过你首先不要上了望文生义的当。《陋室铭》看似写陋室,可实际要写的是陋室的主人;按理该写它如何如何“陋”,可突出的却是“不陋”;而“不陋”则是因为主人品德好。所以文章是借写陋室,抒发作者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甘于淡泊的意趣。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或“借物咏志”,“言志”就是抒发思想情感志趣。这种写法能使抒情说理变得形象、具体,富于情味而不直白枯燥,引人入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开头写山写水,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但这两句目的不在写山水,而是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出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比兴”是传统诗歌常用的一种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也就是先说一个或几个相关的事物,激发联想,从而顺着引出想要说的意思。两种手法经常结合在一起,所以合称“比兴”。在这里,“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主人之“德馨”。意思是山即使不高但有仙则闻名,水即使不深但有龙就灵异,那么居室虽然很简陋,但只要我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简陋了。作者把“陋”与“德”联系起来,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主人(作者自己)的贤德,而正因为主人贤德,所以才陋室不陋。作者暗中以山之仙、水中龙自比,突出自己的“德馨”,展现出作者孤高自赏、坦荡自信的品格。这是第一层,点明中心,总领下文,是总写。“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语统领全篇。

第二层紧承主旨句,分三小层展开,具体表现了主人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环境景色之雅,烘托主人恬淡高雅的生活情趣,也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侧面烘托主人品行高洁、心性高雅,也是一位“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写主人生活情趣之雅,突出主人高雅脱俗、安贫乐道的志趣。其中前两句是正面实写,可见其修身养性、怡然自得的情态;后两句是反面虚写,可见他淡泊明志,远离世俗的追求。正反对比,虚实相生,相得益彰。三小层分别从三方面印证全文主旨“惟吾德馨”,又为结尾句“何陋之有”酝酿了气势,做好了铺垫。

第三层是总结、升华。先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人贤士诸葛亮、扬雄那样的志趣和抱负。文章境界陡然变得开阔、高远,进一步突出了“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巧妙含蓄,却分量很重。孔子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有意隐去前四个字,却暗含以君子自许的意思,自信却不显自大自夸,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十分得体。“何陋之有”是一个起强调作用的反问句式,字面上再次点题,照应了“斯是陋室”,但是内容上却把陋室之“陋”彻底翻转了过来,强调陋室“不陋”,这样不但与主旨句“惟吾德馨”形成呼应,而且画龙点睛(陋室不陋关键在“君子居之”),再辅以反问语气,铿锵有力,又余韵悠长。这种写法十分新奇别致,显得特别精妙高明却又自然圆融。

这就是《陋室铭》,全文立意高远,思路清晰;清雅隽永,玲珑剔透,真可谓字字珠玑,令人余香满口。品味之余,你是不是也来仿写一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