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看起来是一家一户的,但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斩断穷根,就不能孤立地来帮扶,而是要创新工作机制,由点到面,一扶一大批。所谓精准发力,其宗旨要义也就在于此。
实行脱贫攻坚战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想办法,务实效,各自的扶贫点上都烙下了该行业鲜明的印记,可谓有亮点有特色,但也要避免出现乡村间不均衡的毛病,使得教育帮扶的学校办得好,交通帮扶的路修得好,农业帮扶的庄稼种得好,医疗帮扶的看病方便了……一个地方要有一个地方的统筹协调,要想得长远些,让措施落实得更扎实些,让机制充分发挥出“牛鼻子”牵头抓总的作用。
甘肃东西狭长,地形地貌多样,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一村一品就成了扶贫工作的选项。在这方面,应该说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说到底,也是机制方面的问题。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圆满完成针对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的38项脱贫验收指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在此背景下,创新机制抓紧补齐脱贫攻坚的突出短板,着力增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www.daowen.com)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了这一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导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不足;县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收支矛盾突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急需破题。
这说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已经引起省上的高度重视,结合“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低,脱贫攻坚补短板任务重”来破题县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