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浅出

社会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浅出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一半来自他汲取的知识与接触的社会,另一半来自家庭与朋友。如果混日子、封闭保守成为一个社会的风气时,这个社会就会失去创新与进步的动力。世人习惯虚浮油滑,风俗习惯奢侈,则可知社会状况正在日益走向衰败。[3]夫礼惟出于和:礼的初衷是为了社会和谐。礼的初衷是为了社会和谐,从这里可以看出历代为政者制礼的良苦用心。不然为何社会地位不同的所有人都认为“礼”美好而遵从!

社会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浅出

本篇对社会之精辟论述前无古人。人心风俗乃世道兴衰之风向标,“观人心风俗可以知世道,人尚淳厚俗贵勤俭则世道日趋于盛可知,人习巧俐俗习奢侈则世道日趋于衰可知。”在人际关系市场化的不良社会风气下,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没有友情,“自市道之无人与缔,以势者势倾则乖,要以利者利罄则隙甚至翻云覆雨。”

“礼之实节者理也。”“原礼之美而可由者,以礼中自有之和也。”礼之和谐之道,能潜移默化地教化民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一半来自他汲取的知识与接触的社会,另一半来自家庭与朋友。然而更多时候,后者更具有直接引导作用。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跟蝴蝶走下去的人,看到的是芬芳的鲜花,而跟着苍蝇走下去的人,只能到达肮脏的沟渠。好人品是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没有人会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人。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懂得关怀的人,能找到朋友。

君子以道克为贵,身安为富。”德高望重如泰山北斗,深孚众望,才是真正的尊贵。身体安康才是真正的富有。大德者寿,涵养正道则心态乐观向上,必然健康吉祥。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搜刮民脂民膏润身肥家者,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终将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假如这个世界堕入黑暗,那么吹灭最后一盏灯的,不是坏人的嚣张气焰,而是好人的忍气吞声。

“逸居无教,上满之患知不免矣。”“沃土之民易至于生逸,殷实之后当禁其长骄。”“忧患未必生而生于存忧患之心,安乐未必死而死于溺安乐之心。”劳其形者长年,奋斗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恒产者有恒心。如果混日子、封闭保守成为一个社会的风气时,这个社会就会失去创新与进步的动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巩建丰故里甘谷县1979年从一东汉官吏墓中出土的摇钱树,底座为陶质山形,饰各种动物和树叶浮雕,表示此树生长于常人不及的仙境。铜质树干上有四层枝叶,中间有方孔的铜钱状叶片挂满枝头。第二层树枝上有武士看守钱财。据说,摇钱树是可以生生不息的神树,树上的钱采摘不尽。这一传说在甘谷民间流传久远,现在人们祭奠祖先时仍然用纸做成“摇钱树”。此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原文】

观人心风俗可以知世道。人尚淳厚俗贵勤俭则世道日趋于盛可知[1],人习巧俐俗习奢侈则世道日趋于衰可知[2]

【注释】

[1]淳厚:淳朴敦厚。世道:社会状况。可知:可以知道。

[2]巧俐:虚浮油滑。习:习惯。衰:衰败。

【译文】

观察人心风俗可以知道社会状况。世人崇尚淳厚,风俗以勤俭为贵,则可知社会状况正在日益昌盛。世人习惯虚浮油滑,风俗习惯奢侈,则可知社会状况正在日益走向衰败。

【原文】

原礼之美而可由者[1],以礼中自有之和也[2]。夫礼惟出于和[3],斯见先王制礼之善也[4]。不然何以为美而大小咸由哉[5]

【注释】

[1]原礼之美而可由者:礼之所以美好而且深受全社会欢迎的原因。

[2]以礼中自有之和:因为礼中自有和谐之道。

[3]夫礼惟出于和:礼的初衷是为了社会和谐。

[4]斯见先王制礼之善:由此可见历代为政者制礼的良苦用心。

[5]不然何以为美而大小咸由哉:大小,这里指社会地位高低不同的所有人。咸,都。由,原因。这里是说,不然为何社会地位不同的所有人都认为“礼”好而遵从!

【译文】

礼之所以美好而且深受社会欢迎的原因,是因为礼中自有和谐之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礼的初衷是为了社会和谐,从这里可以看出历代为政者制礼的良苦用心。不然为何社会地位不同的所有人都认为“礼”美好而遵从!

【原文】

周濂溪先生曰:“君子以道克为贵[1],身安为富[2]。”何谓道克?仁统万善[3],义超万物,在我充足势位莫并[4],何贵如之?何谓身安?耳聪目明,手恭足重[5],睟面盎背[6],不言而喻,何安如之?彼徒以爵位[7]为贵,膏粱为富者[8],亦弗思之甚也[9]

【注释】

[1]道克为贵:以高尚的道德赢得民众尊重者,才是真正的尊贵。

[2]身安为富:以身体安康为富有。首先是身体健康,其次要修身,心安才能身心一体。

[3]仁统万善:用仁爱之心办大量善事。

[4]充足势位莫并:势位,权势地位。莫,没有谁。并,并立。这里是说,仁义充足的情况下,德高望重的势位没有谁能相提并论。

[5]手恭足重:儒学要求,手摆放的位置,要显示出对人的尊重,行走要稳健。

[6]睟面盎背:意谓仁、义、礼、智根植于心,它生发出来的神色,清和润泽地表现在颜面,显露在肩背,散布到手中四肢。后以“睟面盎背”为仁德者修养到家的表现。

[7]爵位: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

[8]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佳肴。

[9]亦弗思之甚也:亦,也。弗,不要。这里是说,也不要把这些看得太重。

【译文】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濂溪先生曰:“君子认为以高尚的道德赢得民众尊敬,才是真正的尊贵。身安才是真正的富有。”何谓以高尚道德成仁?就是道义高于一切,以仁爱之心办很多善事,德高望重如泰山北斗,深孚众望,正道充足的势位无人可比,有什么能比此更尊贵!何谓身安?首先是身体健康。其次要修身,心安才能身心一体,常泰无不足。仁德者仁、义、礼、智根植于心,它生发出来的神色,清和润泽地表现在颜面,显露在肩背,散布到手中四肢,耳聪目明。手摆放的位置,要显示出对人的尊重,行走要稳健。不言而喻,何安能如此?那些认为爵位越高越尊贵,顿顿美酒佳肴才是富有的人,也不要把这些看得太重。

【原文】

人之不能有为者往往必执安命之说而莫知所自尽也。夫不可争者造物之数而有可尽者秉彝之理[1]。人苟不能殚复性之学[2]以全伦理之常,其自弃固已甚矣,而犹诿之曰命有以限我抑又惑甚。

彼古来有为之士出其聪明才力,谅必不为人伦留忧患之端,不使至理有缺略之憾而何以消阻于气质之偏,困顿于危疑之际者有也,岂非以命之所在而无可如何也哉?不拘于命之说斯乎超乎命之外矣,是故惟不谓命而后有尽性之君子[3],亦惟能尽性而后有立命之君子。人奈何于理之所在多重命而抑性也,亦见其惑也。

【注释】

[1]造物之数:这里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秉彝:遵循常理

[2]复性之学:清初理学名臣魏裔介所关注的是人性在现实中的成就与展现。面对当时混乱的伦理秩序、空疏的学风,魏裔介以复性为线索与目标,确立了人性之本善,提出了格物知性的方法,最后将人性上升到天人境界,要求时人在对天命的体悟中去完成复性。

[3]尽性:儒家谓人物之性均包含天理,唯至诚之人,才能发挥人和物的本性,使各得其所。

【译文】

人之所以不能有为者,往往是因为执泥安于命运的思想,不知发挥人和物的本性,至诚竭力使各得其所。人不可违背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而应遵循常理努力奋斗,这样才能够大有所为。人如果不能在对天命的体悟中去敬畏生命,去完成人性在现实中的成就与展现,从而完备伦理之常道,其自暴自弃已经十分错误,还推诿说命运限制了我,这是抑制自己的人性而又执迷不悟。

自古以来那些有为之士发挥其聪明才力,料想必然不为伦理留忧患弊端,不使至理有缺乏方略之遗憾。为什么有的人消沉受阻于气质之偏离、困顿于危险疑难不能自拔呢?难道不是安于命运、无可奈何吗?不拘束于命运就会超于命运之外。所以只有不相信命运而后才会有充分发挥人和物本性的尽性君子。唯有尽性而后才会有修身养性以奉天命的君子。如此有道理之事,奈何有的人多重命运而抑制本性,可见其迷惑之甚。

【原文】

饮食男女人生之大欲存焉[1],常人惟不知,以礼节[2]之故受害。

【注释】

[1]饮食男女人生之大欲存焉:饮食,这里是指食欲。男女,这里是指性欲。大欲,这里是指人的本性。这里是说,性欲和食欲一样,是人天生的本性。

[2]礼节:这里指“男女授受不亲”等影响男女交往的礼节。

【译文】

性欲和食欲一样,是人天生的本性,一般的人不知此理,常常以礼节的原因身受其害。

【原文】

闺门[1]者万化之原也,家道之盛衰由于妇德之淑慝[2]。齐家[3]之道多端,当以得淑女为先。

【注释】

[1]闺门:这里指女子。

[2]家道:家境。淑:温和善良。慝:邪恶。

[3]齐家:家庭和睦,齐心协力。

【译文】

女子是万物变化的根源。家境的盛衰很大程度取决于女子的温和善良还是邪恶。齐家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应当以得到淑女为先。

【原文】

风之行也自上[1],而俗之靡也不尽关乎上。其始也一二人倡之,既而千百人和之,如水溃堤狂澜肆溢而莫可防遏[2],虽有勇者卒无所施其力[3],无他势使之然也[4]

【注释】

[1]风之行也自上:风气流行来自上层。

[2]水溃堤狂澜肆溢而莫可防遏:溃堤,水冲破堤坝。莫可,不能。这里是说,江河冲破堤坝狂澜肆溢而无法防护遏止。

[3]无所施其力:无从下手。

[4]无他势使之然也:情势使勇猛的士兵无可奈何。

【译文】

风气的流行来自上层,而奢靡之风不尽自上层。奢靡风气之所以形成,刚开始一二人倡议,既而千百人随波逐流跟着附和,如江河冲破堤坝狂澜肆溢而无法防护遏止。即使有勇猛的士兵也无从下手。情势使勇猛的士兵无可奈何。

公元1673年,巩建丰出生于甘肃省甘谷县巩家石滩村一书香门第。图为渭河畔上的巩家石滩村。

【原文】

民而富也,莫不各有其财,即莫不各恃其财[1]。苟观其身财甚裕[2],而问其心则甚谣[3],是民丰之患,反不如民啬也[4]。教其尚哉,祗父恭兄以谨其趋[5],敬教劝学以兴其德。比户有可封之习[6],闾阎无嚣凌之气[7],一道同风,斯可称芸芸之殷乎[8]!不然逸居无教[9],上满之患知不免矣[10]

【注释】

[1]莫不:没有一个不。恃:倚仗。

[2]苟:如果。身:指外在的穿戴、行头。

[3]问其心则甚谣:心,思想,这里可引申为道德。这里是说,通过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则深感其道德十分缺乏。

[4]啬:缺少,贫乏。

[5]祗父恭兄以谨其趋:祗父恭兄,恭敬父兄。趋,快走,这里引申为走正道。这里是说,恭敬父兄以谨言慎行走正道。

[6]比户有可封之习:比户,家家户户。封,帝王把爵位或称号赐给臣子,这里引申为褒奖。习,风尚。这里是说,家家户户有值得褒奖的良好风尚。

[7]闾阎无嚣凌之气:闾阎,泛指民间,也指平民。嚣,嚣张。凌,欺凌。这里是说,平民无嚣张欺凌之气。

[8]斯可称芸芸之殷乎:斯,这。芸芸,形容众多。殷,殷实。这里是说,这才称得上芸芸众生生活殷实。

[9]逸居无数:生活安逸,没有受教育

[10]上满之患知不免矣:上,增加。满,全部充实。免,避免。这里是说,可知财富丰裕以后的忧患将不可避免了。

【译文】

百姓富裕了,人人莫不各有自己的财产,便人人莫不各倚仗自己的财产,恃财傲物。随便看他们外在的行头,给人的印象是很富裕,而通过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则深感其道德十分缺乏。这是百姓富裕的忧患,反而不如百姓贫困省吃俭用时的品德好。教育他们崇尚道德,恭敬父兄以谨言慎行走正道。劝导他们学习,崇尚教育以兴品德。家家户户都有值得褒奖的良好风尚,平民无嚣张欺凌之气,人人有礼而志同道合,这才称得上芸芸众生生活殷实。不然,生活安逸却没有受教育,财富丰裕的忧患将不可避免了。

【原文】

题卢氏真乐园序

天地之生人也,胸无芥蒂[1],事有经纶[2],旷如坦如至乐原与存焉[3]。无奈沉汨者[4]流于朝争名则跃然曰贵可乐也,于市鹜利则哗然曰富可乐也[5]。呜呼,盍思彼之所者出于伪[6]

【注释】

[1]芥蒂:梗塞的东西,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2]经纶:整理过的蚕丝。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3]旷如坦如至乐原与存焉:旷如,旷达的样子。坦如,坦荡的样子。这里是说,心旷神怡、心胸坦荡、真正的快乐才能相随相伴。

[4]沉汨者:指沉迷于世俗者。

[5]鹜利:趋利若鹜。哗然:形容吵吵嚷嚷。

[6]盍思彼之所者出于伪:盍,通“何”。这里是说,这样的人何不认真想一想,这种所谓的快乐是多么虚伪啊!

【译文】

人生天地之间,胸无梗塞,满腹经纶,心旷神怡,心胸坦荡,这才是真正的快乐。无奈沉迷于世俗者天天争名则跃然自己高贵而快乐,以市井趋利若鹜则宣称自己富裕而快乐。呜呼哀哉,这样的人何不认真想一想,这种所谓的快乐是多么虚伪啊!

【原文】

人贵自食其力。南华子纂篇有云[1]:吾未尝为牧而羊生于奥,未尝好田而鹑生于突若物,何耶[2]?以此推之,可见无因之获不可干,傥来之食[3]不可恃也。今人知之者罕矣。

【注释】

[1]南华子:庄子编纂的《南华经》。据《新唐书·艺文志》:“天宝元年,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名始此。

[2]未尝好田而鹑生于突若物何耶:我没有放牧而西南屋角却生出羊,没有狩猎而鹌鹑却发出深沉的声音,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会这样?

[3]傥来之食:意外得到或非本分应得的食物。

【译文】

人贵有自食其力之明。庄子编纂的《南华经》云:我没有放牧而西南屋角却生出羊,没有狩猎而鹌鹑却发出深沉的声音,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会这样?以此理推之,可见无因之获取不可干,傥来之食不可依赖。但令人遗憾的是今人知此理者甚少。

【原文】

天道雨旸未必时[1]。若在人敬谨以善承之。心闲梦亦清,恒言却有至味[2]

【注释】

[1]天道:自然规律。旸:晴天。

[2]恒言:长期流传的名言。至味:意味深长。

【译文】

晴、雨天气未必时常是自然规律。谨以善举担当世道就会受尊敬。人有闲情逸致,做梦也清爽。长期流传的名言意味深长。

【原文】

沃土之民易至于生逸[1],殷实[2]之后当禁其长骄。

【注释】

[1]生逸:产生安逸享受的思想。

[2]殷实:富裕。

【译文】

生活在肥田沃土上的农民,容易失去奋斗精神,产生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富裕人家的后生应当防止骄傲放纵。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原文】

朝廷屡下宽大之诏,故向之愁苦郁塞者[1],今皆扬眉吐气矣。生其时者抑何幸欤!然而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时则淫[2],淫则忘善。顾乃习于纵侈,醵[3]会宴饮,好乐荒时,虽规模景象顿为改观,固已奢则不孙[4]矣。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易》曰:“无平不陂,艰贞无咎。”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伏羌县志·典礼志风俗篇》[5]

【注释】

[1]郁塞:(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

[2]淫:这里指放纵。

[3]醵:大家凑钱。

[4]不孙:孙,通“逊”,这里指不勤俭。

[5]《伏羌县志·典礼志风俗篇》:《典礼志风俗篇》是作者辞官回乡后所编撰的《伏羌县志》一书中的篇章。从文中可以看出,宽大的民生政策,是清代之所以出现康乾盛世的根本原因。

【译文】

朝廷多次下达了宽大百姓的诏书,所以以前愁苦郁塞者,现在都扬眉吐气了。生活在这一时期百姓还是比较幸运。然而百姓勤劳则思考,思考则善良;心生安乐则放纵,放纵则忘记善良。环顾有的人习惯于放纵奢侈,大家凑钱聚会宴饮,沉醉于吃喝玩乐,荒废时日,即使规模景象顿时改观,但骄奢之习已成难再勤俭。由勤俭入奢侈易,由奢侈入勤俭难。《周易》曰:“没有平地就没有山坡,艰苦忠贞就没有罪过。”不可不戒惧!不可不戒惧!

【原文】

朋友以直谅多闻[1]为益,取其朝夕切磋相观而善之益也。今人以狎昵[2]为亲,厚德不并进,业不并修,徒以声气投合而已,可叹矣夫。

【注释】

[1]直谅多闻:出自《论语》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谅:诚信

[2]狎昵:过分亲近而态度轻佻。

【译文】

朋友以正直、诚信、见识广为益,和这样的朋友朝夕切磋,互相学习可以共同进步。现在有的人以狎昵为亲近,不能共同提高道德,不能互帮学业进步,仅以声气投合而已,令人可叹!

【原文】

天下最害者莫如忿[1]。忿生恨,恨生仇,仇不解便有忘身及亲之祸[2]。故夫子以惑戒之学者,遇有忿处必制之以礼,裁之以义,方可惩忿而免于难,故不可不明辨也。

【注释】

[1]最害者莫如忿:莫,没有什么。忿,同“愤”。这里是说,没有什么比愤怒更有害。

[2]忘身及亲之祸:身,性命。亲,亲人。这里是说,不考虑会发生危及身家性命的祸事。

【译文】

天下最有害者莫如愤怒。愤怒生怨恨,怨恨生仇恨,仇恨不化解就会铤而走险,发生危及身家性命的祸事。所以孔子以此惑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告诫学生,遇见愤怒必须以礼法制止,以道义妥善处理,才可以警诫愤怒而避免灾难,所以不可不明辨。

【原文】

孝弟何止善事父兄[1],其五常百姓之原乎[2]

【注释】

[1]孝弟:儒家伦理思想,亦作“孝悌”。朱熹曰:“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2]五常:也称“五伦”。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五种伦理关系。百姓:战国以后用为平民的通称。

【译文】

孝悌何止善待父兄,五常不是百姓行事之本吗?

被巩建丰推荐为皇室贡品的甘谷辣椒,角长、肉厚、油大、味香。由于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甘谷已成为中国久负盛誉的“辣椒之乡”。图为辣椒之乡十月红的壮观场面。

【原文】

地有肥硗[1],生物则一。伏壤褊小,物产殷蕃[2]。牧民者[3]谕民输纳国赋,惟患不任职业以尽地利。今欲民完国赋自任职业始,欲守职业自戒游旷始。游旷何由戒?在禁赌博。赌博何由戒?在清保甲[4]。浚其源则流不壅[5],锄其害则利可兴。若世俗游手之徒,虽有良田腴产,终于荒芜荡亡,国赋日亏,桁杨徒加[6],其如物产之蕃殖何?余所以掩卷而太息也!

【注释】

[1]肥硗:肥沃或硗薄。

[2]殷蕃:丰富蕃茂。

[3]牧民者:管理百姓者。

[4]保甲:古代通过户籍编制管理百姓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为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对百姓实行层层管理。

[5]浚:疏通。壅:壅塞。

[6]桁杨徒加:虽有可为房屋桁架的杨檩而没有发挥作用。

【译文】

田地有肥沃有硗薄,但都能生长万物。伏羌县域褊狭,但物产蕃茂丰富。管理百姓者谕知百姓缴纳国家赋税,唯恐百姓不从业无以发挥田地的效益。如今要百姓完成国家赋税,应该首先督促就业。要百姓守业,首先从戒除游荡不就业抓起。如何戒除游荡不就业?在于禁止赌博。如何戒除赌博?在于全面清理保甲。疏浚其源则流不壅塞,消除祸害则利可兴。世俗游手好闲之徒,虽有肥沃的良田可耕种,但由于好逸恶劳,终致田地荒芜,家产挥霍殆尽,国家赋税一天天亏损,如徒有可为房屋桁架的杨檩而没有发挥作用。如果是这样,农作物能够茂盛生长的肥田沃土何能发挥其效益呢?因此我掩卷长叹息!

【原文】(www.daowen.com)

欲厚风俗莫若兴仁让[1],欲兴仁让莫若礼高年,此乡饮酒礼所以尚齿德也[2]。能以实心行之,庶几[3]敦仁让之端维风俗之薄。今人从利起见,其如古礼[4]何哉?

【注释】

[1]厚风俗:风俗淳厚。仁让:仁爱、礼让。莫若:莫如。

[2]乡饮酒礼:乡人以时会聚饮酒之礼。尚齿德:齿,年也。这里是说,礼尚年长者的良好品德。

[3]庶几:连词,前面先说明情况或条件,以“庶几”连下句,说出后果,含“才能,以便”的意思。

[4]古礼:古代质朴的品德。

【译文】

欲民风淳厚莫如兴仁爱、礼让。欲兴仁爱、礼让,莫如礼尚高龄老人,这就是之所以乡人以时会聚饮酒之礼,尊崇长幼之序,礼尚年长者的原因。民众懂得奉养老人,才能孝顺父母,善事兄长,然后教化成立。教化成立国家才能安宁。如能确实实行之,才能端正薄德之风俗,兴敦厚、仁爱、礼让之风。现在有的人凡事为利,何颜直面古代质朴的品德。

【原文】

改过者迁善之机[1],迁善者进德之要。人有怙恶不悛放荡为非[2],宁灭其身而不悟也,如之何哉?

【注释】

[1]迁善之机:转恶为善的机会。

[2]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为非:为非作歹。

【译文】

改正过错是转恶为善的机会,转恶为善是品德进步之要。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有的人怙恶不悛、放荡不羁、为非作歹,宁可丢掉性命也执迷不悟,如之奈何?

【原文】

世有气质昏浊[1]之人,以言教不入,以身教不从,以法教不悟,然则如之何而可[2]?曰只当徐俟其自化教者[3],不能为力也[4]

【注释】

[1]昏浊:昏庸糊涂。

[2]如之何而可:怎么办才好?

[3]只当徐俟其自化教者:只有慢慢地等待他自我感化受教育。

[4]为力:使劲儿,这里引申为强求。

【译文】

世有昏庸糊涂之人,以言教不听,以身教不从,以法教执迷不悟。对这样的人怎么办才好?我认为只有慢慢地等待其自我感化醒悟,不能强求。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并不是最大的迷惑。最迷惑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清醒。最愚昧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

【原文】

方春中农事伊始,播种正急,演戏已为好事。迺聚游手无赖之徒,三五成群公行肆赌,当官者岂能忍听之?

【译文】

春季农事繁忙,播种正急,演戏已然为好事。然而戏场乃聚集了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徒,三五成群公然肆意聚赌,为官者岂能听之任之?

巩建丰青少年时期经常和学友们在当地的觉皇寺唐槐下聚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相传此槐是唐王李世民巡视西域时栽植,主干空空,郁郁葱葱。乡民有言:“树栖银蛇,绕树挂枝。”

【原文】

惟人禀五行之秀,固灵于物也[1]。乃气拘则浊欲牿则昏而反不如物灵者,何耶[2]?譬诸犬守夜耳有警则吠,譬诸鸡司晨耳应候则鸣,而人顾有矇眼一寐竟昏昏然彻夜不惺也[3],曾鸡犬之不若矣。

由夜而平旦由静而动之机乎。但人汨于利欲,昼既昏浊至夜气亦不清,故当动之机善念不萌,会不如鸡之司鸣应候,四时不爽其亦可叹也夫。

【注释】

[1]禀:禀赋。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这五种物质,说明世间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里指世间万物。

[2]气拘则浊欲牿则昏:拘,限制。牿,养牛马的圈。这里是说,气量狭小则思想浑浊,不通情达理则处事昏庸。

[3]矇:蒙眬。昏昏然:糊里糊涂的样子。惺:清醒。

【译文】

只有人之禀赋为世间万物之秀,所以比其他动物聪明。而有的人气量狭小乃浑浊不清醒,不通情达理则昏庸,为何反不如动物?诸如犬守夜有警则吠,诸如鸡早晨应时则鸣,有的人反而糊里糊涂不清醒,鸡犬不如。

由夜晚到天亮是事物由静转化为动的时机。但有的人沉迷于利欲,白天昏庸浑浊,夜晚头脑也不清醒,所以在改正过错的转机,没有从内心深处检讨错误,明辨是非,认识到应该如何改过,不如鸡也会应时鸣叫。这样的人一年四季不清爽,实在令人可叹!

【原文】

蒙朝廷宽大之恩,差徭无累者业已二十有余年。而顾耽逸憎劳[1],罔思职业,甚以不农不工不商之身任意游荡,其为风俗人心之蠹者,所关非细。

今既以粮载丁[2],至五年编审不过虚报户口册籍,上下相蒙而至。其实田不加多而银增,民不加少而丁亡,轻在丁必重在粮[3],农夫受剜肉之苦,游民长淫佚之乐[4],盖其势然也。

【注释】

[1]耽逸憎劳:沉溺安逸,不爱劳动。顾:反而看到。

[2]以粮载丁:丁,成年男子。根据各地的壮丁人数确定应承担地赋的政策。

[3]重在粮:种粮的农民负担沉重。

[4]淫佚之乐:闲散放荡之乐。

【译文】

承蒙朝廷宽大民生之恩,二十多年来百姓没有被沉重的徭役负担所累。看到有的人反而沉溺安乐,不爱劳动,不思职业,甚至以不农不工不商之身任意游荡,其为风俗人心之蠹虫,事关非小。

如今根据壮丁人数确定地赋的政策,每隔五年根据壮丁变化重新编审时不过虚报户口册籍,上下互相蒙蔽而已。其实田地没有增加而赋税增加了,百姓人数没有增加而丢失了部分应承担地赋的壮丁人数。不就业的壮丁负担轻,必然加重种粮农民的负担,导致种粮农夫受剜肉之苦,游民享闲散放荡之乐。是上述情势导致了如此不合理现象。

【原文】

盛世身享太平,俗近奢而不自检也至。臣所过贵州、湖广、河南、直隶[1]各处,土田尽垦,禾黍大收,匪类潜踪,男、妇、童、叟悉耕耘力作,人安本业,罔见游闲[2]。但恐仓廪既实则懈惰或生,积贮不讲[3]则匮乏不免。所谓礼防于未然而立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者正在此时。

【注释】

[1]直隶:直接隶属京师的地区。

[2]罔见游闲:没有看见游手好闲的现象。

[3]积贮不讲:不讲求积累贮备。

【译文】

百姓身享太平盛世,习俗奢侈而不自我检点的不良风气也随之而来。为臣所经过的贵州、湖广、河南、直隶各地,田地全部耕种,庄稼丰收,土匪销声匿迹,男女老少全都努力耕作,人安本业,看不到游手好闲的现象。但恐粮仓充实则可能产生懈怠懒惰,不讲求积累贮备则匮乏难免。所谓礼教防患于未然而立亿万年长治久安之业者正在此时。

【原文】

四民[1]中农民最苦,穷民中孤独最苦,役民中肩舆[2]最苦,凡为人上者当深加体恤[3]

【注释】

[1]四民:指士、农、工、商。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卖货曰商。

[2]肩舆:抬轿的役民。

[3]人上者:这里指为官者。体恤: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

【译文】

在士、农、工、商四种职业中农民最苦,在穷苦人中孤独生活的人最苦,在从事劳役的人中抬轿的人最苦,凡为官者对他们应当深切体恤。

【原文】

上谕云和睦乡里煌煌明训载在令典[1]。近闻乡人因争田夺地罕能遵行者,已为风俗之蠹。乃见有同堂兄弟罔念手足至亲,竟贪山地小利以致折臂重伤者,其不齿于名教可知[2],凡有人心者戒之。

【注释】

[1]上谕云和睦乡里煌煌明训载在令典:上谕,皇帝的诏命。令典,法令制度。这里是说,皇帝诏命天下百姓和睦乡里的训诫,明确地煌煌载入法令制度。

[2]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名教:通过定名分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内容主要是三纲五常。

【译文】

皇帝诏命百姓和睦乡里的训诫,明确地煌煌载入法令制度。近闻乡民因争田夺地很少有遵行者,已经成为破坏良好风俗的蠹虫。时见同堂兄弟不念手足至亲之情,竟然贪图山地小利发生械斗,以致有人折臂重伤。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名教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令人不齿。凡有人心者当戒忌之。

【原文】

旌表之典[1],正乡闾励风化也。本朝明诏:乡有孝行节义族党[2]信服者,直省由地方官申报,风宪官核实奏闻礼部,分别题请给银建坊。

养老之典,尊高年兴礼让也。本朝恩诏:凡军民年七十以上者,复其丁夫杂差。八十以上者给绢绵米肉有差,九十以上者倍之。如有德行显著,闾里敬重者,给予顶戴荣身。孤贫之恤收养茕独[3]残疾无依也。本朝定制,凡直省、府、州、县设立养济院,以处孤贫无依之人,令所在地方官每年每月给米三斗银三钱。

——《伏羌县志·典礼志特恩篇》

【注释】

[1]旌表:中国封建社会用立牌坊或挂匾额等方式表彰遵守礼教的人。典:典章,法令制度。

[2]族党:这里指同一家族的人。

[3]茕独:孤独。

【译文】

旌表之典章,有利于勉励乡里端正风化。本朝诏书明确宣布:乡里有孝行节义族党信服者,由地方官申报,风宪官核实,分别提请朝廷给银子建牌坊。

养老之典章,通过尊敬长者,兴礼让之社会风气。本朝恩诏云:凡军民年龄在七十岁以上者,复核后免除其各类丁夫差役。八十岁以上者给绢、棉、米、肉,九十以上者加倍。如果有德行显著、乡里敬重者,给予顶戴荣身。体恤孤独贫困者,收养孤独残疾无依靠者。本朝制度规定,省、府、州、县设立养济院,安置孤贫无依靠之人,令所在地方官每年每月给米三斗、银三钱。

【原文】

窃闻一统之世法贵画一[1],而因地制宜未尝无变通于其间。以粮载丁他省或便[2],而在甘肃诸郡似宜有可议者。盖西鄙山高地寒川原,种夏者不秋,种秋者不夏,每岁一收也。山坡地今年播种来年刈获,两岁一收也。其地利硗薄如此[3],旧制按亩起粮计口授丁微论。

【注释】

[1]窃:谦指自己意见。

[2]以粮载丁他省或便:粮,这里指粮税。载,装载,这里引申为负担。丁,人口。便,便于。这里是说,按人口负担粮税的方法在其他省或许便于执行。

[3]地利:这里指土地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条件。硗薄:土地坚硬不肥沃。

【译文】

我深知统一的国家执法贵在一致,而因地制宜未尝不能从中变通。按人口负担粮税的方法在其他省或便于执行,而在甘肃各郡似乎有必要进一步商议。甘肃地处中国西部边远之地,边山高地寒川原,夏季播种秋季不能收获,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季不能收获,只能每年收一茬。山坡地今年播种来年收割,两年收获一次。甘肃地利如此贫瘠,根据耕地面积拟定人丁粮税的制度应因地制宜地深入研究。

【原文】

伏古冀城地笔峰南峙[1],渭水北潆[2],加以生殖繁庶[3],阛阓充斥[4]。居斯土者出作入息耕食凿饮[5],抑何幸也[6]

【注释】

[1]伏古冀城:古代名为冀城的伏羌县(今甘肃省甘谷县)。笔:笔直。

[2]潆:潆回。

[3]繁庶:繁盛富庶。

[4]阛阓:街市。充斥:充畅,这里可引申为繁荣。

[5]出作入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6]抑:连词,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

【译文】

古代名为冀城的伏羌县(今甘肃省甘谷县),有陇上江南美誉的百里渭川地肥水美,南面峦翠耸立,北面渭水萦绕回旋,加以物产丰富,街市繁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种粮,打井饮水,还是比较幸运。

新志八景[1]

【原文】

天门春晓邑南主山三峰挺秀若笔架然[2]。春月芳草萋芊[3],山花绚烂,游人陡中锋登眺览胜。

【注释】

[1]新志八景:指作者所编纂的《伏羌县志》中的八景。作者对钟灵毓秀的故里——甘肃省甘谷县情有独钟,以神来之笔生动地描写了当地美不胜收的八景。

[2]邑南主山:邑,这里指城市。这句说,天门山是甘谷县城南面的屏障。

[3]萋芊:形容草木繁密茂盛的样子。

【译文】

天门春晓天门山是甘谷县城南面的屏障,这里的人文景观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年间,是一组布局谨严、气度恢宏的古建筑群。天门山三座山峰耸立秀美,远眺宛如笔架。春季山花烂漫,芳草繁密茂盛,游人登上陡峻的中峰远眺览胜,渭川美景尽收眼底。

大象山外景

【原文】

渭水秋波邑北大川环流似带,桴行如蚁。秋来清波宕漾,水天一色。

【译文】

渭水秋波县城北面的渭河环流似带,远望河面上漂流的小筏子像成群的蚂蚁络绎不绝。秋季清波荡漾,水天一色。

【原文】

悬崖大像山顶有石佛像[1],高百二十尺,仰接云汉[2],俯瞰河山,一奇观也。

【注释】

[1]山顶有石佛像:甘谷名胜大象山山顶有石胎泥塑释迦牟尼佛像。

[2]云汉:天河。

【译文】

悬崖大像甘谷名胜大象山石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古建筑群凿于北魏,装于盛唐。山顶有石胎泥塑释迦牟尼佛像,高约一百二十尺,仰接天河,俯瞰河山,是渭河流域唯一一尊唐代大佛。山势正看如旗,横看如龙,山上松柏丛生,花香四溢,是一奇观。

悬崖大像

【原文】

凌霄魁阁在天门山东南峰当异位文星钟灵[1],杰阁三层光冲碧汉[2],有腾蛟起凤之势。

【注释】

[1]异位:这里指神奇的地方。文星:又名“文曲星”。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为读书人所崇祀。

[2]碧汉:浅蓝色的天空。

【译文】

凌霄魁阁在神奇的天门山东南峰,文星钟灵毓秀,雄伟的文星阁楼光冲碧汉,有腾蛟起凤之势。

【原文】

堰渠流玉[1]引水灌亩,利益无方。邑陇坻原隰[2],沟洫[3]交流,每过堰口琮琤[4]如玉声然,亦佳景也。

【注释】

[1]堰:较低的挡水建筑物,作用是提高水位,便利灌溉。

[2]邑陇坻原隰:坻,水中的小块陆地。隰,低湿的地方。这句是说,甘谷川区地处甘肃低湿的渭河河谷。

[3]沟洫:田间的水道。

[4]琮琤:象声词,这里指玉器相击声。

【译文】

堰渠流玉引水灌溉,利益甚多。有陇上江南美称的甘谷川区,地处甘肃低湿的渭河河谷原上,田间水道交流,堰渠流水声似玉石相击,亦美景也。

【原文】

岸柳垂金邑遍地植木而杨柳甚伙[1]。当春、夏丝缕下垂宛若黄金,故分巡张公以“夹道长杨堪系马”美之良非虚语[2]

【注释】

[1]杨柳:这里泛指柳树。甚伙:很多。

[2]分巡张公:奉命来这里巡视的张公。

【译文】

岸柳垂金甘谷遍地树木,而柳树最多。春季和夏季,一缕缕细长的柳枝下垂,宛若一条条金丝迎风舞动,十分壮观。奉命来甘谷巡视的张公以“夹道的长长柳枝可以系马”之语赞赏并非虚言。

【原文】

鼍峰旭日[1]渭水经流其下,山峙水中,朝日一出,颇有生动,大禹凿迹存[2]

【注释】

[1]鼍:爬行动物,鳄鱼的一种,又名鼍龙或扬子鳄。力大,性贪睡,穴居江河岸边。

[2]大禹:传说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

【译文】

鼍峰旭日鼍峰在甘谷渭川东端,渭河从鼍峰下流过,群山耸立于水中,早晨太阳一出,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河朝日图。这里有大禹开凿河道的遗迹,峡谷红崖上刻有皇帝敕命的“禹奠朱圉”四个大字。

【原文】

朱圉晚霞邑西名山色纯赤[1],夕阳斜照蒸霞万状。大禹导渭经此。

【注释】

[1]邑西名山:甘谷县西南的名山“朱圉”。为秦先祖秦非子养马之地。秦人在这里饲养出良马,而良马可以装备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再加上秦人长期与西戎争战,逐渐形成比中原地区战斗力更强的武装力量。秦人在其后的600余年间,逐渐扩大领地,直至扫灭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

【译文】

朱圉晚霞甘谷县西南的崇山峻岭,是史书称之为“朱圉”的名山。朱圉山红色的土地草木茂盛,为秦先祖非子养马之地。残阳如血,彩霞万状。大禹曾经经过此地疏导渭河。

题甘肃会馆联

从明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省旅京人士为了增进友谊,联络互助,都在京城设立了本省的会馆。公元1668年之前,陕西和甘肃同属一省,使用同一会馆。康熙七年,陕、甘分省而治,甘肃省包括今青海、宁夏的广大地域。分省而治后,在承认陕西会馆为老馆的同时,又新修甘肃会馆。按惯例,会馆门首都以砖刻馆联炫耀本省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甘肃地处中国大西北,当时交通闭塞,生活艰苦,不少地方吃水都很困难,出门人在途中多以炒熟的粮食磨成粉做干粮,外地人戏称“甘肃炒面客”。甘肃新馆馆联如何写,一时难住了在京的陇上文士,最后公推巩建丰下笔。开馆之日,前来祝贺的达官显贵、文人学士拭目所见馆联云:“羲轩故里,河岳根源。”气势磅礴、充分显现甘肃之要的八个大字,令来客叹为观止,无不敬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