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时间管理:教师专业阅读的必须

时间管理:教师专业阅读的必须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教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而其“读书学习的需要只能在教师集体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气氛中养成”。可见,教师阅读时间管理的背后,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源于各种原因,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环境不容乐观,为此,教师本身更要对专业阅读保持一颗心无旁骛的恒心。也只有建立在这一前提之上,对其时间管理的探讨才会有所意义。

时间管理:教师专业阅读的必须

当下,关于中小学教师不阅读、读书少的一个很普遍的声音就是“没有时间”“时间太少”“时间上得不到保障”。这种声音的背后,确实反映了比较普遍的客观现实。对此,著名校长凌宗伟曾在《读书人应秉持怎样的阅读伦理》一文不无辛辣地谈道:“管理者总是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延长教师劳动时间,恨不得教师一天24小时都将精力花在教学上,甚至双休日变成单休日甚至不休日,哪儿有时间让教师读书?教师的时间如果花在读书上了,岂不影响教学?可悲的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许多教师也以提高了几分、多考上几个为荣。”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要把看书学习变为教师的精神需要,应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容易捉摸和便于衡量的前提和条件。这首先就是时间——教师的空闲时间。教师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少,他陷在写各种各样的计划、汇报里的事情越多,那么,他没有什么东西可教的时刻就会来得越快。”因此,他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有一项规定:教师在上课以外参加其他一切活动的时间每周不超过两次,而且要绝对限制时间。

身为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应当尽可能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学,让他们从书籍这个最重要的文化源泉中尽量地充实自己”。他还谈道:“人们常常听到关于教师应该这样那样的许多要求。譬如:教师应该好好备课;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应该把一切个人的和家庭的苦恼和不幸丢在门外,面带笑容地站在孩子们面前;教师应该善于找到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小路,等等。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一点,就是我们应该给教师一些什么。例如:为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创造环境和条件,使他不要白白地耗费精力和宝贵的时间,去做那些琐碎无用和妨碍他创造性努力的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阅读首先应是身在岗位基于常态的一种行为,也就是说,应该是在校内工作时间允许乃至鼓励的一种专业行动,学校本身应该对此有所斟酌并努力落到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学生智力劳动时说了一句话:“学生为了满足求知的愿望和爱好而深入思考地读书,这是防止游手好闲和虚度时光的极重要的手段。”我们借着这句话要说的是,如果一个教师本身没有养成阅读研修的意识,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或者有朝一日工作负担减轻了,所能做的也同样可能是“游手好闲”“虚度时光”。

2017年2月6日《中国教育报》刊发笔者文章《教师读书的“忙”与“闲”》,文章指出,在因繁忙或空虚而无心无力阅读的背后,需要看到的是:如果没有一种基于个体自觉的专业觉醒,教师无论多“忙”抑或多“闲”,都很难实现真正的专业发展。

教师读书的“忙”与“闲”(节选)[1]

现在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本身承载的工作量比较大,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已经很少,针对这一情态,教师更需要集中有限的空闲和精力潜心教研,有关方面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引导教师利用相对的空闲时间进行有效的读书学习和专业规划,并在某些必要的统一的集体活动之外尽可能为教师创造一点自主的空闲时间。遗憾的是,在浮躁功利、形式至上之风的浸染下,学校、教师往往为某些繁苛的项目所捆绑,被一些琐细的事务所困扰,如此折腾更不堪重负,谈何读书学习?而且很多教师在宣传鼓动下只知道一味地挤学生、抢时间、拼分数。面对如是导向,很多人自然利用一切时间“忙”着,忙着那些不管有用无用、不管得当与否但对于眼前“功利”却实实在在的东西,尽管这样的日子从其内心来说着实很苦、很单调、很乏味,尽管教育生态和教师发展已然潜伏并呈现“健康”症候。

这时大家似乎看清了一点:有时越是说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实际走向却越是在做“思想单纯”的教师。久而久之,我们会看到这些群落之中整体及其个体内涵的缺失,尽管这种缺失仍会以某种特有的方式被掩饰乃至美化着。

诚如爱因斯坦所言,过多忙碌、负担过重必然导致浮浅。

现在,我们倒过来想想:如果教师的工作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减轻,空闲时间大大增加,教师的“读书学习”和专业蕴涵是不是就会大大增进?未必。

一个显见的例证是:在一些教师编制充分、平均课时数和执教班级量减半的学校,我们没有看到教师中间专业学习的热情有多高,有时看到听到的却是一些人如何利用这些比较充裕的空闲上网购物、聊天、玩游戏等。在教师的整体休闲领域这些活动有其合理性,但是,将其在工作时间无度移植、扩展显然不当。对此,教师本身应有清醒认识。

面对相对富余的空闲时间和有利条件,很多人或者找不到前进的支点和取向,或者仍然驻足于那种原始的工作方式。多少年下来,我们看到的恐怕仍然是:这些群落之中整体及其个体内涵的缺失。

为此,我要对爱因斯坦的话做出补充:不知何以所负,过而不当的闲散也必然导致浮浅。

我们倡导教师专业阅读,绝不是要大家进行书呆子式的闭门造车,绝不是要大家单纯务虚而松却教学实务,绝不是要大家无视考试、分数等现实教育测评合理层面的诉求,而是为了切实转变和提升教育理念、趋于正当的教育价值取向,为了建立和坚守教育者应有的人文情怀和精神本体,为了建构清醒、理智、敏锐、深远的专业头脑和专业思维,稳步增进教育教学内涵,以更适切的方式改进教育教学工作。(www.daowen.com)

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教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而其“读书学习的需要只能在教师集体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气氛中养成”。可见,没有一种置身集体的健康文化的引领,没有一种基于个体自觉的专业觉醒,教师无论有多“忙”抑或多“闲”,都很难实现真正的“专业发展”,更难以探寻并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只有真正“忙”其所“忙”,“闲”其所“闲”,教师才会“忙”而不乱、“忙”得更有价值,才会“闲”而有道、“闲”得更有意义,在“忙”与“闲”的相得益彰、互补互助中,真正步入和达成一种持续稳健、蓬勃向上的成长与发展境态。

可见,教师阅读时间管理的背后,是阅读习惯的养成。养成阅读习惯并非易事,既需要教师自身具有尚学、尚研的专业自觉,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源于各种原因,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环境不容乐观,为此,教师本身更要对专业阅读保持一颗心无旁骛的恒心。也只有建立在这一前提之上,对其时间管理的探讨才会有所意义。

1970年出版的由日本教育学者杉山正一等编著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和技巧》一书在《车上学习》一文就曾对班主任阅读的时间管理给出过相应建议:

当班主任很忙,得会巧妙地挤时间学习。

乘公共电、汽车上下班的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车上的时间钻研教材或读书。比如单程乘车30分钟的老师,每周在车上的时间就有6个小时,一年约有250个小时,按每周6小时算,一年就有41天半的时间可用于学习。建议老师像下面那样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

1.拟定一天的计划——翻阅手册,拟定当天的计划,记些要对学生讲的话什么的。一天的生活由此可以过得很有秩序。

2.读专业书籍——做长期的计划,有效地利用车上的时间通读《教育学全集》《日本历史全集》等专业书籍,会得到很好的收益。

3.读丰富自己性格的书——从日本文学全集、世界文学全集一直到流行的文学作品等,都是阅读的对象,自己的性格修养会大大丰富起来。

4.读杂志——读各种各样的杂志,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5.从车窗外寻找话题——例如用这样的话作为上课开场白,会使上课的效果更好:“今天我在车上,看到路旁农民正在插秧……”[2]

《车上学习》给出的时间利用技巧未必完全适合我们,但其精神实质在于倡导教师注重时间管理、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和业余时间进行阅读学习、不要让时间从身边流走,这种精神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