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有效的全民阅读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有效的全民阅读绩效评估体系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意义在于:一是对百姓阅读行为的整体摸底普查工作。通过阅读指数调查报告,建立阅读指数,客观评估并反映城乡居民阅读情况。全民阅读评估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的建设主体。评价指标体系应突出全民阅读建设工作中的亮点,注重全民阅读建设中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引领性的做法。评价指标体系应突出各地文化特色,重视文化的宣传和利用。

建立有效的全民阅读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意义在于:一是对百姓阅读行为的整体摸底普查工作。通过阅读指数调查报告,建立阅读指数,客观评估并反映城乡居民阅读情况。二是通过分析数据解读百姓需求,用事实和数据来指导政府的决策过程。鼓励和促进各地加大对于公众阅读活动的投入和推动力度,倡导全民阅读风尚。三是以阅读指数的发布为契机,发动媒体引导关于阅读话题的讨论,提升居民对阅读的关注度,激发居民阅读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明确阅读评估体系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两大目标:一是反映现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效果和公众满意率等多方面的评价,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全面阅读发展现状;二是以评促建,评价的结果对于未来全民阅读的建设应具有指导作用,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阅读现状所揭示的不足与问题,对未来全民阅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全民阅读评估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的建设主体。实施层面上涉及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制度体系多个层面,其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是树立全民阅读评估意识,建立全民阅读评估规划或方针,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施,滚动发展。二是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评估经验,加强其他公益性文化工程的评估,如书香家庭、农家书屋、职工书屋评估标准的系统化构建。三是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非公益性文化工程的考核,如对民营组织、图书市场的评估,使全民阅读的评估更完整、更全面。四是立足于现有建设水平,先试先行,先易后难,逐步从广度测评转向深度评估,从重视规模数量的测评转向重视内容质量的测评。

指标体系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全民阅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孤立的指标都难以真实反映全民阅读建设工作的本质特征,指标必须构成一个评价体系,从不同层次反映全民阅读现状,覆盖全民阅读的方方面面。构建全面系统、层次分明的评估指标体系,才能够准确如实反映全民阅读的建设情况。二是可行性。评价的指标应达到合理有效、便于操作的要求。设计的指标应明确其使用范围,确保其有效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全民阅读的具体情况;应确保指标涉及的数据易采集,计算公式应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简单易行。三是特色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突出全民阅读建设工作中的亮点,注重全民阅读建设中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引领性的做法。评价指标体系应突出各地文化特色,重视文化的宣传和利用。

(二)完善阅读评估体系结构内容

1.文献资源的评估

文献资源建设要求各类公共阅读基础设施参照相关标准,确保文献资源的收藏量与更新度,保证读者“有书读”。同时,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大力倡导数字阅读,设置二级指标“电子阅读”,从电子阅读平台的构建、电子资源的建设、电子阅读设备的提供以及阅读场所中无线网络覆盖情况等方面引导数字阅读建设。阅读首先需要一本好的读物。好的读物首先需要好的设计,制订各类优质读物的设计与出版标准,可确保各类读物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较高水准,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例如,婴幼儿读物在设计上需确保图画精美传神,确保读物能够引发婴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要求读物不易撕烂,经久耐用。书展作为作者、出版商、书商、读者沟通的平台,已经成为图书不可或缺的展销方式。构建书展的评估标准,从办理目标、经费投入、宣传报道、实际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有利于书展的常态化发展。

2.阅读设施的评估

阅读基础设施包括各类图书馆、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公共阅读设施和书店、报刊亭等经营性阅读设施。坚持以公共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经营性阅读设施建设为辅的建设原则,确保图书服务体系的全社会覆盖。图书馆服务网络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主导建设的,向公民提供阅读产品与服务的系统,包括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经营性图书服务体系包括通过市场来组织阅读产品的传播和消费的系统,包括实体书店、书报亭、网上书店、数字书城等。两者功能有所不同,图书馆服务网络主要面向目标群体提供相关的免费服务,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体现普遍均等的理念,开展免费开放的服务;而经营性图书服务体系遵循市场规则,活跃的图书市场不仅能维持和扩大阅读产品的再生产,为全民阅读体系构建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持,还能为公民提供更多选择,促进阅读的多元化。评估时不宜将二者严格区分,而应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多种方式为公民提供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源,确保公民“有书可读”。

3.阅读感受的反馈

全民阅读应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注重参与主体的心理与收获,不能一味追求活动场面大小与外界的关注度。从群众角度看,应该考虑阅读设施的访问是否便捷、文献资源是否丰富、活动内容是否受欢迎、宣传口号是否吸引人、推荐书目是否适用、环境布置是否优雅、图书服务是否到位等。为使得群众能够从全民阅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必须通过深入全面的调查,获取群众对全民阅读的硬件设施、文献资源、阅读环境、服务态度等多方面的满意度情况,以改进现有工作中的不足。(www.daowen.com)

4.阅读现状的评估

一是公民的阅读水平,即公民的阅读现状、阅读需求、阅读行为等,如人均阅读量、人均阅读时长、人均购书消费、数字阅读等评估指标。二是公民满意度,即公民对全民阅读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如对设施建设、文献资源、服务环境等的满意度,以便建设者和参与者及时发现不足。

5.阅读素养的评估

阅读素养指个体理解和运用社会所需要的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的能力。阅读素养被认为是参与现代社会的先决条件,而全民阅读工作的目标之一即是提高国民阅读素养。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阅读素养评估研究分别是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和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项目。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标准开展评估。

6.阅读氛围的营造

阅读氛围指在社会中形成的被公众认可和接受的读书风气或环境,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宣传引领和民众的自发参与。政府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进行媒体宣传、户外宣传等来引领民众“多读书、读好书”,而民众通过参与阅读活动、参加读书小组等加入阅读队伍中。民众在阅读交流中相互促进,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

(三)强化阅读评估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1.建立数据收集与统计机制

为确保相关指标数据的客观有效,应建立长期的、规范的、持续的数据收集与统计机制,对相关指标进行跟踪统计和持续调查,如对图书馆、书店等设施建设投入和产出进行跟踪统计,对儿童、青少年的阅读能力进行跟踪调查。首先,加强各建设责任主体的数据记录、保存与公布,可建立相关统计数据库,每年定期收集相关数据并公开发布;其次,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如图书情报学院或市场调查机构的长期合作,如青少年阅读能力可委托青少年教育领域学者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实验组、对照组等科学方法的测试,评估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对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影响。

2.建立评估反馈与激励机制

全民阅读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与修订应重视各方的意见反馈,尤其要倾听社会民众的声音,了解国民对全民阅读评估的看法。可通过发放《意见征询表》,设置咨询反馈电话、邮箱或微信/微博账号等手段,收集相关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评估标准体系的相关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将全民阅读评估纳入文化建设工作范畴绩效考核体系中来。建立评奖评优的激励机制,对先进地区、单位给予鼓励和支持,调动全民阅读组织者的积极性,总结推广先进地区、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促进全民阅读深入持久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