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
在新教育实验中有一个“家校合作共建”的项目。我不理解,学校教育为什么一定要家庭的参与?如果许多不懂教育的家长都要对我们的教育发表意见,给学校拿主张,那不是乱套了吗?
老师:
首先,我不主张使用“家长”这个概念。
10多年前,我发起新教育实验的时候,就发现“家长”这个称谓有问题。所以,新教育实验一直坚持用“父母”代替“家长”,我们把通常的“家长学校”改为“新父母学校”。
为什么要用“父母”正式取代“家长”的称谓?首先,在国际交流中,“家长”一词缺乏相应的概念。在英文中,“家长”的概念勉强可以翻译为:the head of a family[household];patriarch;the parent or guardian of a child;genearch;householder。但我们一般使用的家长概念,其实说的就是父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到“父母”之意共九处,其中八处用了“父母”,仅在第三十九条中用了“家长”,即“责令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其实,此处的“家长”改为“父母”也是完全可以的。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家长”是一个封建传统的概念,这个称谓已经不适应民主平等的现代家庭。说起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家之长,家长制。《辞海》第1023页关于“家长制”的解释是:“家长制家长拥有统治权力的家庭制度。在家长制家庭里,家长握有经济大权,居于支配地位,掌握全家人的命运。旧中国的家长制,在宗法制度下,以封建的法律、礼教、习惯,束缚家庭成员,维护封建财政,巩固封建统治。新中国推翻了封建买办阶级的统治,废除了家长制。”既然废除了家长制,为什么不连家长的称谓一起废除呢?
第三,在后喻社会,许多父母的知识已经落后于孩子,如果仍然采用“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不利于父母自身的学习与成长。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家庭关系,亲子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家庭生活方式,应该是未来家庭和家庭教育的方向。所以,取消“家长”的称谓势在必行。
回到你的问题。其实,不管你是否愿意,父母都是一支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瑞典教育家哈巴特曾经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事实上,父母才是培养学生真正的最基础的力量,学生们每天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回到家庭。加上节假日,他们在家庭的时间是超过学校的。我曾经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发现,童年的长度决定国家的高度。童年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刻骨铭心持久悠长的。同时,学生们来到学校的时候,事实上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他的个性、认知风格、行为习惯已经初步形成了。所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可能是从5岁到10岁之间,而这种差距的形成,主要也是在家庭中实现的。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家庭总是与我们学校的教育紧密相连。在这个问题上,南怀瑾甚至认为:“教育从家教开始,学校不过是帮忙一下。”总之,为父母者责任重大。(www.daowen.com)
问题在于,我们究竟是把父母当作对手还是当作助手?我们是做1+1>2的加法,还是做1-1=0的减法?
从我们的观察看,凡是能够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的学校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就会顺利得多,卓越得多,凡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的学校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就要艰难得多,麻烦得多。
作为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父母的沟通的确是一门重要的艺术。以往,与父母的联系最重要的渠道是家访。通过家访,亲自了解、感受家庭的氛围,了解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家庭关系,是非常有效的。问题是,我们有些老师把家访变成了变相的“告状”,反而会造成师生关系,父母与教师关系的紧张。
在有了校讯通和微信圈以后,父母与教师的联系更为便捷了。但是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文字或声音的联系,毕竟和面对面的交流不同。甚至在学校的办公室里面对面的交流,和在学生家里的自然环境下的交流也不同。很多时候,沟通不够充分,结果可能反倒造成误会,甚至不如不沟通。所以,新教育实验学校一般会建立各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委员会和新父母学校,来推动家校共建工作。前者是以父母、教师为主体的家校合作机构,通过父母参与学校的重要事务和重大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学校的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后者是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帮助父母提高教育素养,解决育儿难题的机构。
另外,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还参加了新父母研究所建立的萤火虫工作站。萤火虫工作站的站长大多数是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父母,他们提供亲子共读、亲子游戏、亲子戏剧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帮助父母与孩子健康成长,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好帮手。
不仅新教育实验重视家校共建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效果。从山东潍坊等地的实践来看,父母尽可能参与学校管理,对于了解学校情况,增进与教师的互相理解,帮助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潍坊市近年构建了一个行政搭台、专业引领、家校合作的现代教育治理新体系。通过百万父母进学校、重新学习做父母等活动,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对潍坊教育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该市教育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学生课业负担最轻的地市;高考从2002年至今,入一本线考生,占全省的1/6~1/7;群众对教育满意率连续五年位居山东省第一。潍坊教育之所以呈现出质量较高、社会满意的良性状态,与他们重视家庭教育,重视父母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当地,尤其是全社会对教育的高度认同,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很多。
总之,父母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和父母,应该围绕着孩子搭建起教育共同体。要尽可能与父母协同合作,把父母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当学生父母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就会像有了三头六臂一样,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从容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你的朋友:朱永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