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小学化”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是指为了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是超前教育,其本质是反衔接的。
1.将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提前教育,简单地移植小学的教育形式,违背了《纲要》的精神
把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有关小学科目的教学,忽视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套用小学教育的形式,增加了学前儿童的学习负担,不仅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乃至厌恶,加剧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对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极为不利。
2.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学前儿童
为了让学前儿童适应小学教育,一些幼儿园将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学前儿童身上生搬硬套。
3.以评价小学生的方式评价学前儿童
幼儿园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而有的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忽视了评价的个体性和纵向化。缺少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的关注。评价的对象单一,以学前儿童是否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为重点,不注重对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
1.教师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方案(www.daowen.com)
对于幼小衔接,大部分教师树立了一种正确的观念,即从单纯知识的准备到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上的转变,因为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教师在教育行为上仍然以形式上的衔接——知识学习和纪律强调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加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会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2.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相割裂
我国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培养途径是彼此独立的,幼儿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小学教师主要由普通师范院校培养,两类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无共同性。因此,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学前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教师基本不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特点。
教师专业素养相割裂,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在工作中各自为营,无法形成合力,导致幼儿园与小学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衔接工作。
(三)单方面开展幼小衔接
一方面小学的幼小衔接工作比较滞后,小学教师几乎不会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更多依靠的是幼儿园教师的单方面力量。幼儿园教师通过组织相应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幼儿了解、适应小学生活,但小学教师很少会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属于幼儿园的“分内之事”,“不过问、不参与”,忽视了家园合作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四)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不当
家长重视知识教育,却忽略对幼儿进行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培养,从而给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持续地进行。如有些家长认为会读、写、算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于是要求幼儿园要教会孩子汉语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家长们当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于是随波逐流。然而实践证明,这是不符合幼儿成长规律及心理特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