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
我国的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偏重智力的教育,考查学生是否优秀主要以学习成绩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是一名学生的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是延续学校教育的模式,还是自寻一条适合孩子的方式?
老师:
你提出的偏重智力教育问题,事实上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倾向,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值得关注。
我们现在的考试评价制度,不仅和学校有关,也和父母们的期望是有关系的。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俊遮百丑,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只要分数高,畅通无阻。所以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无论老师还是父母,主要的精力还是偏重智力教育,偏重分数教育。评价孩子最重要的标准也是看考试成绩和分数。所以严格地来说,一部分学校和家庭共同组织了一个“反教育联盟”,在联合起来反真正的好的教育。
所以,不仅仅家庭教育需要变革,学校教育也需要变革。不是父母亲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孩子的道路,而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父母共同创造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那么,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从家庭来说也好,从学校来说也好,首先要清楚什么样是好的教育。然后才是怎样才能真正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
我认为,做人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帮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阳光的人,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成为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成为一个能够关心别人的人,成为一个能够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成为一个能够不断自我成长的人,等等。这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也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立德树人的问题。立德树人始终应该是教育的第一位的目标,是超越于所有目标之上的一个关键目标。我认为,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成为一个好的公民,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出发点。(www.daowen.com)
因此,我们在评价孩子时,就不能简单地看学习成绩。考试是一个指挥棒。过去的高考也好,中考也好,所有考试基本上检查的都是学生的分数。所以我们首先要改变我们的评价方式,包括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要唯分数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环节。我知道国家正在出台新的高考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将要改变现在的一考定终身、一俊遮百丑的格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会起到很大的引领作用。而关于这一点,父母在家庭里行动起来、改变起来,其实更要快得多。
其次要努力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兴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比如,学习在很大程度是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健康习惯等等,这些好习惯会帮助一个人的一生。而且,一个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和他如何支配他的业余时间有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爱好,就不会有更多时间去做不好的事情。人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有限的,我们用美好的东西去填充了一个人的所有的时间,这个人就会不断地走向美好。所以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我们都要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兴趣。
所以能够看出,好的教育是一种合力。如果没有家庭社会和学校通力合作,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健康的成长。学校和家庭怎样有效沟通、合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现在有时候家庭和学校目标不一样、期待不一样,甚至是彼此矛盾,这样再好的教育效果也会彼此抵消。所以新教育实验非常强调“家校合作共建”。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新父母研究所,期待父母们更好地提升教育素养,更好地理解教育、参与教育,更好地在家庭中自觉地发挥好父母自身的影响力,用自己的榜样去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最好的教育是帮助人成为他自己。现在偏重智力的教育只有一个英雄,就是分数的英雄。打破这种完全根据智力来评价学生、根据分数来评价孩子的办法,我们就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英雄,从而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对孩子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世界。所以无论是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没有一条适合所有孩子的方式。必须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针对每个孩子的潜能,寻找一条属于他的方式。无论你是作为老师还是父母,认识孩子,理解孩子,是整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父母、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则是教育良性发展最关键的基础。相信你通过思考与行动,一定能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们的路。祝福你。
你的朋友:朱永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