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
您好!
如何能让学生爱上真正的阅读,而不是功利性的阅读?我校建立了班级图书架,每班有200本左右,可是自觉阅读的学生很少。我开过读书报告会、故事会,讲过读书的目的,可还是有不少学生未能把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怎么做才有效?我很困惑。
老师:
你好!
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很多老师在生活中推动阅读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心栽花花不发,我们期待孩子读书,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做了班级图书架,也开展了很多活动,但是孩子们就是不能理解,不能把阅读作为他们自觉的行动,为什么?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压力让孩子们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一旦课堂教学、课外补习、家庭作业等等把孩子上课、课外的时间都挤占了,孩子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养成阅读的习惯也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把时间留给孩子是很重要的。只有让孩子有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才可能让孩子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孩子们没有遭遇过真正的好书。你可能也给孩子推荐了书,办起了图书角,也开过报告会、故事会,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些书仍然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没有真正打动过他们。这样是一种没有真正触动过孩子灵魂的阅读,也就很难得到孩子的认可,这样的阅读要让孩子真正去喜欢,真正去主动拿起书本是很困难的。所以,选择怎样的书,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孩子刚刚走进阅读世界的时候,选择怎样的书,就像是给孩子端上了怎样的食物。不同年龄的孩子,对食物有着不同需求。哪怕是一本单纯从内容上看是好书的书,还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好书。因此,老师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孩子选择真正的好书,才能真正吸引住孩子,让孩子从此真正自发阅读。(www.daowen.com)
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老师不仅要布置“硬件”,还要注重“软件”,也就是要和孩子们进行一些师生共读共分享的活动。有些好书需要通过分享,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阅读,才能真正让孩子喜欢,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所以我们在新教育实验提倡“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还专门开设了相关的阅读课程。阅读课,我认为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既可以单独开设,也可以从语文课里拿出时间来进行阅读的课程。阅读课程能够让孩子们领悟书中的精要之处、关键之处,教孩子们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同时也能够通过共读的过程中孩子彼此间的讨论、分享、争辩,让孩子们思维能得到调动,真正活跃起来。共同的阅读生活,尤其是教师引领孩子一起来阅读、分享、剖析、对话,是让孩子学会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正因如此,当老师自己在选择共读书的时候,就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本书是否感动过你?人同此心,一本根本没有感动过你的书,你也很难真的感动孩子。因为你关于这本共读书的一言一行,都会流露出你内心的所思所想。
第四个原因,是要开展切合孩子特点的、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阅读活动。你开的读书会、故事会等等当然非常好,但这些活动是不是孩子们被动在参与呢?你不妨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阅读俱乐部,自主举办阅读报告会、故事会,让孩子们成为阅读的主人。当他不是被动地参与,而是主动地谋划时,孩子们的阅读就会变得更主动、更自觉、更有效。同时,老师当然也要引导孩子怎样学会深度阅读,帮助孩子分析书中人物的命运,深入讨论书里的人物,鼓励孩子续写图书、创作新的故事等等,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很有好处。我们知道国外的很多学校很多机构,为了鼓励孩子阅读,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比如,当孩子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给予孩子一定奖励,甚至有外国校长宣布,全校孩子读书共计多少,自己就亲吻肥猪,以此激励孩子们多阅读。前不久国内也有校长模仿,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我们当然没必要一定去亲吻肥猪,但是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当地的情况,开展一些别出心裁的读书活动。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有亲切感,结合当地特色开展同类题材的阅读,会事半功倍。比如在山区,可以更多组织孩子阅读和大山有关的故事;在海边,则更多阅读关于海洋的故事……这样孩子们接受起来会更愉快、更迅速。
总之,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一定能够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孩子。新教育人常说: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你一定能够掌握更多方法技巧,把孩子们领上阅读的智慧之旅。
为你加油!
你的朋友:朱永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