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素养是指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相关知识。从学前教育实践需要的角度,可以把教师必备的知识分为三种: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1]
1.本体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教育是以知识经验为载体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专门化工作,教师首先应当知道自己“教什么”。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应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本体性知识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广泛的兴趣和才能。周围世界的一切对儿童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他们渴望认识世界,有提不完的问题,渴望得到教师的解答。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教给儿童正确的知识经验,才能回答儿童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智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因此,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一定的综合性、渗透性。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幼儿园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方面的才能。理想的幼儿园教师应当是“万能的”。
2.条件性知识——学前教育的专门知识(www.daowen.com)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必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它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将知识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教给他们。这里的“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生动活泼”就涉及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幼儿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及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相关理论和技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幼儿园教师还应当理解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清晰地知道儿童要学些什么、如何学,从儿童的发展水平出发,促进儿童发展,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等。另外,为发挥儿童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力量,幼儿园教师还必须懂得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当然,条件性知识往往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相联系,对条件性知识的深刻理解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完成。幼儿园教师只有将所学的教育原理和儿童心理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做出判断、进行决策,并且不断地进行反思深化,才算具备了良好的条件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有效教学”的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备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能帮助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实践性知识是个人化的、情景性的,有时是默会的。实践性知识来自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准。这类知识的获得决定着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