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由“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世界市场价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四框题组成。
第一框题“世界市场的形成”,首先从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进行分析,要了解世界市场必须要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以及世界市场在当代的发展。因此,接着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以及世界市场在当代发展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世界市场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框题“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特别需要能处理世界经济事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本框题分别对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基本情况与作用作了介绍。
第三框题“世界市场价格”。也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展开的。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流通在世界市场上的各国商品,都必须按照统一的世界市场价格进行交换。有世界市场就必然有世界市场价格。但由于世界市场上并没有统一发行的国际货币,必须将各国一定量的本国货币单位折合成外汇进行,因此,本框结合对外汇与汇率进行了分析。在世界市场上,由于人为的因素,有时会出现使世界市场价格长期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进行的商品交换,这都是不等价交换。本框接着对存在与国际贸易中的,发达国际对发展中国际进行经济剥削的现象,主要是不等价交换进行了分析。
第四框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也是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引发而来的。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已成为全球性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社会主义中国也不例外。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教法建议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课前可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和依赖”、“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有关欧盟、欧元的发展情况,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资料”,课堂中可进行讨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科技革命的关系”,使学生在相互质疑的互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1.准确理解世界市场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不要断章取义,可采用分解的方法加以突破:“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要注意联系当代世界市场新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一言以概之,世界市场所呈现的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化等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有密切的关系。
要特别注意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来加深理解。
二战后,世界迎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在认识自然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首次登月成功,使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有了重大进展;基本粒子的发展,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飞跃;遗传基因的破译,使人类对生命之谜有了新的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机器不仅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而且部分地代替了人的脑力劳动。
关于正确认识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可通过学生收集有关国际贸易中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的具体价格,进行分析,用具体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后果和实质,引导学生讨论,寻找解决不等价交换问题,实现全球经济共同繁荣的对策。
二、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教学内容的处理首先要注意联系中国入世的漫长历程;其次,要明确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目的、作用。因此,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可把学生进行分组,一部分学生准备有关世界贸易组织发展史、国际货币资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有关知识;另一部分学生课前准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由其选择一名代表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中国入世利弊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既有机遇,也存在压力和挑战;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要注意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以及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这几方面,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课前可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对外开放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具体做法是:通过对当地企业的调查,了解企业通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实现规模生产、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益,以及通过技术改造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现象和事实,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认识。
1.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二战后,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从原有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融通和劳务合作等各个领域。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使对外开放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和趋势。
也可以通过回顾历史:我国从明朝中期到鸦片战争的二三百年间,逐渐放慢以至停止了对外开放的脚步,长期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而欧洲则在此期间发生了产业革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将中国远远抛在了后面。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理解这一问题时,要结合教材第二课中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知识,重点结合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市场经济是上册第二课所学知识,通过事例分析教学法,引导学生列举具体事例,结合前面所学原理,分析当前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也可通过社会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自身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用发生在身边的或我们国家的事实来加深学生的认识。
3.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要联系十六大报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必须抓好关系全局的八个方面的任务。这八个方面的任务,其中包括:“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www.daowen.com)
本框题知识要恰当地运用联系的方法。一是要和商品经济的知识联系。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从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来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来理解世界市场价格、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关系。二是联系市场经济的知识,世界市场同样需要“宏观调控”,即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开放性也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三是联系社会主义本质的知识,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的角度理解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的教学设计示例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国策,它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1.从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状况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板书)
要分析为什么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就必然要求一切国家从闭关自守走向对外开放?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在国际范围内调剂各种物资余缺,使国与国之间的生产和消费紧密结合起来,国与国之间生产与消费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促进,客观上要求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板书)
(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举例说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第一,生产的国际化(板书)
第二,市场的国际化(板书)
第三,资金的国际化(板书)
第四,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板书)
第五,信息传播的国际化(板书)
2.从市场经济的特征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板书)
讨论: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其中的开放性和竞争性都要求实行对外开放。可见,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客观要求。
(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板书)
(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被告对外开放(板书)
3.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板书)
讨论: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遇到的突出难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目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其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就是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仅靠国内积累、研发是不够的,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及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才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所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既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某些人的主观臆造,而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被世界各国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结论,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