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历史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获得不同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而是来源于对驱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思考和探索。在学术类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一系列好的驱动问题,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学术类项目中的驱动性问题情境,一般是涉及历史学科本质的问题。这种本质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能够起到一个聚合的作用,激发学生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将历史教材中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形成稳定的关于此问题的知识结构,通过对这一本质问题的回答实现对历史学科核心知识和本质问题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案例链接
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这一学术类项目中,笔者要求几个项目组从两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四个阶段梳理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用所在项目组擅长的方式制作项目作品进行展示。并要求其展示作品的内容必须涵盖对以下问题的解决:
1.与中国古代交往国家和地区有哪些,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往来涉及哪些领域?(www.daowen.com)
2.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在明朝中期前后有何明显的不同?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影响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因素有哪些?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有何特点?对外交往的影响有哪些?对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何启示?
通过对项目相关内容的重构和这一系列驱动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中国古代史中“对外交往”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准确的界定,尤其与“民族关系”的概念进行了准确的区分,对两汉、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古代中国与日本、朝鲜、欧洲等国家与地区的主要交通路线、交往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经济与技术、思想与文化、政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解读,对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了更多的思考。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因生产力的发展而引发与世界其他地区交往的不断扩大,感悟到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对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