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之兴,先齐俊胤。寰区所竞,要在材民。”人才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远飞者当换羽新生。“学问者学于己问于人也,学必博而闻见广,问必审而指趣明。”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创新。创新往往从批判思维中诞生。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由怀疑和答案组成。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所以发问使人进步。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就死了。学习要手脑并用,分析创新。才以用而生,思以引而不竭。德行以用而见醇醈,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实学实行的“习动”教育,能够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人才。“习动”是检验真理的途径。
“师道立则善人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人的工作。如果教师都没有尊严,这个国家就不是一个文明国家。“变化气质是教人最切要事。”“以义理养其根本。”“道德深藏者方能有为。”“诱、掖、奖、劝四字乃是委曲成美之法。”表扬出的孩子自信,搏出来的孩子成功,娇出来的孩子脆弱,惯出来的孩子任性。
天雨大不润无根草,道法宽能度有缘人。机遇永远与德厚才高者有缘。有志、有识、有恒是千古不易的成功原理。有志才不会被眼前淹没,有识才有做事的本领,有恒才能把事情最后干成。学校教育之重在于人格。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完善的人格,那么走入社会也不会对社会有利。
最贫是无才,最贱是无志。人不尽沦于禽兽者,唯在豪杰不绝于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世间最神圣的生物。人如果没有受教育或受了错误的教育,就是世间最难驾驭的东西。当人心极度糜烂,社会风气极度败坏时,这个社会只能像“朽木粪墙”一样,愈治而愈乱。“正人心”乃治本之道。
位于北京成贤街的国子监,是清代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巩建丰曾在这里讲学。
【原文】
学问者学于己问于人也。学必博而闻见广[1],问必审而指趣明[2],此是择善切要工夫。然而循序渐进须知轻重缓急之分,不然必有学非所学而问非所问。故子夏于问加切字,方见笃实下手处,尤为因疑生悟之法[3]。
【注释】
[1]学必博而闻见广:学习使知识渊博而见多识广。
[2]问必审而指趣明:问必质疑辨析,严于推断,审慎思考而旨趣明。
[3]因疑生悟:因为疑问而进一步提高悟性。
【译文】
学问,就是努力学习,不懂则问。学则知识渊博而见多识广。问必须质疑辨析,审慎思考而旨趣明,此乃学好知识的切要功夫。然而学问是循序渐进之事,要根据轻重缓急有序地逐步进行,不然会有所学不是当前应该学,所问不是当前应该问等无序混乱状况,导致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所以,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于“问”加“切”,特别强调要问十分必要的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笃实的学问精神,因疑问而进一步提高悟性这一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原文】
樊迟两问仁知[1]犹未了然于心,乃见子夏质问焉。可见古人问一端必反复推酌到底而后已[2],故曰审问之中庸道也者[3]不可须臾离也。朱注云[4]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极为精密。盖自大而纲常伦理以至细而饮食起居,无一物非道,真乃无物不有。自远而元会运世[5],以及近而昼夜瞬息,无一时无道,真乃无时不然,故曰不可须臾离也。
【注释】
[1]樊迟两问仁知:樊迟,孔子的学生。知,通“智”。这里是说:孔子的学生樊迟,就有关“仁”“智”的问题请教孔子。
[2]问一端必反复推酌到底而后已:问必须彻头彻尾反复推敲斟酌,直至完全明白而后止。
[3]审问之中庸道也者:问必须质疑辨析,审慎思考,才能有自己真知灼见的中庸之道。
[5]元会运世:简称“元会”。是北宋邵雍用语,虚构的计算世界历史年代的单位,他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作“元”。这里指从古至今的天理运数、世事变迁。
【译文】
孔子的学生樊迟,就有关“仁”“智”的问题请教过孔子,但还是没有完全明白,于是看见他的同学子夏后又进一步问。由此可见古人请教学问,一定从头到尾反复推敲斟酌,直至完全明白而后止。所以问必须质疑辨析,审慎思考,通过消化吸收,形成自己卓识见解的中庸之道,片刻不可离。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注释云:此中庸之道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极为精密。大至纲常伦理,小到饮食起居,没有什么事物的发展能离此中庸之道,真是无物不有。远至天地运数、世事变迁,近至昼夜瞬息万变,无时不然,所以说片刻不能离。
【原文】
学求日新要时时有生意方得变化之益[1]。试观草木由萌芽而枝干,由叶花而结实,皆此生意蓬蓬勃勃日引月长[2],何尝有一息间断来?彼守其故辙[3]而不见变化日新者,以胸中无生意也。程子[4]曰:静观万物皆自得正为此耳。
【注释】
[1]新:这里指创新。生意:这里指生机、活力。
[2]日引月长:引,引领,这里引申为发育。这里是说,天天发育,月月生长。
[3]故辙:车轮轧出的痕迹,这里指旧学问。
[4]程子: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他和其兄程颢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自得: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程颢和朱熹等人提出的治学方法论,力倡以主体的体验来获得认知,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译文】
做学问追求创新要时时有生机,方得变化之益。试看草木从萌芽到生出枝干,由生叶开花而结出果实,生机勃勃地日生月长,何尝有一息间断?那些死守故有的知识、不接受新变化、不更新旧知识的人,心中已无生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曰:仔细观察世间万物皆自得,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罢了。
【原文】
范文正公[1]自作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此便是隐居求志[2]处。及筮仕登朝入相出将先忧后乐[3],此便是行义达道处。虽未到伊吕颜曾[4]地位而道德勋业可谓有宋一代名臣。今人当读书时,为父师者只教以趋向功名一路,是志不在道德也。迨功名既得,便志在富贵润身肥家[5]而已。若而人者虽位列三台禄享万钟[6],究何补于世道人心哉?其视文正公当自愧矣。
【注释】
[1]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谥文正)。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传世作品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
[2]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志向。
[3]筮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先用蓍草的茎占卦问吉凶,后称初次做官。入相出将:入朝可为宰相,出征可为武将。
[4]伊吕:商伊尹辅佐商汤,西周吕尚辅佐武王,皆有大功,后世以伊吕代指辅佐重臣。颜曾:孔子弟子颜回和曾参的并称。
[5]润身肥家:给自己谋利益,使自家富足。
[6]三台:抚台、藩台、学台,我国古代对高级官吏的尊称。万钟:钟,古量器名。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译文】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自做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这便是隐居未仕,潜心学习,以实现自己志向的时期。德才兼备出仕后,其文韬武略入朝可为宰相,出征可为将军,这便是行义以达道时期。虽然没有达到伊尹辅佐商汤、吕尚辅佐武王那样的功业和孔子门生颜回、曾参那样的建树,而道德勋业可谓宋一代名臣。现在的人读书时,为父为师者只教导孩子一心为科举当官学习,这样的教育会造成学生的志向不在道德。等到中举当官后,便寻思着润身肥家享富贵罢了!这样的人纵然位列抚台、藩台、学台的高位,长期享受着优厚的俸禄,然失去的世道人心将何以挽回?其对照范仲淹应当惭愧。
【原文】
古之教者以义理[1]养其根本,以经史[2]畅其枝干,故其成才也多。今之教者以讲书启其聪明,以作文发其心思,虽有英俊子弟,不过侥幸功名[3]而已,未见材器之大成者也。
【注释】
[1]义理:指儒家经义等学问。
[2]经史:即经史子集,我国旧时的图书分类法,把所有的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经部包括儒家经传和小学方面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也包括地理书。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
[3]功名:封建社会的科举称号或官职名称。
【译文】
古代的老师以义理培养学生的根本,以经、史、子、集发展其德才,所以成才多。现在的老师以讲书启发学生智慧,以作文启发其心思,虽然有英俊子弟,不过侥幸取得功名罢了,未见成大器者。
【原文】
圣贤立教[1]总是要人用苦功。孔子曰困知勉行百倍其功[2]。孟子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3],又曰困心衡虑[4]而后作。可见士君子[5]能从困苦忧患中磨砺出识力来方是学问人。
【注释】
[1]立教:论说的教育思想。
[2]困知勉行百倍其功:勉,奋勉。功,功力。这里是说,困难的处境使人奋勉,行动会产生百倍的功力。
[3]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动心,思想感情起波动,这里引申为激发人的拼搏精神。忍性,能忍耐的性格,引申为坚强的意志。这里是说,逆境能激发出人的拼搏精神,磨炼出坚强的意志,能成平时所不能。
[4]困心衡虑:心意困苦,冥思苦想,正是磨炼英雄并使其成功的原因。
[5]士君子:士,读书人。君子,人格高尚的人。这里指人格高尚的读书人。
【译文】?
圣贤论说教育思想,总是要人用苦功。孔子说,艰难的处境使人奋勉,行动将会产生百倍的功力。孟子说,逆境能激发人的拼搏精神,磨炼出人的坚强意志,能成平时所不能,就像河入峡谷,水力益增其猛的道理。又说,心意困苦,冥思苦想,正是磨炼英雄使其成功的原因。可见品格高尚的读书人,能从困苦忧患中磨砺出知识和能力,方是真正做学问的人。
位于北京成贤街孔庙的康熙五十二年进士题名碑上,刻有“巩建丰,陕西伏羌人”(因当时未设甘肃省,伏羌县隶属陕西省)。
【原文】
富贵骄人者其病犹小[1],学问骄人者其病实大。故有才美而矜己傲物睥睨一世者[2],势必狂妄恣肆浅露躁率[3],终不得养成德器[4]。无识者犹以才美之,识者惜其小有才而无大受之量。
【注释】
[1]富贵骄人者其病犹小:因为富贵而骄傲的人,他的错误还算小。
[2]才美而矜己傲物睥睨一世者:才美,才学好。矜,夸。傲,傲慢。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这里是说,自以为才学好而睥睨傲慢、不可一世者。
[3]恣肆浅露躁率:恣肆轻率,骄躁张扬。
[4]德器: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
【译文】
因为富贵而骄傲的人,他的还算小。因为学问而骄傲的人,他的错误实在太大了。有的人自以为才学好而睥睨傲慢,不可一世,势必狂妄恣肆,骄躁轻率,终究不能成为有道德修养和才识度量的人。无知人之明者还以为这样的人才学好,有知人之明者可惜他小有才气而无担当大任的气量。
【原文】
学人以诗鸣世[1]不如以文,文所以载道也[2]。以文鸣世不如以道,道所以躬行也。故德行居四科[3]之首。
【注释】
[1]学人以诗鸣世:学人,读书人。鸣世,著称于世。这里是说,读书人以诗闻名于世。
[2]文所以载道也:载,承载,引申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这里是说,文章能更好地表达思想,说明道理。
[3]四科:孔门四种科目,即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类。
【译文】
读书人以诗闻名于世,不如以文章闻名,因为文章能更好地表达思想,说明道理。以文章闻名,不如以道德闻名,因为道德可以躬行实践。所以在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中,道德品行是排在第一位的。
【原文】
古人有言: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作。非谓专咬菜根,盖言能受苦也。能字中便有动心忍性增益不能之功[1],故百事可作。
【注释】
[1]能字中便有动心忍性增益不能之功:“能”字的意思是,磨砺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能够发挥出顺境中不可能发挥的潜能。
【译文】
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至理名言:能吃苦涩难咽野菜根的人任何事情都能干。不是说一定要吃菜根,是说能吃苦。“能”字的意思是,磨砺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能够发挥出在顺境中不可能发挥的潜能。所以能受苦的人任何事情都能干。
【原文】
古人有言曰:真理学从五伦做起[1],大文章自六经分来[2]。此言诚为确论。彼夫舍伦理而空谈性命[3],是释老寂灭之徒也[4]。背经义而徒辟富丽是扬马词赋[5]之流也。
【注释】
[1]真理: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2]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3]性命:这里指国计民生。
[4]释老寂灭:佛教用语,涅槃之义,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5]扬马词赋:指西汉扬雄、司马相如之辞赋,二人辞赋长于铺排,辞藻华丽。
【译文】
古人有言:追求真理首先从关爱五伦做起,好文章来自认真学习六经。此言诚为至理名言。那些舍弃伦理而空谈国计民生的人,是超脱生死欲达理想境界的佛教之徒。一个不能善待伦理至亲者,何以忠于国家,善待百姓?背弃经典议理而刻意追求富丽辞赋,是长于铺排、辞藻华丽的西汉扬雄、司马相如之流所为。
【原文】
元亨利贞之理[1]无物不有,如花果草木方春时勾萌甲坼元[2]也,夏之时枝叶畅茂亨也,秋之时结子成实利也,至冬则敛藏葆精贞[3]也,而贞下起元[4]来年复发育如故。故于此见造化无言而生物之妙。
【注释】
[1]元亨利贞之理: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此为天道万物生长的德行,此四德即“元亨利贞”之理,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
[2]勾萌甲坼元:勾萌,引发萌动。甲坼,种子外皮裂开。这里是说,种子引发萌动,外壳裂开发芽。
[3]敛藏葆精贞:收敛储藏保持精贞。
[4]贞下起元:贞之后又重新是元,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译文】
元亨利贞之理无物不有。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是天道万物生长的四种德行,此四德即元亨利贞之理,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如花、果、草、木春季种子引发萌动,外壳裂开发芽,此为事物的起始。夏季枝叶畅茂,此为事物的发展和壮大。秋季果实成熟,此为事物的创造与收获。到了冬季则收敛储藏元气,保持精贞,是事物的趋正与静止,发展过程的结束。贞之后又重新是元,来年复发育如故。由此可见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原文】
周子通书[1]云:师道立则善人多。余谓师严道尊[2]固古今不易之理,而所贵乎立者未易言也。必言立其坊[3]足垂久远,行立其表足树轨则教士有条。如胡安定[4]之立经义治事齐规进学有解。如韩昌黎[5]之立泰山北斗声望,不重利以轻义,不违正以诡随[6],如中流砥柱,任洪涛奔浪千掎[7]百撼而挺立不动斯所谓道立也。由是熏陶日久,渐摩愈深,自然学文修行履忠蹈信,善人蒸蒸然起矣,故曰多。
【注释】
[1]周子通书: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著作《通书》。
[2]师严道尊:“严”在这里是“受到尊重”的意思。尊敬老师,才能尊重他们所传授的学问。
[3]坊:里巷,街市。这里可引申为社会。
[4]胡安定: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被学者称为“安定先生”。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曾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讲学分经义、治事两端,严立学规,以身示范。当时有明令以其教授方法为太学法。
[5]韩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
[6]诡随:妄随他人,从大流。
[7]掎:牵引,拖拉。
【译文】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所著的《通书》云:师道立则天下好人多,好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我认为师严道尊固然为古今不变之理,而贵在所立师表言行在社会上经得起时间检验。必须言论足以垂范久远,表率品行足以树立轨范则教育学生有条理。如被学者称为安定先生的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讲学分经义和治事,有一整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声望如泰山、北斗星,不会重利益而轻道义,不会违正义而妄随大流,如中流砥柱,任凭惊涛骇浪千拉百撼而不动,那才是所谓树立了道德。这样的品德熏陶日久,影响愈深,民众自然会学文修身,履忠达信,民风淳厚,民意上进,所以好人会越来越多。教育可以化俗,榜样可以影响社会民风。
【原文】
天地之化不翕聚[1]则不能发散。人之为学亦然,故道德深藏[2]者方能有为也。
【注释】
[1]翕聚:收敛聚集。
[2]深藏:储藏深厚。
【译文】
天地变化的规律是不收敛聚集就不能发散。人的学问也是这样,道德深厚者方能大有作为。人的成功,通常在能量积聚到足以对抗任何问题时才会爆发出来。
【原文】
学人最宜厚重简然[1],一涉轻扬浮蹀[2]那复有沉潜入理工夫。
【注释】
[1]厚重简然:厚重简朴的品德。
[2]一涉轻扬浮蹀:轻,轻率。扬,张扬。浮,浮华。蹀,蹈袭。这里是说,一旦涉足轻率、张扬、浮华和蹈袭。
【译文】
读书人最应有厚重、简朴的品德。一旦涉足轻率、张扬、浮华和蹈袭,哪里还有潜心做学问的工夫?
【原文】
宜尚志立品[1]。士品之端方器识为之,器识之远大志趣为之。盖志克向上则日进高明,一入乎下斯沦于卑暗亦凛然可畏矣哉[2]!孟子言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3],便是为天地立心、为民物立命[4]处。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5],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6]。只知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每见士品卑摩[7],学术他歧,溺词章则志夺于举业矣[8],急科名则志汩于富贵矣[9],株守迂腐则志流于虚寂无用矣,妄谈经济则志陷于放荡无用矣[10]。
——《朱圉山人集·滇南课士条约》[11]
【注释】
[1]宜尚志立品:志,志向,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样人的意图和决心。这里是说,要注重品德,崇尚志向。
[2]一入乎下斯沦于卑暗亦凛然可畏哉:志趣一入于低下,品德会沦落于卑暗,令人凛然可畏哉!
[3]居仁由义:内怀仁爱之心,行事遵循义理。大人: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4]为天地立心、为民物立命: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民物,民众之事。命,命运。这里是说,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民众经过努力,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确立生命的意义。
[5]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书不一定要熟读背诵,但书的义理要精心思考方能深刻理解。
[6]直是无着力处:只是没有着力点。
[7]卑摩:近于卑下。
[8]溺词章:过分沉溺于修辞。夺:急于得到。
[9]急科名:急于中科举。科举是从隋唐时期开始延续到清代的封建王朝选拔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汩:埋没,沉。
[10]经济:这里指经世济民。放荡:放纵,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妄谈:不切实际地夸夸其谈。
[11]滇南课士条约:作者提督云南学政时为科举选才制定的条约。
【译文】
要崇尚道德,立定志向。读书人的器量识见决定其品德是否端正,所追求的志向决定其器量识见是否远大。所以立定志向,努力奋斗则一天天高明。志向一入于下则沦落于卑下暗昧,令人凛然可畏。孟子曰:内存仁爱之心,行事遵循义理则具备了德高望重者应有的品德。便是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民众经过努力,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确立生命的意义。书不一定要熟读背诵,但义理要精心思考方能理解。志不立则没有奋斗目标,只知贪图利益和高官厚禄,不考虑道义。要做贵人而不做好人,都是志不立之病。常见有的品德近于卑下的读书人,学术误入歧途,沉溺辞章则志在急于中举,急于科举题名则志流于富贵,守株待兔似的死守迂腐则志流于虚寂无用,不切实际地夸夸其谈则志陷于放荡无用。
【原文】
宜务实力学。周子通书云:实胜善也[1],名胜耻也。何谓名胜?大抵以涉猎为博雅[2],以标榜为声气,以缀辑蓝本揣摩题旨为传受衣钵[3]。后生辈纵使才性过人采芹登科而文不载道[4],朝华夕陨究竟无深造自得处[5]。
有志上达须由下学只玩卜子[6],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便是鞭辟近里反求诸身的工夫[7],然有潜修为己之心又必深以循序渐进之功。
根之深者其枝茂,膏之沃者其光烨,仁义之人其言蔼。如者端在于此,由是学有原本,功无凌躐[8],和顺积中发而为文[9],自然溶经液史不期工而自工,又何暇沽名钓誉近于优孟衣冠[10]哉?多士肯细心体认,余当伫以俟为国家庆得人焉[11]。
【注释】
[1]实胜善也:有真才实学方能成事。
[2]涉猎:粗略地阅读。博雅:渊博。
[3]缀辑:组合字句篇章。蓝本:文章所根据的底本。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食器,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4]采芹:学子中了秀才,入学读书叫作“游泮”,又曰“采芹”。载道:表达思想,说明道理,这里指思想性强。
[5]自得:这种治学方法论,力倡是以主体的体验来获得认知,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6]只玩卜子:卜,起课,这里指基础课。玩,玩耍,这里指有兴趣地学。这里是说,引导孩子有兴趣地学好基础课。
[7]鞭辟近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反求诸身:求,追究。这里是说,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身找原因。
[8]凌躐:凌空超越。
[9]和顺积中:和谐顺畅地厚积学问。
[10]优孟衣冠: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
[11]伫以俟:伫立守候。
【译文】
要务实力学。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所著的《通书》云:有真才实学方能成事,徒有其名是耻辱。何谓徒有其名?主要表现为以粗略地阅读一些书为知识渊博,以标榜自己为处世作风,以从别人著作底本中组合字句篇章、揣摩考试题目为传授知识。学子中纵然有才性过人者入学登科,而文章思想性不强,言之无物,行之无恒,朝华夕陨,终究不能深造到自得的地步,即以主体的体验来获得认知,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进入独立主动实践的境地。
有志上达,必须先学好初级课程。要学子博学笃志,一定要关切最近的思想和学习。要切实做好学问,就要透彻分析,从自身寻找诸多方面的问题,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便是鞭辟近里,反求诸身的功夫。然而有潜心深造之心,又必须在循序渐进上下苦功。(www.daowen.com)
根深枝茂,地肥叶盛,仁义之人其言和蔼。如果能这样端正学习态度,就会学有根本,循序渐进,不凌空超越。在和谐顺畅中厚积薄发而写出的文章,自然消化吸收了经史精华,不刻意追求精妙而自然精妙,又何必模仿古人或他人的文章而沽名钓誉呢?如果莘莘学子能细心体会认识这些道理,我当庆幸国家有得当的人才而伫立等候。
巩建丰辞官回乡后,在甘肃省甘谷县城文庙建东西两坊,教授生徒数百人,还常应邀到秦州书院讲学。图为清代绘制的甘谷文庙图。
【原文】
宜尊师择友。天地之性人为贵[1],纯粹至善者理也[2],昏明强弱不齐者气[3]也。
一艺成材易而一善成材难[4]也。夫亲贤如就芝兰[5],熏陶日久[6],不觉相观而化[7]则愚可明柔可强,即可以修身寡过。
学臣[8]者教官之表率也,教官者多士之仪型也[9]。师道[10]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风俗易而民心古[11],是在司铎矣[12]。
【注释】
[1]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之间的生灵万物,人最为尊贵。
[2]纯粹至善者理也:纯粹以精,至善无恶,是人初生少异的天理。
[3]气:气量,这里指才识和品德修养。
[4]一善成材难:修养成良好的品德难。
[5]亲贤:亲近贤能。就:靠近。芝兰:芝和兰是两种香草,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6]熏陶日久: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的影响。
[7]相观而化:相互影响,潜移默化。
[8]学臣:管理学界的官吏。
[9]仪型:言行的样板。
[10]师道:这里指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11]风俗易而民心古:易,这里指平和美好。古,指古代质朴的思想和生活作风。这里是说,风俗平和美好而民心质朴。
[12]是在司铎矣:是,这个。司,主持,操作。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争时用的大铃。这里是说,这个在于朝廷如何操作了。
【译文】
要尊敬老师,选择德才好的朋友。天地万物,人最为尊贵。纯粹以精,至善无恶,是人初生少异的天理。每个人昏、明、强、弱不一样,是因为品德、才能不同。
在一门技能方面成才易而在道德品质方面成才难。亲近贤能如靠近芝兰,相互影响,熏陶日久,潜移默化而愚笨可以聪明,柔弱可以强盛,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提高道德品质,减少过错。
学界的官吏是教官的表率,教官是莘莘学子言行的样板。在社会上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则好人多,好人多则风清俗美而民心质朴,此在于朝廷如何操作了。
【原文】
看来学莫先于辨志[1]。志向上则日进于高明上达而为君子[2],志向下则日究乎污下而为小人[3]。夫今之学者谁甘为小人而不愿为君子?只为名利二字缠扰胸中,既欲图名又思窥利,不识不觉流于下达之域矣,上达之阶何由而进?故辨志在于谨几而谨几在于慎独[4]。
【注释】
[1]看来学莫先于辨志:看来,经观察而作出判断。这里是说,看来学子没有比首先辨明志向更重要的。
[2]志向上则日进于高明上达而为君子:志向上则学问修养日渐长进、高超明达,而成为君子。
[3]志向下则日究乎污下而为小人:志向下则品德日渐污下而成为小人。
[4]慎独: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是宋明理学修身的重要方法。
【译文】
看来学子没有比首先辨明志向更重要的了。志向上则学问修养日渐长进、高超明达,而成为君子,志向下则品德一天天污下而堕落为小人。当今的学者谁甘为小人而不愿为君子?只因名利思想纠缠心中,既想图名又要窥探利益,不知不觉流于下达境地,如此怎么能走上上达之路而进步呢?所以辨明志向在于谨几,而谨几在于慎独。
【原文】
为学莫大于好古积学[1]。易大畜之象曰[2]: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德散见于言行,古人已成之迹其最可法也。故必多识以畜之则德进于日新而不自知其光大[3]。彼以致虚守寂为德者适见其陋而己矣[4]。
【注释】
[1]莫大:没有比这个再大的。好古积学:热爱学习优秀历史文化,可以厚积学问。
[2]易:《易经》,即《周易》,最早萌芽于殷周之际,全部经文系长期积累的产物。大畜:《易经》第二十六卦。
[3]不自知其光大:不知不觉,其德行已发扬光大。
[4]致虚守寂:虚度光阴,死守寂寞。陋:浅陋。
【译文】
学习,莫大于学习优秀历史文化而厚积学问。《易经》关于培养优秀人才的篇章认为:君子要多学先贤的经典,博学多识以培养其品德。思想决定行动,随处可见的言行显现品德,古人已成功的事迹最可效法。所以,必须博学多识德行才能天天向上,不知不觉中德行已发扬光大。那些以虚度光阴、死守寂寞为德者,不过是识见浅陋无知罢了!
【原文】
朱子释才难章注曰:“才者德之用也。”可见德为体才为用。惟才本于德方成得大器。彼以诗词歌赋为才者,浅矣。
【译文】
南宋教育家、哲学家朱熹在“释才难”的篇章注释说:“才是德的工具。”可见德为根本,才为德所用。唯有才以德为根本方能成大器。那些以诗词歌赋为才者,识见太浅薄了。
【原文】
宋朝如苏舜钦、秦少游[1]一流,才藻非不美也,然而德器不足,骄气未化,故虽为当涂所汲引而功业卒不大就是[2]。故才非难善养才为难。
【注释】
[1]苏舜钦:北宋词人。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后来罢职闲居苏州,复起后为湖州长史,但不久病故。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传世。秦少游:名秦观,字少游,北宋词人,曾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后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等地。徽宗即位后被任命为复宣德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2]为当涂所汲引:涂,通“途”,道路。汲引,比喻提拔。这句是说,为朝廷当道者提拔。
【译文】
宋朝诸如苏舜钦、秦少游等人,才思文采并非不美,然而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不足,骄气未化,所以虽然为当道者提拔,而功勋事业始终做不大。所以成才不难而善于养才才难。
【原文】
时文[1]最忌词调庸俗,格局散涣,故以沐浴于古大家者为佳,然善读者得其神理[2]便遗其形貌。如欧公酷好韩文[3],乃别有一种气味,不肯蹈袭昌黎一句。苏氏父子[4]各自成家,各不相袭而门径未尝不同。明道先生[5]论自得工夫,必潜心积虑优游餍饮[6]于其间然后可以有得。学者为文能体认而入,澄炼而出,方可言力学矣。
作文不可无法,然所谓法者,变化匠心[7]本无一定。身置题中神游题外,若沾定板腔大类俳优[8]则失之矣。是故宗孔、孟、程、朱之理[9],行以佐唐宋八家[10]之法,前用提后用束中用关键或伏应或回还,总其于脉络贯通一丝不走而至。其法有宜提纲挈领者,挨叙则近乎衍[11]。
作文不从经史出者必不耐久,然须经经纬史融会贯通发而为文方无饾饤组织之痕。扩聪明活机趣,机趣活泼则作文自然生动,如一芥子可藏须弥[12]是也。
【注释】
[1]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当时科举考试所采用文体的统称。
[2]神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想方法。
[3]欧公: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指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4]苏氏父子:北宋文学家苏洵和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5]明道先生: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学者称其为明道先生。程颢和其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6]潜心积虑优游餍饮:餍饮,吃饱。这里是说,学习要潜心厚积,融会贯通,从质疑辨析中产生创新。
[7]匠心:巧妙的构思。
[8]若沾定板腔大类俳优:板腔,音乐或戏剧中的节拍和腔调,这里引申为文章中的辞藻。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这里指在文章的辞藻华丽方面下功夫。
[9]孔、孟、程、朱之理:孔子、孟子、程颢、朱熹的理论。
[10]唐宋八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1]衍:衍文,因缮写、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
[12]一芥子可藏须弥:语出须弥芥子,言偌大的须弥山纳于芥子之中,暗喻佛法精妙,无处不在,此处借指诗文笔法精妙、波诡变幻,才思出众。
【译文】
时下流行的文体,最忌词调庸俗、格局涣散,故以沐浴于古代大家作品为佳。然而善于读书者从中学得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的思想和方法,不寻章摘句学形貌。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酷好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章,其文别有风味,但他的文章从不蹈袭韩文一句。北宋文学家苏洵和其子苏轼、苏辙各自成为文学大家,但他们父子三人的文章风格各异,互不蹈袭,而他们文章的思想方法未尝不同。被学者称为明道先生的北宋哲学家程颢,在论说何为自得工夫时说:必须潜心博学,质疑辨析,通过独立、主动、实践,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学者为文能体会认知上述道理而入,消化吸收其精华而出,方为力学。
作文不可没有方法,然而所谓方法,变化匠心本无一定。作文要身置题中,神游题外,思路活跃。如果思想性不强,一味在辞藻华丽方面下功夫,则弃本逐末,丢失了为文的根本。所以要宗崇孔子、孟子、程颢和朱熹的理论,学习唐宋八大家的思想方法。文章结构先用提后用束中用关键,或伏笔呼应或回还,总的要求全文脉络贯通,一丝不苟。有宜提纲挈领者,挨顺序叙述则近乎衍文。
巩建丰辞官回乡后,居住在甘谷县城。甘谷县城地处有“陇上江南”美誉的渭河河谷地区,《甘肃通志》云:“关岭东峙,朱圉西雄,南仰天门,北环渭水,万山思塞,覆岭重岗。”(图为清代绘制的甘谷山川地图)
作文不从经史出者必不耐久。然而必须对经史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之后发而为文方无堆砌辞藻之痕。扩聪明活机趣,风趣活泼则作文自然生动,笔法精妙,尽得风流。
【原文】
举行不难造而难于工夫无间断[1]。若能深造以道到自得[2]地位,则文不期工而自工,名不期成而自成矣。
【注释】
[1]造:这里指做。工夫:这里指时间。
[2]自得:自得之学力倡以主体的体验来获得认知,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译文】
任何事情举行不难做,而难于无间断地长期做。若能把道德学问深造到通过体验来获得认知,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地步,则文章不期待写得好而自然写得好,不期待成为名人而自然成为名人了。
【原文】
变化气质是教人最切要事[1]。能因其气禀清浊材质刚柔而变化之则愚可明弱可强[2]。看来变化气质最是难事,非学问功课义理养到者不能。
【注释】
[1]气质:指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切要:十分必要。
[2]气禀清浊材质刚柔:气质禀赋清明或污浊,材质刚强或柔弱。愚可明弱可强:愚笨的可以变聪明,柔弱的可以变刚强。
【译文】
变化气质是教育学生十分必要之事。要根据每个学生气质禀赋之清浊,材质刚柔而变化之,则愚笨的可以变聪明,柔弱的可以变刚强。善而无恶者性也,人所同也。昏、明、强、弱之禀不齐者,才也,人所异也。德胜气质,则愚可明,弱可强。从长期教育实践看,变化气质最是难事,非学问功课,义理养到者不能。
【原文】
天地之化,圣人之学也。化日流而不息,学日进而无疆,故曰与天地合其德。
【译文】
圣人的学习如天地的变化。天地间万物天天变化而不停息,圣人天天学习进步而无止境。所以学习之道符合天地变化之道,可谓天人合一。
【原文】
帝王之道犹轨然庄子覂驾而驰也[1],读其文不必律以正道[2]。如读五经四书[3]之法,若以传奇书读之可以得其空,灵、淡、宕、幽、折隽求错综变化之妙[4],须辨其内外杂篇真伪不同耳[5]。
【注释】
[1]犹轨然庄子覂驾而驰也: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覂驾,覆车,喻难以驾驭,易致失败。这里是说,犹如庄子所云,确保马车不翻车才能顺利驰骋。千方百计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顺利发展。
[2]律以正道:这里是指拘泥于常见的方法。
[3]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4]灵、淡、宕、幽、折:灵,灵活。淡,淡泊。宕,延宕,这里引申为斡旋。幽,深远。折,曲折。
[5]杂篇:掺杂有其他人文章的书。《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
【译文】
帝王治国之道,犹如庄子所云:确保马车不翻车才能顺利驰骋。千方百计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顺利发展。所以读其文不必拘泥于常规。如读五经四书,如果以传奇书读之,只能得空壳,学不到精髓。要隽求其灵活、淡泊、斡旋、深沉、曲折等错综变化之奥妙。必须辨别其内外杂篇真伪之不同。
【原文】
善学者之于文,不以艰深奇奥为工[1],而以见理明透为尚[2]。
【注释】
[1]不以艰深奇奥为工:工,擅长,引申为学问大。这里是说,不以深奥难懂为学问大。
[2]见理明透为尚:见,主张、观点。尚,尊崇。这句是说,以观点明确、道理透彻为尊崇。
【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所写的文章,不以奇奥难懂为学问大,而以观点明确、道理透彻为尊崇。
【原文】
教童蒙导其明开其蔽最是十分难事[1],惟朱子诱、掖、奖、劝四字乃是委曲成美之法[2],学者当体认之[3]。
【注释】
[1]导其明开其蔽:蔽,蔽塞、蒙昧。这里是说,教导儿童明白道理,开通蒙昧。
[2]朱子诱、掖、奖、劝四字:朱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诱,诱导。掖,扶持。奖,夸奖。劝,劝导。这里是说,朱子所倡导的诱导、扶掖、夸奖和劝导四种教育方法。
[3]学者当体认之:儿童的老师应当认识体会这种教育方法。
【译文】
教育儿童明白道理,开通蒙昧,是件非常难的事。唯有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倡导的诱导、扶持、夸奖和劝导的教育方法,才是婉转地把儿童培养成才的好方法,儿童的老师应当认识体会这种教育方法。
【原文】
学问不日进则日退,人品非君子则小人,断无中立之理。
【译文】
学问不天天进步就天天退步,人品不是君子就是小人,绝对没有中立的道理。
【原文】
士子博极百家之书,先取其切于伦理[1]系于身心者。故学之博尤必择之精而后为雅驯[2],若但以摭拾为能是饾饤之陋也[3]。
【注释】
[1]伦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2]雅驯:很驯服,这里引申为完全掌握。
[3]摭拾:拾取,捡。多指袭用现成的事例或词句。饾饤:比喻堆砌辞藻。
【译文】
学子博览百家之书,首先要吸取其有关伦理修身的义理。所以学问要博大精深,必须善于选取书中精华而后才能很好地掌握学问。如果以摭拾书中的词句为能,不过是浅陋地堆砌辞藻罢了!
《日省录》书影
【原文】
四书五经[1]学人自童而习之,缘从干禄文字起见[2],未向自己身心上体认亲切[3],所以毫无实用而言之无物行之无恒也。
【注释】
[1]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2]干禄:追求职位、俸禄等。起见:表示为达到某种目的。
[3]未向自己身心上体认亲切:没有为修身而深切体会认知。
【译文】
四书五经,学子自童年经常学习。由于不少人是为追求职位、俸禄的缘故,没有为修身而深切体会认知,所以毫无实用,因而言之无物、学无恒心。
【原文】
蒙以养正圣功也[1],夫养正可以作圣。是于童蒙未有知识之初,即教之安详以检制其起居[2],又教之礼义廉耻以防闲其出入[3]。从此积累上去,自然识进于高明行践于笃实,而作圣有基矣。
【注释】
[1]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指童蒙。养正,培养端正的品行。培养童蒙自小端正品行是培养圣人的功夫。
[2]安详:安心学习,明白事理。检制:检点。起居:指日常生活。
[3]闲:防备和禁止品行不端。
【译文】
培养童蒙自小端正品行是培养圣人的功夫。从小培养其品行端正,长大后可以成为圣人。在童蒙还没有知识的初期,就教育他安心学习,明白事理以检点日常生活。又教育他懂得礼义廉耻以防备和禁止品行不端。从此积累上去,自然见识越来越高明,品德越来越笃实,有了成为圣人的基础。
【原文】
杜子美为有唐一代诗人,当丧乱崎岖间关奔走,甚至颠沛流离,生死判于呼吸而一片忠君忧国伤时怀古至诚恳切之意溢于毫端,至性有大过人者,不徒为一代诗人也。
【译文】
杜甫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当丧乱流亡之时,奔走于崎岖的关山,甚至颠沛流离,在生死存亡之际,仍然忠君忧国,伤时怀古,至诚恳切之意溢于笔端,卓绝的品性有大过人者,真乃一代诗人也。
【原文】
晋刘琨闻鸡鸣而起舞[1],此非恶声也[2]。余谓人之为学有鸡鸣起舞之机则精神自觉百倍矣。
【注释】
[1]刘琨:晋代将军、诗人。起舞:起床舞剑。
[2]恶声:坏话,这里可引申为讥笑的话。
【译文】
晋代的将军、诗人刘琨,每天拂晓闻鸡鸣而起床舞剑,这并非讥笑的话。我说人在学习上如有闻鸡起舞的劲头,则会自然觉得精神百倍了。
【原文】
小儿甫有知识时[1]为父兄者当严加防闲,朝夕提撕[2],断未有不教而善之人[3]。
【注释】
[1]甫有知识时:刚刚有些知识时。
[2]提撕:教育,照顾。
[3]断:绝对没有。善:这里指成才。
【译文】
小孩子刚刚有些知识时,为父为兄者应当对其朝夕教育、照顾,防备其品行不端。世上绝对没有不教育而成才之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