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必指向道德。道德是一种不靠外在强力维持的社会控制,也是最好最安全的社会控制。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不可能给民众以安全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强调的是修身、齐家,也就是私德、家德。前二者做不到,后二者就是妄谈。一个不能清白为人者,何以清白为官?一个不能善待父母者,何以善待百姓?一个对家庭缺乏道德责任者,怎么能指望他对国家履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
思想可以改变世界。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举措;有什么样的举措,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大国的崛起,关键是思想文化的崛起。思想和文明的贡献,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伟大的贡献。居高声自远,德隆四海服。重积德,则无不克。人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没有精神信仰和坚强意志的民族,再富裕也不过是肥硕的羊群牛群和猛兽的食物。先进的思想文化必然带来积极向上的社会活力。一个思想库存一贫如洗者,心灵空乏,生活不充实,事业还没有开始,就深感人生无趣,动力何在?
“礼之实节者,理也。”顺应情感的当然表现,方为礼之准则的最好诠释,繁文缛节不应当。人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善良的气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与举动,都可以让你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暖意。
信用是事业发展的最大红利。黄金买不来信用,信用可以带来黄金。信用一旦破坏,就很难再建立。脑子里全是钱的人,做不好事。有的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追求最大利润,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改过贵有其机圣人,天下没有无过之人,吾犹期天下有寡过之人。”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屡仆屡起。屈辱之境,横逆之加,乃锻炼豪杰之炉锤,琢磨圣贤之砥锤,能受其琢磨锻炼,斯成大器。
1989年,甘肃省甘谷县巩家石滩村村民集资修建了巩建丰纪念馆。
【原文】
纳言者寡尤之道也,敏行者自修之实也。[1]有容者其德乃大也,能忍者其谋克济也,谦而益谦德盛礼恭虽得若失也[2],敛之又敛色淡声希以退为进也[3],体是数者乃藏器待时之君子[4]。
【注释】
[1]“纳言”二句:寡,少。尤,特别好。这里的意思是说,善于接纳并采用许多先进文化、思想和哲学中的精华,是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2]谦而益谦德盛礼恭虽得若失也:这里的意思是说,故作谦虚又谦虚之态的伪君子,自以为博得了德盛礼恭的盛名,实际什么也没有得到。
[3]敛之又敛:收敛再收敛。色淡声希:色,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希,稀少。这里的意思是说,要夹起尾巴做人,不张扬。
[4]体是数者:体,亲身经验,引申为实践。数,数一数二。这里是说,实践证明是数一数二的优秀人才。
【译文】
善于接纳并采用许多先进文化、思想和哲学中的精华,是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很快地行动是最实际的自我修养。有包容度量者道德深厚。能够忍受各种艰难困苦者谋事能成。故作谦虚又谦虚之态的伪君子,自以为博得了德盛礼恭的盛名,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收敛再收敛,夹起尾巴做人,低调不张扬,是以退守的方式为大踏步前进作准备。实践证明数一数二的优秀人才,是怀才等待机遇的君子。
【原文】
礼之实节礼者,理也。惟无拂乎理之本然自能协乎礼之条贯而泛求之不得也[1]。返观率性之初所谓本然者,将安在乎礼者情也。必能顺夫情之当然方为准于礼之详明,而繁而称无当也。
【注释】
[1]拂:违背。条贯:条理。
【译文】
礼者理也,理是礼的实质。唯不违背礼之根本,自然能协和礼之条理。泛泛而求之不能得礼之根本。回顾当初直率人性原本的礼,安在乎形式。顺应情感的当然表现,方为礼之准则的最好诠释。繁文缛节不应当。
【原文】
素心会序[1]
朋友以人合而本天者为最真而久。陶靖节[2]《移居》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思深哉盖有味乎其咏之也。夫人一身官骸备具而心为之宰,所以主中应外固斯须不可离者。自市道之无人与缔[3],以势者势倾则乖[4],要以利者利磬则隙甚至翻云覆雨[5],往往始如胶漆而囟终衅末若不可一朝居者甚哉[6]。素心人之不多得而得之洵可乐也。余通籍廿载阅人甚多,求可以结性情共晦明者十不得一焉。洎旋里家居老者物故大半凋零,少者意趣各别,即岁时谋面不过列揖让叙寒温而已。犹幸有同学三五人巍然独存,但念花甲巳周白驹过隙[7],不有良会何申素怀?序约言因命之曰素心人会云:自时厥后先名爵而后年齿非素也,重财利而轻肝胆非素也,即饮食丰侈起居拘仪亦非素也。惟当花朝月夕双鸡斗酒务心心之相依,遇美景良辰览胜寻芳期会会之,联袂虽头童豁宛如总角戏俾[8]。朱圉乡人闻风而兴慕曰:若辈少壮莫逆老而弥笃,真所谓人与天合也,何乐如之!嗟乎金石可转,素心不移,一日之交白首如新。诸君子果信于言,遮免于厚市道之讯而窃附于渊明高贤之后。
【注释】
[1]素心会序:心地纯朴的朋友聚会序言。
[3]自市道之无人与缔:在人际关系市场化的不良社会风气下,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没有友情。
[4]乖:一反常态。
[5]磬:尽。隙:这里指关系有了裂痕。翻云覆雨:翻手作云覆手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弄权术。
[6]囟终衅:囟:囟门,婴儿初生时头骨没有发育完全,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这里是说,就像婴儿头顶骨刚刚合缝,事情才刚刚起步,就为利益起争端。
[7]白驹过隙: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光阴易逝,时间过得很快。花甲:指六十岁。
[8]联袂虽头童豁宛如总角戏俾:这里是说,手挽手联袂而行,一个个宛如戏耍的孩子,使人心情豁然开朗。
【译文】
心地纯洁的朋友聚会序言
朋友以志同道合而心地纯洁为最真挚而长久。陶渊明《移居》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咏其诗思之,深感意味深长。身为朝廷命官而思想始终是行为的主宰,所以决策理政须臾不可离。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举措;有什么样的举措,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人际关系市场化的不良社会风气下,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没有友情。以势者势倾则乖谬,以利者利尽则嫌隙,甚至反复无常,翻手作云覆手雨,事情进行时为利益起争端,末了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
心地纯洁的朋友不多得而得之洵属可乐。我在原籍廿载阅人甚多,求可以结性情朝夕相处者十不得一。回归故里时已物故人非,家居老者大半凋零,年少者意趣各别,即有时见面不过例行作揖谦让,问寒问暖而已。犹幸还有同学三五人巍然独存,白驹过隙,个个年逾花甲,不有良会,何申素怀?我为素心会约言作序云:自素心会约言后聚会时,先爵位后年龄不纯洁,重财利而轻肝胆相照不纯洁;即使饮食款待丰盛奢侈,起居拘谨礼仪也不纯洁。唯当心心相印,花朝月夕斗酒如斗鸡,遇良辰美景览胜寻芳,一个个宛如戏耍的孩子,联袂而行,心情豁然开朗。朱圉乡人闻风而高兴地羡慕曰:汝辈老、少、壮莫逆之交而更为笃厚。真所谓人与天合,何乐如之?金石可转,纯洁之心不移,一曰之交白首如新。诸君子如果赞同此观念,则可遮挡避免人际关系市场化的不正之风影响,自觉地追随于高贤陶渊明之后。
【原文】
君子治心之思忠与信又加惕也[1]。夫言非思忠则妄心生[2],事非思敬则慢心生[3]。
——《朱圉山人集·言思忠事思敬》
【注释】
[1]君子治心之思忠与信又加惕:君子,人格高尚的人。治心,道德修养。惕,谨慎,引申为兢兢业业。这里是说,君子道德修养所思考的是忠诚与信用又加兢兢业业。
[2]言非思忠则妄心生:妄心,不正当的妄念。这里是说,言行不思忠诚则妄念产生。
[3]事非思敬则慢心生:工作不思敬业则怠慢思想产生。
【译文】
君子修身所思考的是忠诚与信用又加兢兢业业,认为这是事业有成者应该遵循的为人处世准则。言论不思忠诚则产生妄念,工作不思敬业则怠慢思想产生。
【原文】
治心有要道[1],合全与偏而私俱去矣[2]。夫私去则心存,心存则仁得[3],何患不为君子哉[4]?此治心之要道也。
【注释】
[1]治心:治理思想,这里指修身。道:方法。
[2]合全与偏而私俱去矣:胸怀全局不偏心而私心自然全部去除了。
[3]心存:有道德。仁得:有仁爱。
[4]何患不为君子哉:君子,人格高尚的人。这里是说,何愁不能成为君子呢?
【译文】
修身的重要方法,就是胸怀全局,没有偏心,这样私心自然全部去除了。私心去除了则道德高尚,道德高尚才有仁爱之心,何愁不能成为君子呢?这就是修身的重要方法。
巩建丰提督云南学政时,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任满离开云南时,云南学子挥泪追送其至六百里外澜沧江头,在悬崖上锲“壁立万仞”四个大字留念。滇人曰:“我巩太宗师,可仰止百世,与山水俱长矣!”
【原文】
论士者无恕词合志与才而品斯上矣[1]。夫士苟不立志遑问才之适用乎[2]?故惟行己有耻者斯能使命不辱也!
——《朱圉山人集·行己有耻》
【注释】
[1]论士者无恕词合志与才而品斯上矣:论,衡量。士,官僚阶层和读书人。恕,计较。合,综合。这里是说,衡量官吏和读书人,可以不十分计较他的辞章,要综合衡量他的志向和才能,而品德是最重要的。
[2]苟:苟且。遑论:不必论及,谈不上。
【译文】
衡量官吏和读书人,可以不十分计较他的辞章,要综合考察他的志向和才能,而品德是最重要的。执政者必须有崇高的理想,才能在社会上建立起公信,也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其不腐败。如不立志,何谈才用?所以只有深感自己品行羞愧者,才能不辱使命。
【原文】
孔子系易咸卦象有曰:山上有泽。[1]咸君子以虚受人盖山上有泽。以虚而通甚矣,虚之为益大也。人惟中无私主则虚以应务[2],无将无迎物来顺应[3],方能受得许多义理[4],其益岂不大欤?
【注释】
[1]孔子系易咸卦象有曰:系,联系,这里引申为分析。咸卦:《易经》第31卦。其象曰:“运去黄金失色,时来棒槌发芽,月令极好无差,且喜心宽意大。”这里是说:孔子分析《易经》中的咸卦说:山上有大泽。
[2]人惟中无私主则虚以应务:人唯心中无私才能谦虚待人接物。
[3]无将无迎:不执着过去,也不过分期待将来。
[4]义理:这里指儒家经义的学问。
【译文】
孔子分析《易经》咸卦象认为:山上有水。因为君子经常谦虚待人,所以在茫茫荒山上也能找到水。谦虚之人四路畅通,谦虚的品德受益匪浅。人唯心中无私,则谦虚待人接物。不执着过去,也不过分期待将来。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它,事情没有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事情来了就物来顺应,一心一意应对。不管什么事物,都必须有一个“来”的动作和过程。有动作就有破绽,有过程就有时机,就能待机而击,此理宛若太极拳。如此方能获得许多儒家经义的学问,其益岂不大乎?
【原文】
问心一也何以有无欲则虚、有主则实之分[1]?曰人欲净尽而天理渊涵故中虚也[2],义理[3]充足而私无自入故中实也。究竟不得岐而为二。
【注释】
[1]虚:这里指虚怀若谷。主:这里指义理。实:这里指深厚。
[3]义理:这里指合于一定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译文】
有人问为什么有无私欲则虚怀若谷,有义理则道德深厚之分?我认为人的私欲去除干净而天理涵养深厚,才能虚怀若谷。义理充足而私欲无法入心则道德才能深厚。二者互为因果,不能分而为二。
【原文】
克复所以全天德[1],功成而效自可必焉[2]。夫为仁之功己克礼复尽之矣[3]。极其功于一日而天下有不归仁者乎[4]?夫子以全天德之全示颜子也曰:“学莫大于治心。”
【注释】
[1]克复:克己复礼。儒家的修养方法,认为:“约俭己身,必反于礼中,则为仁也。”而礼治是儒家关于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政治思想,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全天德:完美的天之德行。
[2]功成而效自可必焉:克己复礼成就功业的事实,使人们认可必须这样做。
[3]夫为仁之功己克礼复尽之矣:仁义的功夫,克己复礼发挥到了极点。
[4]极其功于一日而天下有不归仁者乎:克己复礼日久天长,天下安能不归心于仁者乎?
【译文】
克己复礼之所以是完美的天之德行,因其成功的效果,使人们认可必须这样做。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克己复礼将仁义的功夫发挥到了极点。克己复礼天长日久,天下有不归心于仁者乎?孔子以“全天德”的“全”的重要性向学生颜渊特别提示:“学问莫大于修身。”
【原文】
善用其责者忠恕[1]之道也。夫己与人无异理而为厚为薄[2],有忠恕之道以处之不两得其宜乎?且人不能绝物孤居[3],而检身涉世未有漠然无所用其情者也。第用其情矣而略于持己详于绳人[4],无论当躬之负疚舆在人之难堪也[5]。人非尽生而圣贤也,则躬宜责为非尽生而不肖也。虽然有不足之患,有有余之患,躬之为任至重行莫能胜也,远莫能致也。
——《朱圉山人集·躬自厚而》
【注释】
[1]忠恕:儒家伦理思想,是实行“仁”的方法。“忠”要求积极为人,竭尽而无余。“恕”要求推己及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夫己与人无异理: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3]绝物孤居:物,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这里可引申为社会。这里是说,隔绝社会独自生活。
[4]略于持己详于绳人:对自己从宽,对别人从严。
[5]无论当躬之负疚舆在人之难堪也:舆,这里指职位低微的吏卒和普通百姓。这里是说,应当负疚自己言行不当对别人造成的难堪,无论是职位低微的吏卒还是普通百姓。
【译文】
忠恕之道是体恤为人的事业有成之道。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与人无异。以忠恕之道待人接物,人际关系会和谐。人不可能隔绝社会独自生活,检讨自己立身处世,未有漠然无感情者。如果亲疏有别,必然会对自己和亲者从宽,对他人从严。应当负疚自己不当言行令他人难堪,无论是对职位低微的吏卒还是普通百姓。人非一生总是圣贤。不肖之人只要走正路,不会一生总是不肖。虽然有不足之患,有有余之患,只要躬行忠恕之道为己任,则行事无不胜,远大理想一定能实现。
【原文】
君子以见善则迁[1]有过则改。夫君子不能尽善,惟见善斯迁则善日长而知可进于高明,行可进于光大矣。君子不能无过,惟有过斯改则恶日消而识不即于匪僻[2],品不究乎污下矣。故风雷之益莫大于是[3]。
【注释】
[1]见善则迁:遇到美好的事物则学习。
[2]恶日消而识不即于匪僻:僻,偏僻,这里可引申为见识贫乏。这里是说,过错一天天消除而知识不会贫乏。
[3]风雷之益:万物皆得风雷之益。《易经》里有风雷益卦,其卦象显示上面风吹、下面雷动,喻所有事物均能积极成长,并有长远利益。
【译文】
君子见到美好的事物则学习,有过错则改。君子不可能尽善尽美,见到美好事物虚心学习则优点一天天增多,而知识可近于高明,品行可近于光大。君子不可能没有错误,唯有错即改则错误一天天消除而知识不断增长,品行不会下滑到污浊低下。故万物皆得的风雷之益莫大于此。
【原文】
体忠达信守礼奉法修身之本也[1],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齐家之本也,兴利除害礼士爱民作官之本也。得其本而推广之,则节目可次第行矣[2]。
【注释】
[1]体忠达信守礼奉法修身之本:身体力行忠诚信用,守礼奉法,是修身之本。
[2]节目:条目、项目,引申为各类事情。次第:次序,一个一个地。
【译文】
身体力行忠诚信用,守礼遵法,是修身的根本。父慈爱、子孝顺、兄友爱、弟恭敬,是家庭和睦、齐心的根本。兴利除害,礼贤下士,爱护百姓,是做官的根本。得到这些根本而推广之,各类事情皆可井井有条地办妥。
【原文】
曾子三省之功首曰为谋不忠[1]。盖忠是十分尽心,万分中有丝毫未尽处即为不忠。即为人谋无论难易巨细便担当在己身上,尽心图谋不计利害不从趋避[2],彻头彻尾毫无欠缺才为自尽其心,即是不欺于人。曾子平日随事精察力行,故以不忠自惕而省之,可谓得守身之要矣!
【注释】
[1]曾子:春秋末鲁国人,名参,字子舆,孔子学生。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相传《大学》是他著的,被后人尊为“宗圣”。省:省察,反思。
[2]不计利害不从趋避:不计较自身利害得失,从而不会见利益就趋之若鹜,见问题就退后躲避。
【译文】
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首先强调要反省自己是否谋事不忠?认为忠是十分尽心,万分中有丝毫未尽心处就是不忠。就是为人谋事,无论难易、大小皆自己承担,尽心竭力谋划,不计较利害得失,从而不会见利益就趋之若鹜,见问题就退后躲避。谋事周全尽力、毫无欠缺才是尽心,才是不欺蒙人。曾子平日办事,随时省察自己的品行并竭尽全力,是因为他以不忠警惕而反省自己,可谓得到修身的要义了!
【原文】
乡原既无狂者之志又无狷者之守[1],只是阉然媚世故曰德之贼。时中[2]二字最宜识,若胡广之中庸、冯道之长乐真是乡原一流[3]。
【注释】
[1]乡原:指乡里言行不一、八面玲珑的伪君子。狷者: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2]时中:就是因应不同时机,揆情度势以求中。
[3]胡广:明朝文学家、内阁首辅。冯道:五代时宰相,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此处作者所称“胡广之中庸、冯道之长乐”含贬义,说他们是乡原一流。
【译文】
乡里八面玲珑、遇事无原则地一味讨好者,既无远大的志向,又无正直的操守,只是一团和气,不得罪人,使道德原则得不到伸张。又由于他是以老好人面目出现,不像那些公开的坏人,所以,败坏了道德大家还不觉得,故曰德之贼。胡广之中庸、冯道之长乐真是乡原中第一流。
【原文】
人之存心行事[1],只“始终如一,表里如一”八个字便不易到,故有恒可以媲圣[2]。
【注释】(www.daowen.com)
[1]存心行事:心想把事情做好。
[2]媲圣:同圣人媲美。
【译文】
想把事情做好,只“始终如一,表里如一”八个字便不容易做到。所以有恒心可以和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圣人媲美。
【原文】
中庸曰中立而不倚强[1]哉,矫盖言处己时自胜之强也[2]。如当周之时众人皆出夷齐独隐[3],当战国之时举世皆尚功利,孟子独言仁义孑立绝俗四旁无助此中立也[4]。然而见理之明卓乎不惑[5]?守道之笃实乎不拔[6]?即至饿死首阳异端蜂起初不稍倾欹者。故中立非难而不倚为难。
【注释】
[1]倚强:倚靠强势。
[2]矫盖言处己时自胜之强:大概意思是,自己处世要有比别人强的真知灼见。
[3]夷齐独隐:夷,伯夷。齐,叔齐。周灭商后,两人义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山中。
[4]孑立绝俗四旁无助此中立也:孑,孤独。立,立论。绝俗,不跟随当时普遍流行的风气。这里是说,独一无二的学说不跟随流行的风气。虽然支持的人很少,但他深信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仍然百折不挠地坚持,这就是中立。
[5]见理之明卓乎不惑:能坚持远见卓识而不受迷惑吗?
[6]守道之笃实乎不拔:道,道理,引申为主张。这里的意思是说,能坚持自己认定的真理笃实不动摇吗?
【译文】
中庸之道所谓中立,就是处世有主见,不倚靠强势,不随大流。不倚靠强势的大概意思是,处世要有比别人强的真知灼见。当周朝建国后,众人纷纷出来做官,唯独伯夷、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饿死山中。战国时世人俗尚功利,唯独孟子主张仁义。孟子独一无二的学说不跟随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虽然当时社会上支持他的学说的人甚少,但他深信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仍然百折不挠地坚持,这就是中立。然而能坚持远见卓识而不受迷惑吗?能坚持自己认定的真理笃实不动摇吗?当异端邪说蜂起时,能够像伯夷和叔齐那样,宁肯饿死首阳山,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动摇吗?所以中立不难,而不偏不倚地坚持难。
《朱圉山人集》书影
【原文】
凡事吃亏是上达境界[1],凡事占便宜是下达境界[2]。
【注释】
[1]上达境界:达,通达(事理)。这里是说,最通达事理的思想境界。
[2]下达境界:最不通达事理的思想境界。
【译文】
凡事能吃亏是最通达事理的思想境界,凡事占便宜是最不通达事理的思想境界。
【原文】
人孰无过,最怕刚愎自用,令人不敢劝谕[1]。即有人直言婉道,亦面从心违而不肯改。这样人终于怙恶,何日得有迁善之益[2]?
【注释】
[1]谕:吩咐(旧时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2]迁善之益:改恶从善的有益转变。
【译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怕刚愎自用,使人不敢劝说。即使有人直言或婉言劝说,也是表面听从,内心并不接受,不肯改正。这样的人怙恶不悛,何日才有改恶从善的有益转变?
【原文】
圣贤同于人者血气[1]有时而衰,异于人者志气[2]无时而衰也。故吉人为善惟日不足,自少至老总是一孜孜勤敏,真有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之意。
【注释】
[1]血气:精力。
[2]志气:干事业的决心和勇气。
【译文】
圣贤与普通人相同的地方,是精力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逐渐衰弱;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奋斗的决心和勇气永远不衰退。所以,圣贤办善事唯恐时日不足,从小到老总是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真是一息尚存,意志不容稍有松懈。
【原文】
尝爱诸葛武侯[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语,讽诵不休。及自入庠登朝以迄归田五十余年中[2],目观声色货利纷华靡丽之物[3],只常守“淡泊宁静”四字,幸不为其所染而庶几免大咎者[4],以此试与诸生剀切言之。
【注释】
[1]诸葛武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任军师,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其任蜀国丞相,刘备之子刘禅继位后其被封为武乡侯。
[2]入庠登朝:庠,古代学校。这里是说,从进入学校学习到登上朝廷理政。迄:到。
[3]声色:指歌舞和女色。货:财物。利:利益。
[4]染:熏染。咎:指过失、罪过。
【译文】
我深爱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语,诵读不休。自进入学校学习、登上朝廷理政到还乡五十余年中,我看到接触到许多歌舞女色、钱财利益和纷华靡丽的事物,只是因为经常恪守“淡泊宁静”四字,幸亏没有被这些事物熏染而避免了大过错。这是我送给各位学子的剀切之言。
【原文】
孔门多言仁不兼言义者,以仁之道大统括四端,言仁则义、礼、智、信在其中。孟子[1]时邪说纷出,如告子[2]辈竟以仁为内义为外,其祸仁义不小。故孟子拒而辟之[3],每与人主言必兼言仁义,盖以仁存心以义制事,此天德王道[4]之全也。
【注释】
[1]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2]告子:名不害,战国时人。提出“性无善恶论”,同孟子宣扬天赋道德的“性善论”对立。
[3]拒:拒绝,引申为反对。辟:驳斥。
[4]天德:天德施,如天之德行的高尚道德。王道:我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之道。
【译文】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常常讲仁,不兼顾讲义,因为仁的道理博大精深,总括四项,讲仁则义、礼、智、信皆包含其中。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所在的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也出现了许多邪说。如当时的告子辈竟然主张对内部要仁,对外部要义,这种邪说对仁义所造成的祸害不小。所以,孟子坚决反对并大力驳斥这种邪说,每与人讲说自己的主张,一定仁中含义。认为心存仁才能办事义,此乃天德与王道的完美诠释。
【原文】
问情与意何别?曰意乃有心之动,无心则情也。如见一可矜之事而恻隐之心生[1],见一可耻之事而羞恶之心生[2],此无心之动也。故情从性流出则有善而无恶。如萌一意而为善欤?便当扩而充之。或萌一意而为恶欤?便当遏以绝之[3]。故诚意之要在谨几而其功在慎独[4]。
【注释】
[1]矜:怜悯。恻隐:对受苦难的人同情,不忍心。
[2]羞恶:羞耻和厌恶。
[3]遏以绝之:遏止恶念以杜绝干坏事。
[4]谨几:谦虚谨慎。慎独: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功:这里指功夫。
【译文】
问情感与意识有何区别?意识是有思维的心理活动,无思维则为情。如见一可怜悯之事而恻隐之心生,见一可耻之事而羞耻厌恶之心生,这是无思维的本性反应。所以,情感从天赋的本性流露出则有善而无恶。如果萌生善念,便应当多做而做好善事。或萌生恶产,应当遏止恶念以杜绝干坏事。谨几存诚,故诚意之要在谦虚谨慎而功夫在慎独。
【原文】
万事皆从意起,最难克者莫如私意。一朝忽有忿生,最难惩者莫如忿怒。余老矣私意犹扰方寸,怒忿时发语言安能仰不愧俯不怍而追趋古人哉[1],为病所困言之汗背[2]。
【注释】
[1]仰不愧俯不怍:出自《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说:仰起头看看自己所做对天无愧,低下头想想自己所做无愧于人。
[2]病:这里指弊病。汗背:汗流浃背。
【译文】
人的思想决定行为,最难克服者莫如私意。有时候忽然发生令自己愤恨的事情,最难警戒者莫如愤怒。我老了,私心还扰乱思想,愤怒时说话怎么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而比得上古代圣贤呢?我常常被这些弊病困扰,反省之羞愧难当,汗流浃背。
【原文】
张留侯规模广大识虑深远[1],能用高帝而不为所用,故佐成帝业,超然无累,可谓明哲保身矣[2]。诸葛武侯心术纯正,临事慎密,虽三分数定[3],未成大功。观出师表有云:“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真有纯儒气象[4],惜乎有才而不遇时也。
【注释】
[1]张留侯: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楚汉战争期间,他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规模:这里指气度。
[2]明哲保身: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
[3]三分数定:三分,指三分天下有其一。数,命运、气数。这里是说,三分天下的大势已定。
[4]纯:纯正。儒:古指读书人。
【译文】
汉初官封留侯的开国元勋张良气度宏大,深谋远虑,在楚汉战争期间,力荐汉高帝刘邦重用旷世奇才韩信,联结英布、彭越追击项羽,歼灭楚军,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天下统一后面对残酷的宫廷斗争,他急流勇退,超然无牵累,可谓明哲保身了。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心术纯正,临事缜密,辅佐刘备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国,功勋卓著,但最终未能统一天下。其《出师表》云:“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真是纯正的儒家品行,可惜有才而不遇时势。
巩建丰故里甘谷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已出土各类文物达2200多件。图为1972年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唐三彩凤首壶。壶首凤眼圆睁,喙张噙玉,似凤凰亭亭玉立。
【原文】
晋人尚清淡,以虚无为宗,以放达为高,荡弃礼法,习染成风。如王衍身任三公[1],不事职务,三窟为计,见害石勒以是律之。不但为周孔罪人,亦老庄之罪人矣。读《归去来兮》辞及诸诗等篇,想见渊明先生胸中洒落有光风霁月气象。
【注释】
[1]王衍:西晋著名清谈家,是中国历史上空谈误国的典型人物。王衍虽居重臣之位,不以经国为念,不干实事,以清淡为务。石勒起兵犯京师洛阳,东海王司马越率军讨伐,王衍以太尉身份随军。司马越病死军中,众人推他为帅,他惧不敢当。王衍表面风雅高尚,口不利和钱,然而另有夫人为其聚敛收财。
【译文】
西晋不少士人尚清淡,以虚无为宗,以放达为高,荡弃礼法,习染成风。如王衍身居朝廷最显贵的三公之职,不忠心奉职,以狡兔三窟为计,见石勒起兵为害,惧不敢当,以私害公,不但为周公和孔子儒教之罪人,亦老子和庄子之罪人。读《归去来兮辞》及其他诸诗文,可见陶渊明先生胸中洒落,有光风霁月气象。
【原文】
义利关见得不分明[1],任他有经济文章[2]俱被此坏之,故必取舍分明而后为真君子。
【注释】
[1]义利关见得不分明:在正义和利益关头,显现得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2]经济文章:经世济民的才能。
【译文】
在正义和利益关头,态度不分明,无论他有多大经世济民的才能,全被这种无德行为所毁。所以,在正义和利益关头必须取舍分明,而后方为真君子。
【原文】
自私自利之念不知坏天下多少人品,心术丰常深以为戒。
【译文】
自私自利的念头不知坏了天下多少人品,要经常警戒由于自私自利而产生的许多不正心术。
【原文】
看来只随俗步趋[1]要讨人说好,亦是中无定见[2],私意未克之故。
【注释】
[1]随俗步趋:跟随普通流行的做法亦步亦趋。
[2]中无定见:心中没有主见。
【译文】
看来只是按照普通流行的做法亦步亦趋,随波逐流,随声附和,向别人讨好,也是心中无主见,私心杂念未克服之故。成功只属于有远见、敢挑战、懂坚持的人。平庸就是被眼前淹没。
【原文】
养身以寡欲为要,寡欲以清心为本。盖方寸[1]清明,天君[2]有主即见可欲不乱而慎起居节饮食,心广体胖自安舒而康强矣。养正[3]则吉良有以也。
【注释】
[1]方寸:心神。
[2]天君:以前认为心为思维的器官,所以称为天君。
[3]养正:涵养正道。
【译文】
养身以寡欲为要,寡欲以清心为本。心神清明,心里有主见而不乱,慎起居节饮食,心广体胖自然安适舒坦而身强体健。涵养正道则必然吉祥善良。
【原文】
东汉之季士大夫[1]率以名节信义相高,非无可采,然标榜太过,昧于俭德避难之道[2],所以卒罗党祸欤?求其明哲保身,知几远害者,惟黄叔度、郭林宗、徐孺子、管幼安诸人而已[3],余不能及也。
【注释】
[1]士大夫:古代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2]俭德避难之道:君子遭遇困顿危难时,以节俭来化解灾难。“俭”的本义是对行为和欲望的约束,可引申为谦逊、简陋、节省等。
[3]黄叔度:汉末士人,出身贫贱,以德行著称,满腹经纶,名动官府。郭林宗:东汉末桓、灵二帝时期,在士人集团同宦官集团的激烈斗争中,是士人和太学生的主要首领,人称“有道先生”。徐孺子:东汉著名的高士贤人,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世人推崇,屡次被朝廷征召,终未出仕。管幼安: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隐士,在乱世中,他审时度势,不依附于任何一方势力,保全了自己的品格节操,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译文】
东汉末年士大夫大率以名节、信义相互比高,无可非议。然标榜太过,受困和止步于俭德避难之道,如此安能避免罗织党祸?在当时乱世能够审时度势,明哲保身者唯有黄叔度、郭林宗、徐孺子、管幼安等人而已,其他人都不能及也。
【原文】
刚以仁为体以勇为用[1],故不易。勇与刚有分别,出于义礼[2]者刚也,出于血气[3]者勇也。
【注释】
[1]体、用: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体”是实有的事物,事物的运动即是“用”。一切作用都由实有的“体”产生。
[2]义礼:指被称“五常”的仁、义、礼、智、信,是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按照此“五常”去做,就可以成为正人君子。对人宽厚爱心,是仁。为人正派,爱憎分明,是义。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是礼。处事果断周密,是智。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是信。
[3]血气:血性(刚强正直的气质)。
【译文】
刚正以仁义为体,以勇敢为用,所以不易。勇敢与刚强有分别,出于义礼者为刚强,出于血性者是勇敢。
【原文】
功不积不昌,仁不累不厚。积累果厚于前,食报必昌于后。
【译文】
功德不积累不昌盛,仁义不积累不深厚。之前功德仁义积累深厚,之后必然会获得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