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隐藏要求,没有人喜欢受指使

隐藏要求,没有人喜欢受指使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是人际沟通中常会出现的问题,没有人喜欢受到指使。有人愿意向他们订购一大批零件,但要麦当劳先生确定能如期交货。由于工厂进度早已安排好,要在短时间内赶出一大批货,连麦当劳先生也不敢确定。麦当劳并没有催促工人赶工,他只是召集了所有员工,把事情详细说明了一番,便开始提出问题。

隐藏要求,没有人喜欢受指使

作为一位有头脑的领导者,如果想要下属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切忌用权威的口气来说话,而应该以提问或鼓励的方式来代替命令。

比如,你希望下属去完成一项新任务时,他却劈头盖脸地发一通牢骚:“我桌上的文件已经堆积如山,这会儿没空。”碰到这种情况,通常领导就会大发雷霆,感觉到颜面受损,从而开始拿出上司的威严:“你必须得做!你先将手头的活儿安排一下,然后一件件去做。”尽管这样会使他将活儿接下来,但他一定不会痛快地把它做好。

事实上,你这时如果换一种口气说,可能效果会不大一样。比如,你可以表达得更有同情心一些:“我十分理解你的工作负担,也知道你有很多事情要做,但问题是,现在这一份额外的差事似乎只有你最胜任,看来要给你增加不少压力了……”如此一来,下属怎能拒绝一位同情和理解自己的领导呢?

一位企业培训师和资深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儿共进晚餐,当他们谈到如何与人相处这个重要问题时,塔贝儿说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她写传记《欧文·杨传》的时候,曾和一位与杨先生共事三年的人谈话。这位先生宣称,他从未听过杨指使别人——他只是建议,不是命令。比如,欧文·杨不会说:“做这个,做那个。”或“别做这个,别做那个。”他会说:“你可以考虑这样。”或“你觉得那有用吗?”他常在口授一封信之后,说:“你觉得这样如何?”在看过助手写的信之后,他会说:“也许这么写比较好些。”他不教助手做什么,而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学习。

是的,欧文·杨的这种方法平易近人,而且容易让一个人改正错误,因为它可以保持个人的尊严和自觉。这种方法赢得的是合作,而不是背叛。

但是,我们生活中却常看到很多人心中充满了权威意识,妄图用武力或者恫吓来迫使对方屈服。无礼的命令会导致长久的怨愤——即使这个命令是用来改正很明显的错误的。

宾州有位教师丹·桑塔雷利讲述了身边发生的一个故事。有个学生把车子停在不该停的地方,挡住了别人的通道。有个老师冲进教室很不客气地问:“是谁的车子挡住了通道?”等汽车主人回答之后,这位老师恶声说道:“马上把车子移开,否则我叫人把车子拖走。”

的确,这个学生是犯了错,车子是不该停在那里。但是,从那天开始,不只那个学生对老师心怀不满,甚至别的学生也常常故意捣蛋,使那位老师日子不好过。

这就是人际沟通中常会出现的问题,没有人喜欢受到指使。当你习惯于以这种命令的方式对待他人,就会有另外99双眼睛盯着你。结果,你的品行就会遭到众人的指责。这位老师大可以换种方式,他可以好好地问:“谁的车挡住了通道?”然后建议这位学生移开车子,好方便别人进出,相信这个学生会很乐意这么做,也不致引起其他学生的公愤。(www.daowen.com)

有句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理由还是不够的,只有说到对方心里去,才能让对方照做,但是,很多人却只记得“晓之以理”却忘记了“动之以情”。

问问题的方式,不仅隐藏了自己的意图,使气氛变得轻松,而且常常会刺激对方的创作意图,会使得任务变得更容易解决,对方也乐意接受。

伊安·麦当劳是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家小工厂的总经理,这家工厂专门制造精密机器零件。有人愿意向他们订购一大批零件,但要麦当劳先生确定能如期交货。由于工厂进度早已安排好,要在短时间内赶出一大批货,连麦当劳先生也不敢确定。

麦当劳并没有催促工人赶工,他只是召集了所有员工,把事情详细说明了一番,便开始提出问题。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处理这批订货?

有没有人想出其他办法,看我们工厂是不是可以赶出这批订货?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调整时间或个人分配的工作,以加速生产速度?”

员工纷纷提出意见,并且坚持接下订单。他们用“我们可以做到”的态度去处理问题,结果他们接下了订单,而且如期赶出。

要达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不用最有效的一种呢?只要你能放下自己的架子,多用鼓励和提问的方式,相信达到你的目的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