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餐精髓:寓医于食

中餐精髓:寓医于食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几百种菜可以选择。公元前一千年,中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医疗体系,当时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并以“食医”为先。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并提出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饮食结构体系。中国古代名医对食养功能皆有精辟论述,如唐代孙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

中餐精髓:寓医于食

中餐菜肴的评价标准包括“色、香、味、形、器、效”,“效”即为食疗效果,“效”虽居于末,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实践了“食药同源、膳药同功”的理念。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利用食物养生保健奠定了物质基础。

《耕织图册·收刈》(清)

中餐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论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第一部农耕专著《齐民要术》收集谷类、豆类植物十多类,两百余种;蔬菜二十多类、一百多个品种;鱼、肉、蛋百余种。中国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几百种菜可以选择。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也保证了膳食营养的平衡。

我国历代药典《本草》记载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甲乙经》记载了殷代厨师出身的宰相伊尹,将烹饪中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综合协调的经验应用于中药复方汤液熬制,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www.daowen.com)

公元前一千年,中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医疗体系,当时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并以“食医”为先。“疾医”即内科医生,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即外科医生,则“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形成成熟的“食疗”治则。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并提出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饮食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名医对食养功能皆有精辟论述,如唐代孙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元代饮膳御医忽思慧指出“饮膳为养生之首务”,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和“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的养生观。

中餐也常以中药入馔,如燕窝粥、人参鸡、虫草金龟、枸杞鸭子等,几千年来坚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饮食清淡,素食为主”和“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膳食理念,利用天然食物滋阴补阳,“药补不如食补”“凡膳皆药”的食疗理念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