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项目式学习探究主题的规划方法

项目式学习探究主题的规划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六个学习板块组成。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是确定历史项目式学习探究主题的第一依据。

项目式学习探究主题的规划方法

提出围绕某学科本质问题和核心概念的项目探究主题,是项目式学习深入开展的前提,也是衡量项目式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展开,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应围绕历史学习中的某一主题,且包含一组彼此有关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从章节内容到学习单元,是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重大突破,而在学习单元的规划中,探究主题的确定是第一步。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正是从确立探究主题出发,通过创设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提升历史感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历史思维,在内化吸收中生成历史智慧与思想。因此,在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系统中,确立探究主题是项目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活动走向深入的关键。这里的主题是指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围绕历史学科某一核心内容组织起来的,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知识发展,深化历史学科思维,丰富学生认识世界方式,同时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促进问题解决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如何规划项目探究主题呢?

1.确定项目探究主题的依据

依据一是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历史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历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国家对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课程后应达到的要求。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目标具体而全面,课程内容划定了学习领域及该学科学生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内容,整体呈现了初中学段的历史学科课程内容和具体内容之间的关系,结构性非常强。例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六个学习板块组成。在每个版块内容设计上,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在学习内容的编制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社会和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此外,在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重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是确定历史项目式学习探究主题的第一依据。

依据二是历史学科教材内容。历史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历史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国家落实历史学科育人目标的具体措施。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现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和重要史事,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从而凸显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15]新教材是“教本”与“学本”的结合,学生用好教材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按照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出发,采取有效策略指导学生学好、用好教材。因此,教材内容是教师规划项目探究主题,选择项目学习内容,组织项目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历史教师根据任教学校学生情况,始终关注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借助项目的规划和适时指导学生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对基本史实进行讲述,对历史材料进行研读,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在此基础上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技能,发展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实现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关键。

依据三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核心素养指向学习过程,而非仅仅以结果为导向,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同时,核心素养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其培育与形成都是在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中完成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和集中体现”。[16]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不是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渗透历史学科知识背后所隐藏的学科精神和文化,引导学生去体验历史学科的独特之美,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情感的基础上,将教与学过程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习得转化为学生学科素养的生成,使学科素养真正落地。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站在历史学科整体角度,基于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和大概念,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为目标,对相关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做好项目探究主题的选择和确定,体现出项目式学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一致性。

案例链接

“中国古代疆域的演变”是跨越整个中国古代史的项目学习单元,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分布在七年级上、下两本历史教材中,其具体内容可以设计为若干小单元,如秦朝的疆域、汉朝的疆域、唐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明朝的疆域、清朝的疆域。通过对中国古代史中每一统一时期疆域图的梳理和比较,对中国疆域的发展变化及清朝所达到的稳定的最大疆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台湾以及钓鱼岛、南海诸岛、西藏、新疆等作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会有更切身的感悟,对自己生活的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演变也会有更多的了解。

这一项目主题的规划,既关注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历史教材的相关内容,又注意了学生核心素养进阶发展的需要。学生要完成这一主题的探究,就要学会搜集、筛选不同类型的资料,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一系列思维过程,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与这一主题相关的知识,也习得了初中阶段要求的诸如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等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了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等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也为高中阶段所要求的真正理解历史、走进历史,学会运用时空观念,从整体角度理性的感知历史,有效地获取历史知识,科学地搭建历史知识框架,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奠定了基础。

依据四是学生实际情况。众所周知,在教学设计系统中,学情分析是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即在研究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教师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出发,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这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要设计适合的项目探究主题,除了要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学段,还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那要了解学生哪些方面,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呢?

一是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于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而言,其身心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性格还不具有不稳定性,或者说尚未成熟,可塑性很强。教师要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心理特点,判断其与所学内容是否相匹配,从学的角度来研究学生如何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预判在每一个项目所涉及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知识误区,从而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地加以分析并合理规避,这样就使教学工作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进行更科学的规划。

二是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分析。即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有经验等,以此作为新课学习的起点,并做好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如在设计项目式学习主题之前,明确该项目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学习这些内容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和生活经验,接下来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或经验,如果发现其知识经验不足以完成该项目,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项目主题,降低活动难度,并加强学法指导。

三是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学习日趋常态,越来越多的数字原住民出现在学生之中,他们能够借助技术手段快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和交流信息,他们还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他们喜欢创造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并愿意将自己的学习经历与同伴分享,互相启发。教师只有了解和理解现在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的特点、思维的方式和生活的习惯等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学习主题和活动任务。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习环境和成长背景的学生在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思维方法、已有经验、认知结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及时间统筹等诸多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很难说哪一个或哪一种项目学习主题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差异、立足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站在学生成长的立场来思考教育供给,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主题,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对其进行恰当地开发和使用,才能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项目式学习。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本着尊重差异、满足差异的理念,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学习主题,灵活调整学习单元的大小、学习任务的解构程度和学习时间的安排,辩证地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做到关注群体中的个体,基于个性,面向全体,确定适合的主题。

案例链接

七年级“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这一项目探究主题,既包含辽宋夏金元时期一系列认知层次的知识,又包含经济重心南移和四大发明等理解层面要求的内容。主题的规划既关注基础层目标的落实,又注意引导提高层目标的达成。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独特的时代特征: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从分裂走向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经济上,封建经济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都市与文化方面,市民阶级不断兴起和壮大,都市生活丰富多彩,宋词元曲不断流行,文化繁荣兴盛;科技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外传,都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海陆交通发达,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确定项目学习主题的思路

一般说来,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主题的规划有四种思路:

一是按照历史教材的章节内容来组织、选择与教材编写的单元或章节一致的项目单元学习主题,这种方式操作起来相对容易,而且如果历史课程标准与该单元教材的内容比较聚焦,就无需改变教材章节的安排。

案例链接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共包括五节内容: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6

第3课盛唐气象……………………………………………………11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9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3

这五节内容从隋朝的建立开始,到唐朝的灭亡终结,介绍了隋唐时期数百年的历史。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项目探究主题,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社会风气、文化六个方面进行展开,能够帮助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掌握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在政治上,全国统一、政局稳定。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www.daowen.com)

在经济上,隋的统一以及运河的开凿使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民族关系方面,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使这一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在社会风气方面,呈现出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包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在世界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印记。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开放局面。

二是按照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发展的需求来组织,即打通章节、学期、学年甚至年级,综合考虑具体的学习内容,跨教材单元和章节对同一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来确定单元学习主题,这种主题确定的思路对历史教师的要求较高。

案例链接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扩大与进一步发展”是九年级历史项目式学习中一个学科内综合的项目单元学习主题。从课程标准角度看,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到19世纪末,随着拥有先进技术的欧美人对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殖民,使世界完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和主宰地位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得到巩固与扩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随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现了列强争霸的局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抗,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笔者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扩大与进一步发展”这一项目单元学习主题,并计划用8课时的时间完成学习。这样做不同于针对历史知识记忆的浅层学习,而是强调深入历史学科的本质,全面地从历史的整体和局部、现象和本质、前因和后果、偶然与必然等诸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建构历史,达到对历史知识的真正理解。

三是围绕项目主题的任务来规划主题,可以将其看作历史学科内部的学习单元,或者是学科学习内容必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学习内容也可以自成一个个小系统,它紧密关联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有可能关联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事热点等。

案例链接

“怎样看待美国,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成为当前一个热点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客观审视现实、积极面向未来,笔者为学生规划了一个历史专题复习项目——美国印象,努力追求“生成智慧、培育情感”的教学目标。

四是基于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来组织和规划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都很强的项目学习主题。这种主题项目利用历史学科一个学科的知识往往很难解决,需要适当关联其他学科,综合运用学生各学科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项目学习主题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都比较强。

案例链接

“北洋金融街的变迁”这一项目主题就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途经的一条老街入手,让学生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研究他们既熟悉而又富于历史奥秘的街道,通过探究和诠释这条街道不同阶段发展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影响,将历史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将课内外知识进行结合。

通过这样的整合梳理过程,学生掌握的不再是显性的、事实性的历史知识和结论,而是自觉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去探讨、解决历史问题,这正是历史学科赋予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确定项目单元学习主题的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素养发展需求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梳理项目单元的内容结构,整合项目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二步是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关键能力、学科观念、班级学习风格等方面进行探查、分析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筛选项目主题相关学习内容,初定项目学习主题;第三步是结合相关信息来多方论证辨析项目单元学习的价值,最终确定项目单元学习主题。

在此强调,论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学习内容都适合项目式学习。一个项目学习主题的水平高低,主要看主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程度及其价值,体现其主题对于落实课程标准的价值,对于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的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还需注意的是,所选择项目学习主题大小,要适合该学习单元。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若干课时,原则上4至10课时为宜。若主题太小,则难以成为项目学习主题;若太大,则难以操作。在每一次的实践之后,还要根据学习效果不断反思、研讨、修正项目学习主题及其内容。需要说明的是,项目学习主题的设计涵盖了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可以说包含了本学科大部分的学习内容,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纳入项目学习主题,只有一部分内容是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性、实践性学习的。

案例链接

九年级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扩大与进一步发展”这一项目单元学习主题的确定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1)明确该主题所涉及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确立、巩固和扩大、进一步发展等。

(2)明确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梳理这一主题发展的线索。

资本主义的确立阶段可以选取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巩固和扩大阶段可以选取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等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段则可将着眼点放在美、德、英、法、日、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强国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3)回归教材,将这些历史事件的要素梳理出来,进行课时评估。

通过这种主题的设计、知识的梳理、教材的回归,我们就更清晰地梳理出了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发展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地进行扩展,通过纵横联系,点线面体结合,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立体的知识交叉网,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