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的概念
能源是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对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认为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根据《大英百科全书》,“能源是一个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当代科学学辞典》认为“能源就是能的资源。蕴藏能量的自然资源即称为能源。如煤、石油、畜力、水力等”。《资本主义大辞典》对能源的定义是可以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的总称。能源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支持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重视环境保护。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我们将之界定为能够转换成为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自然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核裂变能是当今世界五大能源支柱。
(二)能源分类
按照来源不同可将能源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直接由太阳辐射所产生的光能、热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后者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以及风能、水能和海洋能等。第二类是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包括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等地热能和地下储藏的核燃料,如铀、钍等物质在进行原子核反应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第三类是太阳和月球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海水涨落而形成的潮汐能。(www.daowen.com)
按是否可耗竭可将能源划分为收入能源和资本能源两类:收入能源,如人力、兽力、风力、水力以及太阳辐射等;资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木柴、核能及地热能。收入能源具有非耗竭性,如太阳能,它是无限能源的来源,除宇宙发生大灾难外,它是永远也不会被耗竭的。利用太阳能可以解决人类的全部能源问题,但从技术上看,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前景并不乐观。资本能源是有限的和非再生的,一旦用尽即不复存在。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热,这些热能或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或分散到宇宙空间之中,永远不能回收,所以这些资源终有一天会被耗尽。
按照能源的形成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按其开发和利用的广泛程度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正在通过大力发展中国新能源来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国际上对新能源一直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新能源往往与可再生能源相联系。最早关于新能源的定义出现在1978年12月20日第三十三届联合国大会第148号决议中。新能源当时被定义为“常规能源以外的所有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力、潮汐能、波浪能、海洋能、薪柴、木炭、生物能、畜力、油页岩、焦油砂、泥炭和水利。但是,这一定义很快就被联合国自己推翻了。[1]1981年,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将新能源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将传统的可再生能源通过现代化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替代资源有限且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有学者指出,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或地球内部的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海洋能和由新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