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出版集团采用国际编辑部模式成功的启示

中国出版集团采用国际编辑部模式成功的启示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跨国投融资的惯性思维,在国际编辑部模式下,外方和中方合作使中国产品进入当地市场,似乎会冲击当地市场,其实不然。国际编辑部以项目合作为中心,可以快速实现中国出版物的翻译、设计等内容开发,降低开发难度,提高中国作品“走出去”的成功率,直接减少海外投资的不确定性,降低海外投资风险。

中国出版集团采用国际编辑部模式成功的启示

国际编辑部模式是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出版社在“走出去”过程中符合经济现实的路径,它帮助出版社获取国际市场,提高在海外市场的盈利,提升中国出版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对国内其他出版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打破海外投资思维定势,实现海外投资价值增值

出版社进行跨国文化投资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文化价值的增值。[6]企业并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必须综合考虑文化和经济效益。国际编辑部模式的成本相比于商业存在模式下降很多,节省了出版社的时间和精力,把出版企业的专注力集中到图书项目的出版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资规模,大大提高了海外投资的收益,降低了海外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在与外方出版社合作过程中,中方出版社获得了海外市场前沿信息和风向,有针对性地去出版发行相关中国图书作品,外方出版社也从中获得了利润,提高了国际化影响力和发展水平,为之后与中方的更深入合作创造了条件;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好的中国图书进入其所在国家市场后,商品多样化满足了海外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当地读者的精神产品效用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

不管是海外分社还是国际编辑部,都要实现海外投资的价值增值,判断投资形式好坏的依据就在于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目标。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不含游戏)1 701.4万册(份、盒、张),较2017年降低21.9%;累计进口096.9万册(份、盒、张),较2017年增长25.3%;营业收入较2017年增长0.3%,利润总额较2017年增长14.4%。[7]出口减少了,进口增加了,似乎对中国的贸易盈余不是一件好事,结果却是最终利润增加了。因此,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只要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实现投资价值增值就是好的路径。按照跨国投融资的惯性思维,在国际编辑部模式下,外方和中方合作使中国产品进入当地市场,似乎会冲击当地市场,其实不然。不管是促进外国图书进口到本国,还是出口图书到别国,都是获取利润的方式方法,只要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那一定对投资的大局和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是有利的。出口可以提高直接贸易盈余,如果可以从进口商品中获得启发和经验来促进全球出版业产业升级,那最后也可以达到提高人们文化产品接受度,进而提高文化企业投资利润的效果。

国际编辑部以项目合作为中心,可以快速实现中国出版物的翻译、设计等内容开发,降低开发难度,提高中国作品“走出去”的成功率,直接减少海外投资的不确定性,降低海外投资风险。相比于商业存在这样的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直接设立海外分公司难度较大,流程烦琐,投资成本比较高,收回投资实现利润增长的不确定性更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创新的国际编辑部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化企业发展应该转变跨国投融资的思维定势,勇于从多层次多角度扩大文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加内外信息的交流和双方经验的互相学习,新闻行业协会可以更多地组织国内外不同出版社的经验交流活动,把这些好的经验加以推广,降低文化企业的投资风险,抛开“形式”的枷锁,最终实现海外投资的文化价值增值。

(二)强势领域率先“走出去”,紧扣目标市场读者需求

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出版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善于从出版社的强势领域出发,做出有自己出版社特色的出版物。中国出版集团在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最有优势,而中国许多出版社,比如外研社,就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高校出版类别中成绩突出。各地的文化差异产生了丰富的地方文学和地方特色,地方出版社的地方文学出版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出版业“走出去”。在“走出去”的“选品”过程中,国内的出版社需要基于原有的业务方向优势,优先开发所在出版社擅长领域的出版物,以及中国优势领域,发挥所在领域的比较优势。

此外,要围绕海外市场的读者需求,从出版企业擅长的领域和图书中,筛选适合海外出版发行的。许多国外读者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强烈的阅读兴趣,社会题材的素材多样,给国际上其他国家提供了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国视角和中国方案。到底哪些题材是最适合出版到目标国家的,需要从中做一个权衡和选择。所以,中印合作的国际编辑部就选择了契合印度读者需求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选题——反腐题材,所以《根本利益》在印度的发行获得了成功,这也是对国外读者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分析的产物。“走出去”必然涉及文化壁垒和隔阂,要通过读懂外国读者的需求,分析出当地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缺口,迎合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去讲好中国故事。(www.daowen.com)

(三)多渠道营销推广,线下线上相结合

出版企业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文化,实现其海外投资价值增值,就需要重视读者、直销渠道与中间商渠道、电商渠道三大类不同群体的营销。

第一,在与读者的互动方面,国际编辑部可以利用外方的平台推广优势,举行线下活动,比如作者签名会、图书朗读会、读者交流会,这些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可以提高粉丝和出版社作品的黏性,给读者留下好感,而这种全方位、立体的读者感受是超出线上活动的消费体验。服务读者,温暖读者,提高粉丝黏性是线下书店或读书沙龙等活动相比于电商平台的比较优势所在。

第二,与海外书商等直销商、中间商的营销互动。图书博览会是图书贸易的重要平台。在2018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93个国家和地区的1520家海外展商参加了本次书展;同年,上海国际儿童书展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参展,参展展商达到367家。[8]国际编辑部可以更好地利用业界交流机会,通过国际编辑部外方编辑代表的视角,向外方书商推荐自己的图书。同时,利用好书展、书商间的研讨会等线下活动方式,增加外方渠道销售和中国出版社的合作黏性,提高合作的亲密程度。

第三,电商平台的营销。不管是国内的当当、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还是国外的亚马逊,都在图书零售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电商平台折扣大,送货收货范围广,收货省时间更便利。很多不愿意出门的读者对于送到家里的精神食粮接受度很高,一些价格敏感的学生群体和上班族对于折扣价格也非常满意,既能够省钱又能够看到书,何乐而不为。以2017年美国亚马逊电商零售渠道为例,2017年,其延续前五年的增长态势,电商零售收入涨幅5.3%至75.1亿美元。[9]电商零售可以利用大数据灵活匹配读者的爱好,进行精准的推送,许多读者在社交网站看到了作者的新书发布,也喜欢直接到电商网站下单购买。因此,中国的出版企业也可以通过入驻国外电商平台等方式实现图书预售,以实现促进网上零售和营销的目的。

(四)注重目标市场调研,以合作促进人才发展

图书出版能否最终转化为销量,不仅取决于图书的内容和质量,也取决于供需的匹配度,因此,精准的海外市场调研至关重要,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劣势。除了利用好合作的外方提供的渠道和信息,还要注意及时总结推广跨国投资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内部经验,互通消息,分享经验,共同促进中国出版物“走出去”。

人才是图书出版发行的重要一环。以合作建立国际编辑部为契机,出版企业通过增加与海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挖掘人才,调动大学的翻译人才和其他相关人才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大学的人才优势,增加人才储备。出版企业还需要引导国内编辑不断吸收国际经验,逐步内化为企业内部的经验,用好已有人力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