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历学习项目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和三级课程一体化中的作用

初中历学习项目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和三级课程一体化中的作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意味着统整。这种统整对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三级课程的一体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将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融入传统的学科教学,改变传统的学术性课程的实施方式,同时适当关联学生的生活、实践、问题等经验性的元素,对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进行再造,则有利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和三级课程一体化。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基于历史学科,又超越历史学科。

初中历学习项目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和三级课程一体化中的作用

学校课程确实需要结构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在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程都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妥协。既保留已有分科课程的体系和严谨,又带有跨学科课程的综合性与生成性。这种变革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最终指向应该是一致的。而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意味着统整。这种统整对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三级课程的一体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理解这一重要作用呢?

从知识层面而言,这种统整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科内部的打通,一方面是学科边界的打开。学科内部的打通,即以整体联系的眼光组织设计和处理一门学科内部各章节、各单元和各知识点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体中、联系中、比较中学习,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知识建构形成立体、开放、整体的知识结构。学科边界的打开指打开现存的学科壁垒,走向学科的综合,让学生在综合地带、边缘地带进行探究学习。

从课程的角度而言,这种统整不是单纯的课程加减,也不是单一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而是致力于打破学科界限和三级课程界限,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三级课程的一体化,实现学科内整合,学科间融合以及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从而形成学校多方面育人的合力,构建学校育人新生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就一门学科而言,基于课程统整的教学,要求教师努力实现以下四点:第一,学科内知识间的相互融通与贯通;第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支撑;第三,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和谐结合;第四,学科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机统一。如果将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融入传统的学科教学,改变传统的学术性课程的实施方式,同时适当关联学生的生活、实践、问题等经验性的元素,对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进行再造,则有利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和三级课程一体化。

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基于历史学科,又超越历史学科。其规划与实施需明确指向历史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价值,紧密围绕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本质问题,同时又要适当关联其他学科知识、结合相关社会实践、融合学生现实生活、关联学生生成问题,呈现出多种实施形态。其设计与实施不仅改变了初中历史学与教的方式,也改变了当前历史课程形态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要素,是深化历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可行路径。

【注释】

[1]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主要变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2).

[2]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主要变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2)

[3]叶小兵.历史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历史园地公众号,2018-07-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徐蓝.谈谈义务教育部编历史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12).

[6]徐蓝.谈谈义务教育部编历史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12).

[7]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

[8]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

[9]徐蓝:《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标的几个问题》。该文为徐蓝教授在2016年9月21—28日全国历史学科国培项目中的讲座报告。

[10]参见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金融志[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11]参见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金融志[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www.daowen.com)

[12]石鸥,张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呼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J].课程·教材·教法,2016(09).

[13]胡书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14]“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是指随着“三大改造”的开展,1955年1月,公私合营银行天津分行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储蓄部。1956年,外商银行相继结束业务。自此,多种金融机构合并成统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此表述来源于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金融志[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6.

[15]郑林.历史学科素养在“做历史”的过程中落地[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06).

[16]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17]钟启泉、黄志诚.美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65.

[18]参见王升.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3).

[19]Thomas L.Good、Jere E.Brophy.透视课堂[M].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76.

[20]车丽娜,徐继存.学校课程建设的合理性省察[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

[21]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3]石鸥,张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呼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J].课程·教材·教法,2016(09).

[24]【美】弗雷斯特·W.帕克,格伦·哈斯.课程规划一当代之取向[M].谢登斌,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83.

[25]【美】戴维·米德伍德,尼尔·伯顿主编.课程管理[M].吕良环,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4,130.

[26]乔治·J.波斯纳.课程分析[M].仇光鹏,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7]【美】弗雷斯特·W.帕克,格伦·哈斯.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M].谢登斌,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