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被教育家每天坚持写教育手记的精神所感动。他身为校长,先后曾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他在自己的教育日记中记载了许多学生的成长经历,因而他甚至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
我决定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在带这个由“后进生”组成的“实验班”的过程中,也坚持写教育手记。我当然不可能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写教育手记,但我选取了几个特别典型的孩子,每天观察他们的变化,并把我和他们交往(包括教育和引导)的过程忠实地记录下来。当时,我并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只是想通过写这种教育手记,积累教育经验,为日后研究转化“后进生”的规律提供素材。
说实话,写这样的手记是很累的。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脑子里回忆这一天的经历,然后选取和后进生打交道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少则三五百字,多则好几千字。常常写到深夜。但正是这种写作,让我感到了教育的乐趣——因为我能如此细腻地感受学生的变化,体验教育过程的艰辛与快乐。(www.daowen.com)
关于万同的教育手记我写得最多也最完整,前前后后我总共写了将近四万字。还没有写完的时候——也就是还在教育万同的过程中,《四川教育》的编辑偶然听说我在写教育手记,便拿去看,他们一下子便被吸引了,决定在杂志上连载。于是,过一个月我便把新写的教育手记给他们发去。结果,我的手记连载引起了读者很好的反响。我曾接到一个读者的电话:“李老师,我读到了你在《四川教育》上连载的教育中篇小说,太精彩了!”我赶忙解释:“不是中篇小说,就是我的教育手记。完全是真人真事,这个学生现在还在我班上呢!”他居然有些不相信:“是吗?那情节怎么那么曲折呢?”我笑了:“这样给你说吧,后进生对我来说,每天都充满悬念——我不知道他们将要给我惹什么祸!我忠实地记录我和他们打交道的经过乃至细节,这样的文字当然胜过任何人为编造的小说和电视剧!”的确是这样的。每天写的时候,我只是记录当天他的表现或者我和他打交道的事,但几年过去了,回头看这些文字,真还是曲折动人——因为这是转化后进生艰难历程的忠实记载,也是我教育生命的自然流淌。这是我一笔无与伦比的教育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