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有个这样的实验:让两个老师分别去指导学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第一个老师对学生说:“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你应该那样做。”尽管老师讲得很认真,可是最终学生还是没有学会。第二个老师则没有这么做,而是从根本上分析学生为什么做错了,但是却从来没有说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结果,很快,学生就学会了。
同样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两个老师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结果也完全不一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这里,心理学家做出了解释:每个人都有虚荣心,都不愿意自己被否定。否定往往会激起他人的逆反心理,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潜意识的抵触会阻挠接受。相反,巧妙地诱导别人自己去认识错误,不被否定,内心中便没有抵触,接受也就很快了。基于人们的这种心理,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不要轻易去否定别人,而要巧妙地进行引导和暗示,让对方自己认识到错误,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如,如果你是某公司的销售主管,你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内,公司的销售业绩一直不是很好,你知道问题出现在销售人员身上,但你也不好直接批评他们,对此,当他们把原因归结为前半个月是促销期的原因时,你可以再继续问:“对,前半个月是促销期,那么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你认为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销售人员说:“其他,我感觉好像这几天没有以前那么有信心了。”此时,你就应该继续抓住机会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信心下降呢?”
只要你能坦诚地用心与对方交流,让对方自己认识到错误其实并不难。(www.daowen.com)
由此可见,批评他人,哪怕是正确的批评,也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心理,要善于应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而在批评他人时,选择将错就错、让对方自己领悟自己所犯的错误的方法,无疑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批评方式。
那么,究竟如何巧妙诱导,让对方自行说出错误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