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明确口语能力的重要性。“谁都会说话,不需要训练”、“考大学不会考说话”——这是学生口语训练的思想误区。对此,我让学生通过录音机听自己的话,感受自己的语言毛病,使学生知道“说话”容易“会说话”却难的道理,从而重视口语训练。我还反复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确:口语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增强;如果没有良好的口语能力,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工作、学习、信息交流和人际关系。
2.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训练环境。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变得愈加害羞起来,当众发言总是担心被耻笑。因此我不但鼓励每一个学生要勇于战胜自己,大胆发言,而且教育全班学生不要取笑发言者。我多次宣布:“允许说错,允许重说,允许争鸣,但不允许挖苦嘲笑,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班上渐渐形成了互相尊重、互相鼓励、无拘无束、轻松随和的气氛,这消除了大多数学生的羞怯心理。
3.捕捉机会,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赞可夫说:“只有当儿童自然而然地说话,由于内心诱因而需要说话的时候,这种语言才符合真正的使命——即交际工具,才能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教师要让学生不但敢于说,而且乐于说,要敏锐地抓住学生思想的兴奋点,巧妙设置论辩情境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侃侃而谈。比如有一次,中国女排又获世界冠军,学生们议论纷纷。女同学说:“还是女子强!”男同学不服气:“女排还是男教练带出来的呢!”于是我在班上搞了一次“女强,还是男强”的讨论会,气氛相当热烈。(www.daowen.com)
4.采取一些措施,适当“逼迫”学生说。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口语训练,我采取了三个“强迫”措施:一是规定每天值日非向大家发表一分钟讲演不可,否则重当值日生;二是请语文科代表作好学生平时课堂发言次数的记载,期末将学生发言次数算入语文平时成绩;三是每次的专题口头训练都贯彻“不说就写”的原则,如果学生不愿作口头小作文,就布置课后书面写作文,这样使学生纷纷争先恐后地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