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筷子吃饭,两支筷子靠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掌握,辅以无名指的协作,根据个人习惯,有的人也会将小指参与进来。用筷子夹食物的时候除手指活动外,还涉及肩部、臂部、手腕和手掌等处约30个大小关节和50条肌肉的参与,这一复杂而精细的动作还需“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用筷子进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值得骄傲和推崇的发明。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对筷子曾作过高度评价:“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它是人类手指的延长,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西方大概在十六七世纪才发明刀叉,但刀叉又怎能跟筷子相比呢?”
外国人对使用筷子也有独到的见解。英国《筷子瘦身法》一书写道:“用筷子吃饭能减缓进食速度,饭量会随之减少。”由于大脑需要20分钟才能获得饱腹感,故狼吞虎咽容易进食过量;用筷子要集中精力,减慢进食速度,有助于养成小口吃饭的习惯,有效预防肥胖。
使用筷子吃饭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汉代画像石“邢渠哺父”图中,儿子用筷子夹食物送到父亲嘴边。古代筷子名“箸”,吃“菜”的工具就是筷子。筷子能够挑、拨、夹、拌、扒,使用方便。(www.daowen.com)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喜欢聚食制。古代中国家庭炊间和餐厅位于住宅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用篝火做炊,就餐者围着火塘聚食,这种习惯培养和强化了重视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的传统。
另外,尽早用筷子进餐能促进儿童智力开发,使孩子更聪明。用筷子夹食物前要先用视觉定位,需要眼外肌群的平衡协调;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调整共同的视觉方向,并与大脑皮层中枢成像系统融合;所以能促进视觉发育,对预防儿童斜视和弱视都有帮助。手的活动和大脑功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脑皮层中与手指相关联的神经所占面积最大,大拇指运动区相当于大腿运动区面积的10倍。手指活动能刺激大脑皮质运动区,使富于创造性的区域更加活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