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福建德化瓷展:探寻瓷国明珠

福建德化瓷展:探寻瓷国明珠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德化瓷是当时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德化瓷这颗璀璨明珠,至今仍闪耀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的光芒。据《岛夷志略》记载,元代与泉州有商贸来往的国家和地区将近百个,德化瓷也由此运往海外。明清泉州港地位衰落,德化瓷转由漳州港、福州港等继续出口海外。佐证了当时德化瓷在世界各地贸易中的繁荣程度。德化窑青白釉印花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藏。

福建德化瓷展:探寻瓷国明珠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德化瓷是当时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从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到明代蜚声海内外的白瓷,再到清代青花瓷,德化瓷经泉州港、漳州港等港口绵延不绝地运往世界各地。

随着各国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德化瓷在众多沉船、港口遗址中均有发现,遍布东亚、东南亚、非洲、欧洲乃至美洲地区。这些发现,为研究古代海外交通路线和贸易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德化瓷这颗璀璨明珠,至今仍闪耀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的光芒。

宋元时期,政府积极开展海上贸易,在泉州专门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贸,海外交通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阿拉伯和东非等地。据《岛夷志略》记载,元代与泉州有商贸来往的国家和地区将近百个,德化瓷也由此运往海外。明清泉州港地位衰落,德化瓷转由漳州港、福州港等继续出口海外。

今日泉州港

漳州月港

明代
德化窑梅花
高7.2cm 口径9.5cm×8.1cm

梅花杯,敞口,杯身堆塑梅花,底座为镂空的枝干造型。造型别致,浑然天成。

清代
德化窑梅花杯
高7cm 口径6.7cm

梅花杯,小巧精致,敞口,深腹,小圈足,里外施白釉,外壁堆塑梅花纹饰。

清代
德化窑暗花花卉盘
高5cm 直径 25cm

盘,板沿口,折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口沿处暗刻回纹,内心暗刻花卉纹饰,外壁暗刻回纹及波浪纹。

清代
德化窑小瓶
高10.8cm 口径4.2cm

瓶,敞口丰唇,束颈,圆鼓腹,圈足。

开罗老城区(前身为福斯塔特)

随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技术进步,德化瓷不断在世界各地的遗址与沉船中被发现。

公元7世纪,阿拉伯军队进入埃及后在尼罗河畔修建了一座城市——福斯塔特(位于今天的开罗南郊)。自20世纪初以来,这座城市遗址考古出土了大量世界各地生产的陶瓷器,其中有不少是来自中国11世纪至15世纪的德化窑瓷器。

肯尼亚曼达岛遗址位于非洲东部海岸,其所属的拉穆群岛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贸易中转地。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由中国和肯尼亚合作实施的拉穆群岛地区水下考古项目,探明此处出水有清代德化窑生产的青花碗、盘、陶瓷杯以及五彩碗等,以生活器具为主。佐证了当时德化瓷在世界各地贸易中的繁荣程度。

拉穆群岛

清代
德化窑青花花卉盘
口径24.5cm 高11.5cm

大盘,板沿口,折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口沿处暗刻回纹,内心暗刻花卉纹饰,外壁暗刻回纹及波浪纹。

清代
德化窑青花花卉盘
口径17.8cm 高3.6cm

盘,敞口,浅腹圈足,足内有款,盘内以青花为料,边沿四边绘四朵花卉,盘心绘折枝桃纹,其余部分留白,清淡雅致。

清代
德化窑青花花卉盘
口径18.6cm 高3.3cm

盘,敞口,浅腹圈足,足内有款,盘内以青花绘花卉纹饰,青花发色较暗。

清 乾隆
清德化窑青花人物盘
口径19cm 3.5cm

盘,敞口(有缺口),浅腹圈足,足内有款——“合兴”。盘内以青花绘宅院场景,一书生立于其中,上题两句小诗:“要通今古事,须读五车书。”

清代
德化窑青花开光三足炉
高13.4cm 口径30.5cm

三足炉,口沿外折,圆鼓腹,平底接三足。内外施釉,外壁以青花开光绘松鹤老者、指日升官等为装饰。

清代
德化窑青花山水三足炉
高10cm 口径26cm

三足炉,口沿外折,圆鼓腹,平底接三足。内外施釉,外壁以青花为装饰,口沿下绘八宝纹饰,腹部绘远山、近水、皴石等,青花用色浓淡相宜,虚实相结。

清代
德化窑青花百寿三足炉
高11cm 口径24.5cm

三足炉,直口,鼓腹,底部圈足接三足。通体施釉,外壁以青花为装饰,口沿处以青花料做菱形纹饰一周,口沿下绘拱形边一周,腹部书篆体“寿”字一周。青花呈现晕染效果。(www.daowen.com)

整体打捞后的“南海一号”沉船考古发掘现场

“南海一号”沉船

“南海一号”是1987年在广东台山海域发现的一艘南宋时期木质沉船,整艘船长30.4米、宽9.8米,船高约4米,载重近800吨,船上满载中国陶瓷,包括大量德化窑瓷器。据推测这艘船从广州或泉州港出发,准备远赴东南亚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中国海域:

大批德化瓷在中国东南沿海港口装船,扬帆启航驶向目的地,但海洋环境瞬息万变,不少船只倾覆于万里航路之上。迄今为止,发现于中国海域且装载有德化瓷器的沉船数量不少,例如发现于西沙群岛的南宋沉船“华光礁一号”、 清道光年间的“泰兴号”沉船以及发现于广东台山海域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

东亚海域:

1975年,韩国渔民偶然于新安外方海域打捞出大量中国青瓷,从而发现了元代沉船“新安号”。船上装载有两万多件中国瓷器,其中绝大多数为龙泉青瓷,也有不少德化瓷器。据推测该船是由宁波港启航,驶向日本博多港的商船,船只可能是福建建造的福船。

东南亚海域:

1991年,菲律宾巴拉望岛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布瑞克号”,其中出水陶瓷器主要是福建和江西景德镇的产品,它们应为南宋时期出口到菲律宾或东南亚其他国家的。

东非海域:

肯尼亚蒙巴萨出水的“圣·安托尼奥·塔纳号”不同于一般的商贸沉船,它是一艘葡萄牙快速战船,于1697年在作战中沉没。船上出水的中国瓷器不是一般的贸易品,而是船上官兵的日常用器,大部分来自景德镇窑、德化窑及一些广东窑口,它们应是船上军人的日用器物。

德化窑青白釉印花罐(“南海一号”沉船出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藏。该罐与元代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威尼斯的青白瓷四系罐相似,后人称为“马可·波罗罐”。

德化窑白釉印花粉盒(“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考古人员对“华光礁一号”沉船进行拍照和测绘记录

青白釉菊瓣纹盒盖与盒身(“华光礁一号”沉船出水) 南 海省博物馆藏

“华光礁一号”沉船

1998年底至1999年初,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首次对西沙群岛的华光礁和北礁进行调查,发现了一批沉船遗址,并打捞出水了大量陶瓷器。其中部分青白瓷器应为德化碗坪仑窑或三班镇宋代窑址烧制。

瓷“头顿号”沉船

“头顿号”沉船为一艘清代康熙时期的中国老闸船,沉没于越南南部槟榔岛附近。1991年,越南交通部雇请Visual公司发掘。船上有9个水密舱,满载康熙时期青花瓷6万多件,多为德化窑和漳州窑器物。

清代德化窑白釉孖盒(越南“头顿号”沉船出水)

清代
德化窑粉彩桃形碟
长 9.8cm 宽8.8cm

小碟,外形为桃子形状,浅腹,底部接三足,碟内粉彩绘梅花纹饰,粉嫩的花瓣点缀在墨绿色的枝叶中,更显雅致。

德化窑五彩瓷是在种釉上彩绘,先采用手绘法勾勒描绘出纹饰的轮廓,然后按图案纹饰的需要,以平涂法,将赤红、黄、绿、蓝、紫等带玻璃质料的色彩,施绘于器物的釉面上,在烤花炉中焙烧而成。

清代
德化窑粉彩桃形碟
长 9.8cm 宽 8.8cm

小碟,外形为桃子形状,浅腹,底部接三足,碟内粉彩绘梅花纹饰,以嫩黄色为花瓣色点缀在绿叶中,脱俗雅致。

清代
德化窑粉彩花卉高足杯
高6.3cm 口径5.5cm

杯,敞口,深腹,近底渐收,下承喇叭状高足。杯外壁绘五彩花卉纹饰。

清代
德化窑粉彩花卉高足杯
高6.3cm 口径5.5cm

杯,敞口,深腹,近底渐收,下承喇叭状高足。杯外壁绘五彩纹饰。

 清代 熙康五彩九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