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机智应变,巧妙化解“不便言明”的话

机智应变,巧妙化解“不便言明”的话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刁钻、“不便言明”的问题,肯尼迪回答的诙谐幽默、滴水不漏。当你面对各种“不便言明”的情况时,首先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一个娱乐的心态,而不是心胸狭隘、暴跳如雷,然后才是考验你的口才驾驭能力。所以,有些紧急的“不便言明”的话需要尽快说出口。万事相通,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多多积累相关的应变经验,多多学习沟通的技巧,为自己的人生之路保驾护航,让棘手的问题不再成为沟通的羁绊。

机智应变,巧妙化解“不便言明”的话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愿意回答的甚至可能很尴尬、很刁钻的问题,再难说的话也有容易表达的说话技巧,只是你没有掌握。如何在面临各种问题时把握分寸、滴水不漏,又让对方感到满意呢?要想使这些难说的话轻易地说出口又不得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懂得这些拐弯抹角、委婉含蓄的表达技巧,这也是考验我们的表达技巧和反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时候。

在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肯尼迪的年轻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利条件。众议院发言人萨姆·雷伯恩就是攻击肯尼迪乳臭未干的几个民主党领导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问题抛到一边,说:“萨姆·雷伯恩可能认为我年轻。不过对一位已是78岁的人来说,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轻。”

面对刁钻、“不便言明”的问题,肯尼迪回答的诙谐幽默、滴水不漏。虽然我们要达到如此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还有些困难,但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锻炼也是可以实现的。

当你面对各种“不便言明”的情况时,首先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一个娱乐的心态,而不是心胸狭隘、暴跳如雷,然后才是考验你的口才驾驭能力。当然,化解棘手的问题总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循的,我们可以灵活地采用以下不同的方法给予化解。

1.“不便言明”的紧急情况要早作决定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得不说对方不愿意听的话,因此会因为难以启齿而一拖再拖,结果不但开不了口,当山穷水尽不得不说时,只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还会因此而被责备。所以,有些紧急的“不便言明”的话需要尽快说出口。

2.委婉、含蓄,逐步缓解对方的承受压力

这种方法一般是先给对方做出正面的回答,承认对方的见解,“是的,是这样的。”“你说的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我认为……”,“我觉得……不知道你觉得如何”等。主要有以下几种回答技巧。

第一,先设铺垫,再表明想法,给别人心理一个缓冲的过程。

中国人就常常采用这种迂回的方式,先让对方表明不会生气,然后说出可能会冒犯对方的话,这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可取技巧。

在《红楼梦》中,袭人对王夫人说贾宝玉该打这种绝对会冒犯王夫人的话时,采取一波三折的方式。袭人道:“别的缘故实在不知道了,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王夫人道:“你只管说。”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王夫人道:“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来。”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为了让对方听得进去,我们很容易采取讨好的方式,尽量说一些好听的话,让对方听起来很高兴,而易于接受。

既不能单纯地讨好对方,又要让对方听得进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话说妥当。只是说得对并没有用,有时候,你说得越对,对方会觉得越没面子,以致恼羞成怒,更加听不进去。说错了,后果更加严重。

第二,间接地指正别人的错误,巧用“弦外之音”来暗示对方。住在罗德岛的玛姬·贾可布请了建筑工人加盖房间。刚开始几天,每次她回家的时候,总发现院子里乱七八糟,到处是木头屑。由于他们的技术还不错,贾可布太太不想引起对方的反感,便想了一个解决办法。(www.daowen.com)

她等工人离去之后,和孩子把木屑清理干净,堆到园子的角落里。第二天早上,她把领工叫到一旁,对他说:“我很满意昨天你们把前院清理得那么干净,没有惹得邻居们说话。”从此以后,工人每天完工之后,都把木屑堆到园子角落,领工也每天检查前院有没有维持整洁。

说得对,还不如说得妥当来得有效。但每一句话都要说得很妥当,这实在也不容易。任何话一出口,对方大多不会“就听到的话来判断”,反而多半“在听到的话之外去猜测用意”。弦外之音,往往比说出来的话更重要。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家英国电视台采访梁晓声,现场拍摄采访的过程。记者是个老练的英国人,他走到梁晓声面前说:“下一个问题,请您做到毫不迟疑地回答,最好只用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点头认可。

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面前,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们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梁晓声一怔,提问竟如此之刁,他灵机一动,立即发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呢?”

梁晓声回答得如此巧妙,使英国记者为之一愣,摄像机立即停止了拍摄。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往往可以立竿见影、转败为胜,但是也正是考验一个人应变能力的时候。正是如此,这次采访中的短短的一瞬间,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4.模棱两可,模糊表态

北宋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幼年时,有一位客人知其不辨同笼的獐和鹿,却故意问他“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元泽不慌不忙,沉着答道:“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虽年幼,却知道模糊语言的作用,机智地用模糊语言为自己解了围,显示了他的非凡应变能力。

5.偷梁换柱,转移话题

所谓“偷梁换柱”就是偷偷的转移话题,明着是回答了问题,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做出正面回答。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位第32任总统,就他连任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片,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这时,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不用回答您的提问了,因为您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

巧妙应对棘手的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通过含蓄、委婉的回答,或是闪烁其词,或是拐弯抹角能让对方减少压力和尴尬,乐于让对方接受,又能使整个沟通过程更为流畅,何乐而不为呢?万事相通,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多多积累相关的应变经验,多多学习沟通的技巧,为自己的人生之路保驾护航,让棘手的问题不再成为沟通的羁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