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深化对国际市场的认识。对外文化投资是中国企业凭借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力等,直接到海外市场做国际化的文化产品、参与当地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外文化投资是对外文化贸易的升级版,其不断拓展产品和服务走进国际市场的渠道,有利于深度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国际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对外文化投资是文化领域扩大开放的重要支点,能够更加有效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在更广领域、更深层面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对外文化投资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主要矛盾化解。
其次,坚持市场导向,创新政策措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同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文化认同联系紧密,因此有必要明晰文化投资和文化交流的区别,大力发展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要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主体,形成有序的竞争格局。同时,要引导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辩证看待风险,尽量做到风险可控,并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可以依托自由贸易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先行先试区域进行大胆创新,总结可复制经验,并适时推广;加大政策的宣传辅导,将多种所有制企业纳入宣讲范围;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再次,扩大资源禀赋,强化融合机制。不断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做强产业基础,壮大优势投资领域。一方面,强化已有优势,尤其是已经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制造业,要力争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推动新业态的成长,特别是能够代表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体现产业发展高度、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新业态。可以通过科技融合、产业集聚等方式,促进生产要素之间、不同领域之间、相关行业之间的联动;积极发挥文化投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将文化投资与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实现对外文化投资效益最大化。(www.daowen.com)
最后,加强平台建设,拓展空间布局。加快文化中介组织建设,使其对外成为信息联通的平台,对接国内外资源;对内成为企业需求和政府决策的桥梁,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空间布局的优化包括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国际层面,应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市场;国内层面,应以文化“走出去”为抓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形成相对均衡发展的文化投资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