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班级日报介绍:从《未来日报》到《石室晨报》

班级日报介绍:从《未来日报》到《石室晨报》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未来日报》诞生后,学生的班级生活便多了一项内容:读《未来日报》。《未来日报》按学号顺序,每位同学轮流办一张。《未来日报》是我们“未来班”的生命。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的《未来日报》即将由新的未来班同学继续办下去。我衷心希望他们能把《未来日报》办得更好。

班级日报介绍:从《未来日报》到《石室晨报》

上学期,一位到石室中学来听课的年轻老师走进了我的教室,可是当我讲课的时候,我发现坐在教室后排的她并没有认真听课,而是转过身子去仔细看墙上的《石室晨报》。下课的时候,她对我说:“真抱歉,我没认真听你的课,但我从那张小小的《石室晨报》上,却学到您很多东西。”是的,凡是到我班听课的老师,都会看到教室后面有一张手抄小报《石室晨报》,并且被它吸引。

我指导学生办报是从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开始了。记得当时我在一份语文教学杂志上看到介绍河南一位叫姚竹青的老师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觉得这种做法很有意思,我便介绍给我的学生。开始,我是指定少数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办,可是,其他同学觉得这样不公平,他们都要求办。于是,我便让学生按学号为序办报,轮流贴出。这样,我们的班级日报便诞生了。

当时我所教的班叫“未来班”,所以,学生的小报也就取名叫《未来日报》。自从《未来日报》诞生后,学生的班级生活便多了一项内容:读《未来日报》。后来,第一个未来班毕业了,第二个未来班又接着办《未来日报》。

下面是第二个未来班(乐山一中初八七级一班)的卢文昭同学当时的一篇作文《〈未来日报〉,我们的生命线》,具体介绍了《未来日报》的特点——

1985年1月1日,我们的《未来日报》诞生了。它是我们的班报,能表达我们的心声。

班报主要以有关未来班的事情为内容。每张报纸的报头都要画上一个班徽,写上班训的八个字:“正直、团结、勤奋、创造”。《未来日报》出自58个同学之手,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版面设计各不相同,但都集中体现了我们的愿望,对班集体的关心和热爱。有对好人好事的表扬,有对不良现象的批评,有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有学习方法的交流,还有同学们自己写的诗歌、散文、小说……别看有这么多内容,可都是每一期的编辑同学一人写的。因为我们规定:不许摘抄别人的文章,所有稿件必须由自己写。

《未来日报》按学号顺序,每位同学轮流办一张。一人办一张报纸虽然有些困难,但我们都尽力把报办得更好一些。因为同学们都有一颗热爱“未来班”的心。《未来日报》是我们“未来班”的生命。从1985年1月1日到我写这篇文章的今天——1987年5月30日,无论是星期日还是节日,都没有间断过,连放寒暑假都按时出版,总共出了926期!我们把报纸夹在玻璃报架中,放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这常常引得外班的同学来看。他们很羡慕我们。我们当然很自豪,就更加努力办好报。

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的《未来日报》即将由新的未来班同学继续办下去。我衷心希望他们能把《未来日报》办得更好。

不但学生为班级日报而骄傲,我也为它发挥的语文教育作用而感到自豪。1986年我在《中学生读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轮流办报,一举多得》的文章,谈了《未来日报》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好处。

通过近两年轮流办《未来日报》的实践,我和学生都深深感到,自办手抄报的确给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少好处,收到了多方面的效果。主要表现在:(www.daowen.com)

1.促进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无论是语文知识的掌握,还是语文能力的培养,都必须要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这恰恰是不少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弱点。通过自办手抄报,学生可以逐渐纠正一些坏习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观察的习惯,以前不少学生不具备,没这个习惯。但由于要自办小报,文章得自己写,于是便留心起周围的一切来了。宋平同学在日报中写了一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向大家介绍一处美丽的风景,而这个地方是全班同学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却未曾引起人留心观察过的,这个“美”被宋平发现了。程桦同学在日报上开辟了一块“像不像”栏目,专门不点名地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外貌描写,请读者猜出描写对象,以后不少同学都争相效仿写“像不像”。这说明,不少学生开始形成有意观察的习惯了。又如写日记,原来我规定写日记并且每周收看,却老是有一些学生不写或应付了事。自从办手抄报后,自觉写日记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因为这是积累素材的好“仓库”。现在我已没有收学生日记了,但我如要随时检查学生日记(常常是突然“袭击”),他们都能把保质保量的日记本交给我查看,因为写日记的习惯已形成。另外,一些学生过去书写很乱,错字也很多(主要原因是粗心或不愿查字典),由于办手抄报是要给大家看的,这些同学抄写也就格外认真,字迹也工整了,错别字也大大减少了。总之,学生自办手抄报,对促进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2.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东西,而自办小报则为这个“知识转化为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前仅凭课内有限的命题作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一来这样训练量不够,二来命题作文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在办小报则可弥补这一“遗憾”。学生的日报就是他自己的一块“作文自留地”,他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精心写成的符合自己个性的各类习作:诗歌、散文、日记、小说、议论文等。好些学生还联合起来搞“幻想小说连载”,王鸿同学创作了《间谍大战》,张锐创作了《死亡闪电》,谈俊彦创作了《天外奇兵》,黄勇创作了《2000年的采访》,这些作品都以我班学生为主人公,以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曲折而有趣的情节表现未来生活,很受同学欢迎。又如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一本教材也是不够的。而自办小报便促使学生必须扩大阅读面。从学生已办的日报来看,他们在课外的确读了不少书。相当多的学生所办的日报都有“向您推荐”一栏,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课外书。还有不少学生写书评,交流读者体会。鲁明、彭可嘉写了评王蒙中篇小说《名医梁有志传奇》的文章,程桦同学针对不健康流行歌曲的泛滥,写了评论《音乐欣赏知识》一书的文章,希望同学们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另外,许多学生为了办好报纸,还三三两两约起来走上社会,调查采访,然后在日报上登出采访记、调查报告,这更是语文读写听说综合能力的锻炼。刘彤的小报上写有《街头错别字情况》的调查,彭艳阳和几个同学去制药厂参观调查后也在报上登出了调查报告。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自办手抄报的确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3.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学生所办的报纸中,曾开展过《什么是中学生的美》、《谈八十年代中学生》等专题讨论。不少学生的日报中都开设有“社会之窗”、“国际风云”、“班务论坛”等栏目。一些学生能够紧扣时代形势写出一些较有思想性的文章。如《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名诗人邵燕祥的文章《立什么样的志》,文中对“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的格言提出疑义。我班赵刚同学却针锋相对写了一篇文章,与邵燕祥同志“商榷”。通过这些事例说明,办日报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学了合成词的知识,周磊便写了一篇《谈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在日报上登出。讲了对偶的修辞知识,刘彤便登出自己写的知识小品文《对偶三种》。学了《死海不死》,童丽萍缩写了一篇《死海工厂》,对利用死海资源提出自己的设想;杨毅还写了一篇《谈死海成因》,就死海的形成原因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我讲了元末刘基的《卖柑者言》后,邱梅景同学针对课文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观点,写了一篇《金玉其外不等于败絮其中》,同我争鸣;我讲了清朝袁枚的《黄生借书说》,许多学生也就文中“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中心论点在日报中进行了不同的评价。如果没有自办日报这一形式,以上这些学生自觉钻研、深入思考的现象是不易出现的。

5.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在日报所登的文章中,有不少是交流学习方法的,如吴涛同学的《怎样解几何题》、汪皓的《英语单词记忆法》等。不少学生还在日报中设了“小发明园地”、“英语角”、“七思妙解”等栏目。还有一些文章是学生谈知识运用的,如沈建的《高跟鞋压强》,黄剑钊的《大桥倒塌与共振》等。这些文章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也有思想性,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总之,学生轮流自办日报的好处是很多的,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同时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目前,我班学生编辑日报的兴趣越来越浓(有的学生甚至还把手抄报改成了油印报)。我坚信,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学生日报将会越办越好,而学生所获得的语文教育效益也必将越来越大。

后来我调到了成都玉林中学,《未来日报》便成了《玉林日报》。

我们的《玉林日报》很快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寒假或暑假开学后,同学们把假期里办的日报(也是按学号轮流办的)拿到学校来,班委干部便把几十张报纸在校园里一起展出,其场面颇为壮观。班委们还组织了评选“最佳小报”活动。这项活动不但吸引了我班同学踊跃参加,而且其他年级其他班的一些同学也情不自禁地参与了起来。

1997年我又调入成都石室中学,于是,《玉林日报》又成了《石室晨报》和《石室早报》——因为我教两个班的语文,自然就有两份班级日报了。不过《石室晨(早)报》并不完全是《玉林日报》的翻版,因为这次我鼓励学生在办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尽量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体现出办报者的新意。因此,《石室晨(早)报》虽然还是由学生轮流编辑的“日报”,但“日报”的个性却比过去更鲜明,因而也更有“看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