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管理时间,是学生管理能力培养的第一站。
◆要进行惜时如金的教育
古往今来,凡有作为的人,都是时间的吝啬者。应多了解一些名人惜时如金的故事,运用名人名言,自觉地做时间的主人。
巴尔扎克说:“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
贝多芬说:“人拥有的东西没有比光阴更贵重、更有价值了,所以千万不要把你今天所作的事拖到明天去做。”
齐白石说:“不教一日闲过。”
西汉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能诗善文。因为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匡衡晚上不能读书,为了能很好的学习,聪明地想了个办法,后来终于获得了成功。
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里,地主对穷人的剥削是残酷的。往往天不亮就要出去,晚上星星升起来的时候,才能收工。要想学习,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可是穷人却点不起灯,于是这个问题就困扰着勤奋的匡衡。怎样才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呢?下面给青少年朋友信讲一讲匡衡想出来的主意。这就是匡衡凿壁偷光的由来。
夜幕又悄悄地笼罩了山东峰县西北的一个小山村。
很晚了,已经过了往日熄灯睡觉的时间。匡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屋里,可在村子西头的一间大屋里,仍是灯火通明,人影穿梭,并不时地传出喧哗声和笑闹声。
原来,这是村里的一个大户人家。因为有钱有势,主人又是一个讲排场的人,所以每天屋内必是高朋满座,花天酒地,而且总要闹至深夜才肯歇息。今天,主人又请到了镇上的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在喝酒行令。
匡衡就住在这大屋的东头,是一间纸矮的茅草屋,黑晚来临后,伸手不见五指。他白天给财主砍柴割草,到了晚上才能回家。今天因为活多,等忙完活再回来时,天已经全黑了。他走到自己家前,放下背篼,抖抖破烂衣服上的灰土,就用手推门。门“吱”的一声开了,他刚想进,才突然发现:屋里已经是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他心里想:“唉,真倒霉,回来晚了,又看不成书了!”
他摸索着进了屋,想从油壶里找出哪怕是半点的灯油来。可是,早在两天前油就用完了,哪里还会有剩油呢?捏捏口袋,扁扁的,一文钱也没有。即使有,他也舍不得去买油,他还要靠它吃饭呢。“只好睡觉吧”,他想。可是隔壁人家的划拳声、喧闹声不时地传过来,吵得他心烦意乱,不能入睡。没办法,他长叹了一声,起身走出了茅屋。站在门外,他看见隔壁人家灯火通明,真是羡慕极了。望着望着,他忽然发现隔壁人家的纸窗上有一个小亮斑。他灵机一动,想道:“如果我在墙壁上也凿一个小孔,那么隔壁屋子里的亮光来看书,既省了钱,又可学习,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他为自己能想出这么一个好主意而高兴不已。于是,他兴冲冲地跑进屋子,找了一把刀,悄悄地在墙壁上的偏僻处,轻轻地挖了一个小洞,黑漆漆的房间里顿时变得明亮了一些。这是一束多么宝贵的灯光呀!他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连忙捧着书简,靠在墙边,对着那引射过来的一线灯光,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他全神贯注,忘记了白天的劳累,也忘记了夜晚的倦怠……(www.daowen.com)
通过“偷光”看书,匡衡很快就读完了自己身边的几本书。
侯瑾,字子瑜,东汉时甘肃敦煌人。少年时死了父亲,家境很穷。侯瑾无依无靠,只得到村里同姓的本家中,依靠亲戚过活。但时间一长,亲戚家的景况也不富裕,多一个人吃饭,不免也有了意见。
侯瑾从小就很懂事,知道这种依靠别人生活的苦处。所以他很想读书,学习本领,早日脱离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他无钱到学堂里去上学。当他稍长大一点,读书的欲望更强烈了。于是离开了亲戚家,给一个地主当“佣作”,借以维持生活。在地主家,每天晚上他都专心读书。地主是不给长工们点灯的,他买不起灯油,便在白天劳动时,顺便砍一捆柴带回屋里,晚上“燃柴以读书”。他常“独处一室”,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往来,潜心苦读。他这样苦读了几年,学问大进,加上他为人处事,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很快便知名于世。州郡几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坚决拒绝,还专门写了一篇《矫世论》,来讥讽当时的贪官污吏,豪强贵族。后来他隐入深山,成为隐士,开始了勤思著书的生活。著有记录当时历史的《皇德传》三十篇,并行于世。甘肃河西人民对他很尊重,都不叫他的名字,一直尊称他为“侯君”。
和侯瑾差不多情况,靠“燃薪写书”而成名的,还有东晋时的范汪。范汪,字玄平,刚出生不久,父亲就死了。这时正值北方各族,侵入中原,西晋灭亡,晋王室南逃建立东晋的大动荡时代,战争不断,老百性根本不能安居乐业。范汪六岁时,由于北方的战乱,家里又穷困,生活已无着落,只得随母亲渡江南迁,到外婆家过活。十三岁时,不幸母亲又病死了。外婆家很穷,他依靠亲邻帮助,含着眼泪掩埋了母亲,就在外婆家的后园,搭一间茅屋住下。从此,范汪便独自一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范汪很好学。他虽然穿着的是破麻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白天还要下地干活,上山打柴,但一到晚上,便借着柴火的光亮,抄写向别人借来的书。抄写完了,还反复诵读。苦写苦读了几年,终于成了当时“博学多通”的名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燃薪写书”的故事。
范汪热爱祖国,他曾参加过东晋的北伐。后来因得罪权势而被迫害,“免为庶人”。从此,他“屏居吴郡”,从事教学活动。
极端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没有使汪和侯瑾消沉下去,他们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终于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
◆制定出充分运用时间的具体计划
除上课之外,应该把其余的时间,包括双休日、假日,作出合理的安排。如:1.先保证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不仅要按时做好而且要认真细心;2.适当的文体活动;3.读些有益的课外书籍或根据爱好练练字、绘绘画、弹弹琴、做点手工劳作;4.有选择的看电视;5.起床、就寝要定时;6.书籍文具存放有序,不在找东西上浪费时间……诸如此类,要灵活掌握,订出计划,自觉守时。作为能力的一个方面,还应把如何调整因紧急情况打乱的原时间安排。
◆教育学生科学地支配时间
怎样支配时间才算科学呢?人体内有“生物钟”,掌握自身“生物钟”的节律,通俗地说,即是懂得自己在什么时候精力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最强;而在什么时候自己精力不足,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较差,从而在学习的时候选拔“高峰”避开“低谷”,即在自己处于良好状态时抓紧学习,这样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效益。此外,还要在一天不同的时间内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一般说,人们经过一夜的休息后,早晨起来头脑清醒,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此时最适合背书、读外语。上午8点到11点左右,人的精力充沛,情绪也高,注意力集中,此时最适合专心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下午一二点钟,人比较疲乏,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各种智力因素都降到低谷,因此,这段时间应该休息,不宜学习。晚上7点到9点,人的情绪较稳定,注意力容易集中,记忆力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但理解力和分析力都比较强,而且晚上环境比白天安静,便于人静静地潜心思考,所以这时候最好做作业和复习、预习功课。
◆谢绝邀请
学生毕竟年纪小,往往缺乏自制力。别人一喊一溜烟地跑了出去。稍大点的又碍于面子,对同学的邀请不好意思拒绝。应该学会对别人的邀请婉言谢绝,可以说声“让我考虑一下”,“要与爸妈商量商量”,或者“我的学习任务还没完成”……家长也可以提示孩子“还有什么事要做”、“什么事情没有做完”,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处理问题,按原计划充分利用时间去作更有意义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