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全民娱乐快消到塑造自我和时代画像:爽文时代研究

从全民娱乐快消到塑造自我和时代画像:爽文时代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其实还没有意识到,从“爽文”到“爽文娱”,从“爽文创”再到“爽文化”,其实是一种“这一届青年形塑自我和时代画像”的形态、业态和生态系统。[5]参阅庄庸、王秀庭:《国家网络文学战略研究:从“现实题材”到“书写新史诗”》,华语网络文学智库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版。

从全民娱乐快消到塑造自我和时代画像:爽文时代研究

全民娱乐、商业消费社会、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提供了一种爽文、爽剧、爽片等爽品批量诞生和崛起的业态土壤——换句话说,唯有这种充满消费能量的商业土壤,才会催生爽文、爽剧和爽片等一系列“爽×”消费产品甚至是快消品(快速消费品)。

在某种意义上说,爽文、爽剧、爽片等一系列“爽×”,就等同于“一次性快消品”:钻石恒久远,经典永流传;但快速消费品,爽一次就好!这也是很多人把爽文、爽剧、爽片等视同为文化垃圾的原因。

因为一次性快速消费,就已经把所有的价值能量消耗殆尽,再也没有留存和纪念的意义。唯有那些经过时间积淀和反复锤炼的口碑之作,方能入史(文学史/文艺史)、入流(主流)、入典(经典)——但一旦三“入”,它就被摘掉了“爽×”的帽子。就像斯皮尔伯格拍的电影,其实就是“爽片”;但是成了经典之后,就被人反复解读和诠释它的意义与价值系统,而刻意忽略它的爽点、爽感、神爽等“爽”基因和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从作品“形态”到行业或产业“业态”,爽文、爽片和爽剧等,在全民娱乐、商业消费社会和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之中,已经逐渐混淆和抹掉了彼此从作品到产品形态的边界,甚至连行业或产业的业态也都交叉渗透而逐渐互鉴相融;彼此之间,与其说是殊途同归,不如说是辐辏聚焦,归于同一种焦点——“爽”成为贯穿不同形态与业态的轴心点;“爽点”成为被消费的聚焦点;“爽感”成为文艺影视作品打动受众并引爆共鸣情绪、共情体验的娱乐体验;“爽化”(“爽文化”化)成为贯穿全版权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讲故事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之一。

客观地说,“爽文”已经形成一整套讲故事的技术和理念体系;但是,贯穿全版权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进行“爽化”,却并不成功——爽文并没有拍成爽剧。

这是许多网络文学爆款超级I P化更容易失败而不是更容易成功的根本原因:由于无法掌握爽文的创生(创作与生产)以及爽点创造、爽感建构和神爽引爆机制体制,也由于影视行业自身并没有成熟的“爽基因和爽能量森林生态系统”,因此,许多爽文超级IP无法拍成大众爆款的爽剧或爽片。

实事求是地说,网络文学积累二十多年之功,才拥有了爽文诞生的内生土壤;但,现在爽剧、爽片、爽漫爽动画等,还缺乏成气候的森林生态系统;反而是游戏竞技、直播短视频等,成为新一轮“爽×”潮流引爆的风口。

更重要的,网文(包括爽文)其实是当代中国青年表达自我形象,并面向未来形塑自己这一代人整体价值观念体系的新文艺——当代以及未来的人,其实是通过这种“文本”来认识“这一届青年”的集体画像和时代特性的。

很多人其实还没有意识到(至少是没有充分意识到),从“爽文”到“爽文娱”,从“爽文创”再到“爽文化”,其实是一种“这一届青年形塑自我和时代画像”的形态、业态和生态系统。

【注释】

[1]参阅庄庸、杨丽君等主编:《爽点宇宙: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第2季)》,华语网络文学智库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2]参阅庄庸、王秀庭:《从“畅销书时代”到“后主题出版时代”:互联网+出版“供给侧改革”战略研究》(上中下),“互联网+”新文艺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www.daowen.com)

[3]参阅庄庸、杨丽君等主编:《爽感爆款系统: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第3季)》,华语网络文学智库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4]参阅庄庸、杨丽君等主编:《爽点宇宙: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第2季)》,华语网络文学智库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5]参阅庄庸、王秀庭:《国家网络文学战略研究:从“现实题材”到“书写新史诗”》,华语网络文学智库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版。

[6]参阅庄庸、杨丽君等主编:《爽感爆款系统: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第3季)》,华语网络文学智库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7]参阅庄庸、王秀庭:《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互联网+”新文艺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8]参阅庄庸、杨丽君等主编:《爽点宇宙: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第2季)》,华语网络文学智库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9]参阅庄庸、王秀庭:《亲爱的,我们为爱作战:互联网+她时代新文艺潮流研究》,“互联网+”新文艺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0]参阅庄庸、杨丽君等主编:《蚂蚁哲学: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第5季)》,华语网络文学智库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版。

[11]参见茅盾老舍等:《关于艺术的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

[12]参阅庄庸、杨丽君等主编:《蚂蚁哲学: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第5季)》,华语网络文学智库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版。书中解读、诠释和建构了当下和未来正在发生的“作家作品中心论—产品粉丝互动论—社交、社群和社区时代论”演变现象、潮流和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