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了解学生?致教师能帮你重返童心的世界!

如何了解学生?致教师能帮你重返童心的世界!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鲁迅先生有过一些精辟的论述。鲁迅还指出应当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者在指导过程中“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鲁迅先生在许多文章中还具体分析了儿童心理的特点。要知道孩子的世界,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入门书。要知道儿童的世界,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儿童。对童心的深入了解,也就为教育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如何了解学生?致教师能帮你重返童心的世界!

朱老师:

我是来自西部的一名教师,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县城的重点学校,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都非常大。面对全班近80名基础不一、性格迥异的学生,经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我想把这些孩子教好,我究竟该从哪里做起呢?怎么做呢?

老师:

首先要为你喝彩。面对大班额的挑战,你没有想着得过且过,而是希望进一步努力,这样的心态,其实已经为你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人的复杂性、差异性,是教育之所以非常复杂、艰巨的重要原因。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尤其是在学生这么多的情况下,了解学生更能够让我们接下去的教学工作变得有的放矢,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此,鲁迅先生有过一些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了解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懂得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也就是要“知道孩子的世界”。他曾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要下河,最好事先学一点浮水功夫。”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要教育好孩子,“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因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鲁迅还指出应当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者在指导过程中“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鲁迅认为,当时的教育,“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主张要恰如其分,发展人的个性,“用全部精神,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

鲁迅先生在许多文章中还具体分析了儿童心理的特点。在《从百草园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散文中,他以亲切动人的笔触,回忆自己童年时入塾读书前后的生活,将天真烂漫的儿时游乐与入塾后的刻板读书生活作对比,抨击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鲁迅认为,孩子们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所以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做教师的如果没有“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苍蝇之微”这样一些“切实的知识”,是“绝难胜任的”。

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他写道:“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我一向认为,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育人二部曲》,第6页)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努力走进儿童的世界,事实上,我们只有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才能够真正地知道和理解孩子的世界。(www.daowen.com)

当然,我们没有魔法棒,从生理上,我们无法真正“变成一个孩子”。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从心理上真正地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

要知道孩子的世界,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入门书。除了一般通识性的介绍儿童心理、儿童发展的教材外,我们不妨读一些深层次的研究儿童的专门著作,如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把自卑心理对于儿童的影响与积极意义分析得淋漓尽致;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借助对爱的阐释讲述了如何创造性生活的方法;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与《发生认识论》,勾勒出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结构与图景;埃里克森的《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讲述了儿童与青少年不同时期面对的主要矛盾。每本书,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儿童世界的窗户

要知道儿童的世界,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儿童。作为教师,每天生活在儿童之中,学会观察他们,研究他们,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揭示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每个儿童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不同的生命体,分析每个人成长的不同环境与生存条件,研究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与生命潜质。

我曾经说过,直到现在,童年对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黑匣子”。因此,教师是世界上最具挑战的职业,我们在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还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必须格外谨慎,格外小心。

对任何老师来说,近80人的班额都是一个教学的难题,都是对老师的重大挑战。但是,生命就是在挑战“不可能”中成长的。为什么许多人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最关键的地方和最重要的关头被吓倒打垮了。行百里路半九十,最后十里地甚至最后一里地才是决定胜负的主战场。梦想永远伴随困难,困难的彼岸就是梦想。对童心的深入了解,也就为教育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相信孩子,鼓舞每个孩子在班级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智力挑战,就能够让孩子们在自组织的班级管理中,心灵被知识的无穷魅力吸引,从而激发起各自不同的共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微笑着面对困难,勇敢地迎接挑战,是生命最好的姿态。为你加油!

你的朋友:朱永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