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政府审计规范体系:准则类规范、业务类规范及管理类规范

我国政府审计规范体系:准则类规范、业务类规范及管理类规范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政府审计规范又称国家审计规范。此外,还有有关审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审计署和国务院各部门依法发布的有关审计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以及有关审计方面的地方性规章。对政府审计来说,审计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性的审计规范,是审计法律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审计规范体系包括准则类规范、业务类规范及管理类规范。

我国政府审计规范体系:准则类规范、业务类规范及管理类规范

我国政府审计规范又称国家审计规范。审计规范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审计规范可以分为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法律规范。由于我国将许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融入了审计法律规范,所以,研究和构建审计规范主要是指审计法律规范。从审计法律规范的制定程序、制定的权力主体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规范的法律效力等级来看,我国审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宪法规定的有关审计方面的条款以及审计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有关审计的规定;其次是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审计方面的行政法规。此外,还有有关审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审计署和国务院各部门依法发布的有关审计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以及有关审计方面的地方性规章。《审计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因此,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应当遵从国务院、审计署统一制定的审计规范。

审计准则是执行审计工作时应该遵循的规范。它是对审计主体的要求,也就是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其工作质量的要求。一般来说,它是由国家审计职业界遵循公认惯例确定的职业行为的规范,并可作为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对政府审计来说,审计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性的审计规范,是审计法律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主要是对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执业要求作出的规定,是审计署领导全国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活动的审计规章,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反映审计结果、审定和出具审计报告、出具审计决定和进行审计业务管理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约束审计人员具体审计行为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审计业务质量的基本尺度,是我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最具体、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则。按照《审计法》规定,我国审计机关负责对国家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及效益进行审计,对内部审计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对社会中介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监督。因此,政府审计准则对审计机关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和检查社会中介审计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www.daowen.com)

我国政府审计规范的制定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规范的对象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规范是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依据,也是判别审计责任的依据,具有权威性的约束力。我国政府审计规范体系包括准则类规范、业务类规范及管理类规范。准则类规范又可分为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基本准则是对审计主体及其行为作出的综合性规定,具体准则是对审计业务工作基本环节制定的行为规范。审计业务类规范主要规定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特殊审计程序。管理类规范是对审计机关行使审计监督权及行使行政管理权所作的有关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