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在与人沟通这一问题上,很多人存在这一心理误区:他们认为,说得多就是有口才的表现,同时,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他们总爱侃侃而谈,甚至口若悬河。殊不知,无休止地说话只会让别人反感。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让对方说,给对方创造说话的机会,把自己变成以听为主的听众,给说话者以呼应,或赞成,助其深入;或反对,让他告诉你他认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才是真正地把握了话语主动权。因此,让对方多说话,并不会让我们丧失交流的机会,反而有助于我们达到沟通目的。
曾经有一名法官,他是个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在他调节的纠纷中,人们总是愿意听取他的意见。
一次,一个老作家和一个出版社因为报酬问题出现了纠纷,闹上了法庭。根据案情,法官认为调解对双方,特别是对老作家有利。因为打官司费钱又费力,个人不能与单位比。但他多次建议双方调解,都没有效果。老作家对出版社怨气很大,但很明显,他是个法盲,开庭时只是反复就一两个问题进行阐述。尽管他的遣词造句与他的职业很匹配——颇具诗歌或散文的味道,可车轱辘话谁听着都烦。旁听席上渐渐有人打起瞌睡,有人起身离去。可法官一直静静听着,不打断老作家的话。
庭审进行了3个多小时,直到双方再无话可说,法官才向双方解释了出版合同的法律规定,指出双方在合同履行中的不当之处,并再次提出调解的建议和基本方案。
老作家听完法官的话,半晌没说话。最后,他突然表示愿意接受调解。(www.daowen.com)
“法官大人,矛盾发生以后,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老作家诚恳地说,“你对我的尊重让我信任你,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则故事中,这名法官就是个善于通过倾听解决问题的人。表面上看,一直是老作家在侃侃而谈,法官一直静静地听着,但最终,老作家却因为感受到了来自法官的尊重而接受了调解,这就是法官所要达到的沟通效果。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和法官一样,多给他人说的机会。你只要留意一些非正式的聚会,或是聚餐,或是聊天,那些在旁边听别人讲话的人,多么迫不及待地想开口;而且一个讲完以后,旁边立刻有人急着接下去,甚至出现多人抢着说话的现象,你就可以知道人们是多么爱说话了。关于如何更好地倾听,鼓励对方多说,以把握沟通的主动权,有如下一些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