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巧用反问句,让对方领会我们的意思

巧用反问句,让对方领会我们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这样一来,对方自然会有自知之明,知道我们的明确意思。反问句的效果,远远比陈述句要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反问句的情绪更为强烈,表达的意志更坚定不移。在好言好语劝说他人无果的情况下,反问句并非是指责,但是却能让对方很好地感受到我们的情绪,从而重新斟酌考量,不失为劝说他人的杀手锏之一。

所谓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从表达形式来看,反问句首先是疑问句,但是反问句里已经蕴含了肯定且唯一的答案,因而,反问句的语气通常非常强烈,能够引起听话人的足够重视,甚至引起其反思。很多情况下,反问句更多的是明知故问,相当于把肯定的意思以强力的疑问语气进行强化。例如,你觉得这件事可行吗?!显而易见,说话人一定认为这件事是不可行的。这句话,代表着质疑,也代表着强烈的斥责。当然,通常情况下反问句是不带有斥责情绪的,只是一种观点的表达。

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觉得肯定的陈述句无法引起对方的重视,或者在批评对方的时候,直接的批评指正没有强烈的效果,那么就可以采用反问句。一般情况下,反问句用问号作为结束,当感情强烈的时候,也可以问号和感叹号连用,从而表达强烈的语气。从表达效果来看,反问句更富有力量,感情色彩也更加坚定鲜明。在说服他人时,对于他人的错误观点,如果我们想表示否定,又不想直接否定,便可以直接以反问句的句式反问一遍。这样一来,对方自然会有自知之明,知道我们的明确意思。

因为闹闹奶奶带着大伯家的两个孩子,所以从闹闹出生开始,就是姥姥姥爷带大的。最近,姥姥姥爷要装修房子,就提前回老家准备。为此,妈妈只得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家庭妇女。不想,刚刚进入暑假没几天,奶奶就从老家打来电话,问妈妈:“闹闹妈,放暑假了,你哥哥家的两个孩子在家里也无聊。你说,我给他们买票,把他们送到你那里行不行?你反正也没上班,还可以辅导他们学习。”妈妈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我虽然不坐班,但是还做着兼职挣钱呢。我每天忙得连给我妈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而且,我也辅导不了他们俩的学习。”这时,奶奶丝毫没有领会妈妈的意思,继续说:“不辅导学习也没关系。你只要给他们饭吃,让他们自己玩就行了。”妈妈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好意思直接说透,只好先挂断电话。

晚上,爸爸下班回家了。妈妈和爸爸说起奶奶的电话,爸爸也有点儿不乐意,说:“你本来干着兼职再带孩子,已经很累。再来两个孩子,你肯定吃不消啊。”妈妈无奈地说:“谁说不是呢,但是看你妈的样子,似乎挺想让他们来的。”爸爸说:“你别管了,我吃完饭给她打电话。”吃完饭,爸爸打了个电话给奶奶。电话里,奶奶似乎依然坚持让她的大孙子和大孙女来城市开开眼界,爸爸劝说无果,只得加重语气说:“闹闹从小您就没带过一天,现在闹闹妈妈带着一个,您还要再送来两个,她还要工作挣钱,您觉得合适吗?!”这句话显然分量很重,奶奶极不情愿地说:“那就算了吧!”(www.daowen.com)

在这个事例中,奶奶不但没有帮忙带闹闹,反而还要再送两个孩子来过暑假,难怪妈妈和爸爸都不乐意。毕竟,一个人带三个孩子,不是想带就能带的。看到奶奶顽固不化、坚持己见,爸爸刚开始还好言相劝,最后只得扔下一句情绪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坚定态度。至此,奶奶才偃旗息鼓,不再想着再送两个孩子和闹闹“大闹天宫”。

反问句的效果,远远比陈述句要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反问句的情绪更为强烈,表达的意志更坚定不移。在好言好语劝说他人无果的情况下,反问句并非是指责,但是却能让对方很好地感受到我们的情绪,从而重新斟酌考量,不失为劝说他人的杀手锏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