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文学阅读潮流:青标的存在与解读

网络文学阅读潮流:青标的存在与解读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我们说要研发和推动“制定四亿中国青年标准即青标”时,并不是说:我们要“发明”出一套全新的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来“代表四亿中国青年”发言、发声和发表。就像2019年B站的新年跨年晚会,被认为“确实更符合四亿中国青年特别是网络青年的心”。制定中国青年标准的青标运动,不仅仅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智匠理念。

网络文学阅读潮流:青标的存在与解读

当我们说要研发和推动“制定四亿中国青年标准即青标”时,并不是说:我们要“发明”出一套全新的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来“代表四亿中国青年”发言、发声和发表。

因为,这就好像是在说:我们“发明”了一把标尺,可以代表和凝聚四亿中国青年的意志与标准;以此为尺子,可以衡量与审判、裁量与裁决当下这种题材与类型、热点与潮流、现象与趋势“是不是符合四亿中国青年的需求”。

从“我时代:我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尺”,到社交、社群、社区时代的“我·们”,再到个人智能终端社会的“个人授权时代”……四亿中国青年越来越自主、自立、自由和自“我”主义——没有谁能“代表”四亿中国青年,也没有谁能“发明”出一把能代表四亿中国青年的标尺。

事实上,无论是感受知觉还是事实判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言论与逻辑——这符不符合中国青年的口味和需求?!就像2019年B站的新年跨年晚会,被认为“确实更符合四亿中国青年特别是网络青年的心”。

懂还是不懂,符合还是不符合,其实还真有一把衡量的标尺。它或许并不存在“每一个青年心中”,但好像又“存在于所有年轻人心中”。

它只指向青年或年轻“个人”或“个体”时,人人心中都有一把标尺,互不兼容、互怼互掐;彼此的矛盾和差距,并不比神奇物种的差异小。

但是,当有了“年轻”或“青年”这种概念或标签作为分界线和圈定法之后,一切“非年轻人”就立马被排斥在了界外和圈外——你们不懂年轻人的心;

而所有划入圈内、线内和界域之内的“年轻人”,就有了一个看似共同的“青年标准”。

就像2019年B站的新年跨年晚会其实也是一锅“东北乱炖”,里面杂糅了不同年轻世代、社群和圈层的内容、文化和审美。比如85后婴儿潮和95后独孤世代,从调性来说,差了十万八千里。

只不过,由于更大的主流调性和文化隔断划出了一条界线——如以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地方电视台的新年晚会为参照物——则一下子就整合了内部所有的分歧与撕裂、差异与错位、断裂与隔断,而变成了“这是一台真正为年轻人而制作的新年晚会”。

至少:它代表了B站成立十年以来网络青年特别是次元世代(活在二次元和泛二次元趣缘社群之中及其破壁出圈生态系统的年轻世代)的需求基本面与垂直调性。

就像“元气少女”和“油腻中年男”,完全就是两个世界(次元世界和地球世界)的人——即使“元气少女”破壁出圈,跟“小镇青年”一样打通了隔断、糅合了调性,和“油腻中年男”仍然有一个银河系的距离。

两者之间,可没有“星际穿越”,可以形成“连接宇宙”——除了一种情况,油腻中年男是元气少女她爹,或者本身就是没有长大的“大男孩”:新小镇青年与网红中年。

因此,当我们说要研发、推动和制定四亿中国青年标准(青标)时,其实意思是说:我们试图“发现”并“提取”出那种能够映照四亿中国青年需求基本面与垂直调性的“青年标准”——亦即那一把神奇地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青标”之尺。(www.daowen.com)

我们是“发现”它,而不是“发明”它;是要“提取”它,而不是“提起”它——

提起它,是因为那个东西是实物,就像一把木椅或是一个竹篮,甚至就是一根树木或一根竹子。

提取它,就像是要提炼、提纯“青霉素”一样,是很有技术含量的科技行为;就算只是把一根木头雕刻成一把木尺,也是需要技艺和技能的工匠精神的——何况,那种尺子上作为度量衡的刻度,比起纯木匠工艺来说,可是需要“算法的革命”的。

这不但需要“技艺”,还需要“智识”。制定中国青年标准的青标运动,不仅仅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智匠理念。

从四亿中国青年驱动时代潮流中“发现”这种“青年标准”(青标),其实也是一种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提”来概括研发和推动“青标”的行为了:提出与提炼,提取与提纯。

这种发现和提取,就相当于从“混沌”之中造出一把带有原力的“光剑”,可以开天辟地,衡量白天和黑夜——就像创世纪一样。

事实上,我们造出“青标”这个词,按照造词运动本身的逻辑来说,就是命名、言说和呈现——世界向我们描述它自身的存在;“青标”向我们描述它自己存在的秘密。“青标”在我们命名之前就已经存在,只不过存在于“混沌世界”之中而已;

与其说是我们在“言说”它,不如说是它通过我们的言说在“言说”它自身;

因此,其实不是我们“发现”了它,而是它恰好通过我们那双发现美、真相和秘密的眼睛,自动“呈现”于我们的视野之中——通过这种网络文学造词、理论与方法论原型(模型),“青标”向我们描述了它自身的存在以及秘密:

四亿中国青年正在制定标准;

这就是四亿中国青年的定标运动;

四亿中国青年制定的青年标准,就是我们解读、诠释和建构的“青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