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特色数据库建设涉及数据著录、元数据规范、数据加工、知识组织、长期保存等多个方面,而且还往往需要和其他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或整合,这些都要求数据库建设时需要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化地开展建设。只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库系统才能保证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兼容性。建设数据库一般应遵循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国家图书馆制订的相关数字化标准。
(二)独特性原则
特色数据库的特色是通过图书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的馆藏文献来体现的。因此,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应注重能体现出馆藏特色、地方特色、专题特色等。特色数据库的独特性,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是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应避免“大而全”的现象,要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开发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数据库。
(三)实用性原则
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特色资源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要把握读者特色需求热点,根据本馆确立的数字化原则,优先选择利用率比较高、用户需求大或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特色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www.daowen.com)
(四)可扩展性原则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具有长期性,通常采取边建设边使用的模式。在使用过程中,新的需求不断涌现,新的资源不断补充,这就要求特色数据库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伸缩性和升级能力,能兼容不同的设备和平台,轻松应对特色数据库的后续扩展。
(五)持续性原则
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数据库的开通并不意味着数据库建设的完成,数据库开通后还要进行经常性的更新和维护,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图书馆应安排专门人员收集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定期对数据内容进行补充更新、清理和修正,对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