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把握时机,争取沟通的最优效果

把握时机,争取沟通的最优效果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高见时机已到,就诬蔑李斯因未能分土称王而心存不满,还诬蔑李斯的儿子与陈胜等起义军有关联。所以,时机对于沟通而言非常重要。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把握说话时机的重要性。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并判处其领袖李列耶夫死刑。就这样,李列耶夫第二日再度被推上绞刑台。只有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懂得忍耐,做足了说话前的准备,那么自己说出来的话才会起到最好的效果。

把握时机,争取沟通的最优效果

孔子曾说,陪君子说话容易有三种失误:还没轮到自己说话却抢先说了,这叫急躁;轮到自己说了却不说,这叫阴隐;不会察言观色而说话,这叫瞎子。

孔子的教诲的确值得我们好好领悟和学习,他所指出的三个毛病是我们一般人在沟通时最容易出现的毛病。第一个毛病是急躁而爱出风头,没有耐心听人说话的涵养,在交际场上,这一点尤其致命;第二个毛病是阴隐,该说话的时候不说,给人以城府很深,很阴险的感觉,这种人容易失去朋友;第三个毛病是不长眼睛,说话不看人家的反应,只顾自己说得痛快,这类人说话不看时机,常常把事办砸,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这三种毛病都是没有智慧的表现,非常不利于人际间的沟通。

古人云:“事不见机,必取于辱。”不该开口时说话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患,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李斯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后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因而很受秦始皇的重用。又因为李斯参与了“沙丘之谋”,秦二世对他颇为宠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李斯基于对秦朝统治的忠心,曾多次上书进谏但毫无成效。此时,赵高暗自担心秦二世了解朝局后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想除掉李斯这个朝廷上的唯一障碍。于是,赵高便把矛头对准了李斯。

赵高对秦二世的性格了如指掌,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陷害李斯的绝妙圈套。他先对李斯说:“如今盗贼猖狂,我很想劝谏皇上,但担心皇上听不进我的话。”李斯不知是赵高设下的圈套,接着赵高的话就表示自己很想找机会劝谏皇帝。于是,赵高便表示他将负责给李斯创造劝谏的时机。

赵高特意找秦二世玩兴正高、最烦人打扰的时机让李斯进谏,如此再三,秦二世开始与李斯产生了嫌隙。赵高见时机已到,就诬蔑李斯因未能分土称王而心存不满,还诬蔑李斯的儿子与陈胜等起义军有关联。秦二世偏听偏信,赵高又操纵了对李斯的刑讯过程,最终如愿以偿地把李斯父子腰斩于刑场,李斯三族以内的人也因受株连而被杀尽。

李斯的失败,赵高的得意,正是在于对说话时机的把握上。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听者的内心往往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要让对方愿意听进你的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你就不得不考虑到对方的心理,选择恰当的时机。所以,时机对于沟通而言非常重要。

有这么一段话形容了说话时机的重要性: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不该说话时不说话是一种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是一种城府……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把握说话时机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最佳时机,才能够将话说得恰到好处。如果时机掌握得不好,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不论如何精彩,也难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并判处其领袖李列耶夫死刑。当绞刑开始时,李列耶夫在一阵摆弄之后,绳索断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情会被当成是天意,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李列耶夫站起身后,向着人群大喊:“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向沙皇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并说:“陛下,李列耶夫这样说:‘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沙皇说:“那么,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吧。”就这样,李列耶夫第二日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次他可没有那么好运了。(www.daowen.com)

李列耶夫如果按照上面的标准来评价他,只能算是愚蠢。他不懂得挑选说话的时机,更不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只为了贪图一时嘴的痛快而枉送了性命,实在太不应该。

在你要表达意见之前,要必须先确定对方已经准备好,愿意听你说话了。否则,与其浪费力气,对牛弹琴,不如保持沉默或者为自己争取最好的说话时机做些准备。

有一位女士深有体会地说:“自己的丈夫白天上班忙碌了一天,筋疲力尽,晚上拖着疲倦的身体挤公交回到家中。如果这时家中的人不体贴这种困苦,一开口又是诉苦,又是告状,再有耐性的人也难免会有所顶撞。相反,我总会先把这些‘苦’搁在一边,先温和地说:‘公共汽车太挤了吧?太辛苦了,先休息一下吧!’等到丈夫安静下来后,再把家里的事情说出来,这样每次都能得到丈夫的同情和支持。”

这位女士是聪明而明智的,是懂得宽容,懂得沟通方法和技巧的。如果我们每次都使着性子由着自己,那么对方即使再好的脾气也是无法容忍的。只有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懂得忍耐,做足了说话前的准备,那么自己说出来的话才会起到最好的效果。

巧妙掌握说话的时机,必须要注意一些细节。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请谨记:

第一,说话要注意场合。人的说话行为只能在具体的时境中发生、进行,谁也无法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摆脱它、超越它,说话行为也只有与具体的时境结合并保持统一,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正如李列耶夫的故事一样,因为没有考虑到说话的场合,所以只能为自己的多言付出惨痛的代价。放在我们身上来说,如果想汇报自己的工作成绩,最好选在工作总结会上或者是在领导心情不错又不忙的时候。若是你在公司组织的聚会上大家都在唱歌喝酒时汇报,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就算你的汇报再好听也会让人烦。

第二,说话时要看看对方的心情。之所以把人的心境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因素来考虑是必要的。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看了脸色,再决定说什么话。这种所谓“脸色”,不过是心情在脸部的一种表现而已。在人心情好时,无所不乐;心境不好时,无所不愁。当你与人说话时,必须把这作为一个前提来考虑。《弟子规》中也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搅。”当对方很忙或不开心的时候,不要去打扰;等对方空闲,心情舒畅的时候再开口也不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