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资源的界定
海洋资源是海洋中蕴藏的自然资源,包含了海水、海床、洋底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源)。《地学辞典》将海洋资源定义为:“海洋动力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产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的总称。海洋水体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动力能源和化学能源,如利用潮汐、波浪、海流、温差等发电,从海水中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及提取淡水。海洋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环境的保护和提供人类食物方面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海底矿产资源和人类的经济关系更加密切,如铁锰结核和砂矿,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及煤等。”[1]也有学者概括性地指出海洋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海洋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2]
海洋矿物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铜、铁、钛、锰和黄金等。海水化学资源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资源。海水中含有氯、镁、钾、钠、钨、铀、锂等70多种元素,其中,铀的含量为陆地铀储量的几千倍。目前已从海水中提取出氯化钾、溴、碘、芒硝等40多种化工原料和产品。海洋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主要是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资源,如鱼类、贝、虾、蟹、兽、鲸等上万种动物资源,海带、紫菜等植物资源。海洋能源主要包括潮汐、温差、波力等能源。据估算,世界海洋潮汐能量约10亿千瓦,每年可发电126 400亿度;海洋储存着大量的太阳能,利用海水表层和深层之间的温差发电,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海洋中还有大量的重水。海洋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全面开发海洋资源,需要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3]
(二)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www.daowen.com)
我国有约18 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和6500多个岛屿,管辖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学者首先提出了“海洋经济”的用语,到了80年代,全世界都将海洋产业当作新的产业革命。[5]王泽宇等学者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行综合测度,通过引入VAR模型来探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在2001年到2014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资源开发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我国十分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2019年度海洋资源开采利用数据来看,当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 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7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 9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 700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的4.2%、35.8%和60%。[6]
2019年我国海洋渔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养捕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715亿元,比2018年增长4.4%。海洋油气业增储上产态势良好,其中海洋原油生产增速由负转正,扭转了2016年以来产量连续下滑的态势,实现产量4916万吨,比2018年增长2.3%。海洋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达到162亿立方米,比2018年增长5.4%。海洋油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541亿元,比2018年增长4.7%。海洋矿产资源开采发展平稳,海砂、海底金矿开采有序推进,全年实现增加值194亿元,比2018年增长3.1%。海洋盐业在当年也基本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增加值31亿元,比2018年增长0.2%。海洋生物医药自主研发成果也不断涌现,全年实现增加值443亿元,比上年增长8%。此外,海洋电力业和滨海旅游业也都保持稳定发展状态,其中滨海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发展模式呈现生态化和多元化,全年实现增加值18 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