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明
[内容提要]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关于人类生、老、病、死这一课题的思考、实践与总结。5000多年来,她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一直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金世明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人类的理想千种万种,人类的追求各式各样,但有一种追求,几乎是古往今来所有人的共同目标,这就是健康长寿。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必然要开展“生、老、病、死”的研究。医学,实际上就是人类关于“生、老、病、死”这一课题的思考、实践与总结。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对“生、老、病、死”的思考、实践、认识及总结方式的不尽相同,最终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民族医学和民族医学文化。
因为医学与人类的生存、繁衍、传承密不可分,故医学文化注定是人类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理,任何民族的医学文化都是其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民族文化中最容易与其他民族沟通、交流,为世界各国民众所接受,并最能增进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各民族和谐、团结与信任的“文化使者”。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关于人类生、老、病、死这一课题的思考、实践与总结。5000多年来,她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一直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汉代著名外交使臣张骞领队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时,就曾派副使到达印度,引中医药学传入印度,而后又再传入阿拉伯地区,同时将印度与阿拉伯医药引进中国,拉开了中医药对外交往的序幕。公元八世纪,唐代高僧、医学家鉴真带队东渡扶桑,其突出贡献之一,就是将中医药学传授日本,鉴真至今仍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典范。公元十五世纪,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中有中医医官、医士180余名,一是为出使人员防病治病,二是为所到达“西洋”各国的官员和民众治病疗伤,通过中医药学的传播,为中国同“西洋”诸国之间的和平往来与友好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发挥中医药学在对外交往中的积极作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一批中医专家受派或应邀出国为外国领导人和外国友人会诊治病,原全国人大常委、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就曾多次出国为外国元首、政要治病,足迹遍及欧亚多个国家。据2012年5月28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最新报道:我国中医药学已传播到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30余万,有中医(针灸)机构8万余家;中医药学一直是世界各国在华留学生自然科学的首选专业,仅2004~2008五年间,在中国获得中医药学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超过10000人,获中医药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超1000人,获中医药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也达1000人;2011年一年的中医药产品的出口额达23.32亿美元,而世界中医药服务市场的年估值高达500亿美元,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老龄人口数量翻番,加之不合理开发所导致的地球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因素,人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沉重,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精神疾患以及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急剧增加,面对不断攀升的高额医疗支付费用,几乎所有国家均感到难以招架。操控世界长达100多年、以疾病为中心、以对抗性治疗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医学”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当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的研究方向。”(www.daowen.com)
历经5000多年时空检验的中医药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强调人类健康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者的总和,指出片面追求生理健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指明只有注重养生保健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各类疾病,特别是急剧增长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医药学在数千年实践中所形成的简、便、验、廉的防治方法和中药体系也为医疗费用不堪负重的现代社会提供了防病治病的有效途径,因而古老的中医药学越来越受到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肯定与亲睐。“据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报道: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合作内容的协议9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49个,除政府层面外,中医药的国际民间交往与合作也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学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与合作的特色优势,做好我国的公共外交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中医药工作,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培养了一大批熟悉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又有良好医德的中医药工作者,其中一些中医专家多次被海外学术团体邀请去讲学或会诊,也积累了一定的对外交往的经验,可成为我省开展中医药公共外交工作的备选人员。2012年10月24日,省委、省政府又主持召开了“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将“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对外交流合作”列为今后应着力抓好的六大具体工作之一。
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现有的30余万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国籍华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侨胞也一直对中医药怀有深厚的感情。广东作为侨务大省,通过运用中医药为广大侨胞服务的各项工作,以增进与海外侨胞的情谊,并通过侨胞联系上更多的海外朋友,可成为我省开展公共外交的优选途径之一。
2010年6月,习近平主席(时任国家副主席)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的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主席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高度为我们指明了开展中医药公共外交工作的思路,我们应该深刻领会,认真践行,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的特色与优势,将中医药公共外交工作踏踏实实地开展起来。
作者简介:
金世明教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全国著名老中医夏度衡教授的学术助手。1992年调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工作。先后担任4次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的合作项目和8次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秘书长。曾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政协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协第五届常务委员、第六届委员、第七届常务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云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广东药学院客座教授、新加坡科艺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德国天能生命信息能量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金世明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医药文化,特别是中医养生文化的研究,先后应邀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湖北、福建、海南、甘肃、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等省市及香港、澳门地区作专题学术讲座。2011年5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10月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