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就是儿童的生活,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为教育提供了具体内容,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吸收性的学习,是在环境中学习。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用认知发展理论解释,只有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教育内容,才能使之与幼儿已有的图式发生联系,才能被幼儿通过同化或顺应而吸收。
《纲要》中体现着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广泛、密切的联系,表现在强调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教育,例如,在“健康”中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在“社会”中提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的品质和习惯是在生活中培养和形成的,幼儿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就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条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形成。在生活中,幼儿体验生活的丰富、世界的神奇;在生活中,幼儿形成探索精神,发展对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幼儿体会自尊,形成自信。由此,《纲要》强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设施、幼儿的同伴群体、教师、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这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对幼儿教育有更全面的理解,不是只有在集体的、教师讲授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才在学习和发展;教师的职责也绝不仅仅在于组织集体教育活动,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和组织丰富的生活环境,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www.daowen.com)
《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幼儿教育发展的机遇,也对广大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挑战。领会和落实《纲要》精神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