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项目式学习在提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项目式学习在提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其理念、方法应用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有助于解决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定位偏颇、教学目标偏离、教学内容偏差、教—学—评方式陈旧等弊端。学习过程与评价方面。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最突出的特点是蕴含在其实施过程中的归纳思维和整体思维。

国内外研究者从教学方法、课程形态、教与学模式、教与学方法等不同角度对项目式学习进行了阐释。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发现项目式学习的规划和运转具备以下特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问题的解决为学习过程,以项目作品的形成为学习结果,指向学科核心知识理解与建构。这些特征使得项目式学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既是一种学习设计,也是一种课程设计,“基于现有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项目化学习单元的再开发”,[22]对于解弊当前历史课程教学有诸多启示。将其理念、方法应用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有助于解决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定位偏颇、教学目标偏离、教学内容偏差、教—学—评方式陈旧等弊端。

学习目标方面。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在学习目标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事实性的历史知识,更注重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项目作品这一显性的学习结果,更重视作品完成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成功体验,更着眼于培养具备决策和规划能力的自觉和持续进行终身学习的学生。这样的学习目标既关注当下,又面向未来,有助于历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站在育人的高度、课程的深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对某一个长时段的历史教学进行整体化设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习内容方面。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围绕一定的项目主题或多个单元的历史知识构成的复杂问题展开,强调知识的统整和重构,这要求教师超越对历史知识的“点”状理解,运用“课程”的思维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更高一层的“网”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探讨其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这有利于规避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碎片化,以单篇课文取代历史课程学习内容的顽疾,或者“以考定教”的内容选择弊端,深入历史学科的本质,打通新、旧知识的边界,建立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将历史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历史学科思维并重,开展跨越边界的知识教学,更好地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www.daowen.com)

学习过程与评价方面。实施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需要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将传统历史课堂上教师进行的直接讲解和传授转换成真实问题情境下的项目任务解决。强调通过学生的活动与参与来进行历史学习,强调以问题解决和作品制作为核心的探究过程,强调历史知识的理解、建构与应用。其教学评价不仅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结束时形成的项目作品,也关注学生制作作品和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这样的学习推进过程与教学评价理念兼顾历史学习结果与过程,有利于转变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教—学—评的方式,优化教学流程,让学生在主体回归、问题解决、知识建构中习得历史学科核心知识、提高关键能力,生成学科素养。

思维方式方面。项目式学习不是为了项目而做项目,其追求的目标不是为了通过师生、生生对问题情境的共同探索中迅速产生一个显性的结果,隐藏在项目作品背后的,是“思维”的迁移,是对学科“核心概念”和“本质问题”的不竭探索。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最突出的特点是蕴含在其实施过程中的归纳思维和整体思维。它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按照演绎方法来安排和组织学习的传统,增加了更多归纳意义的学习”。[2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任务的主动探究、综合思考和思辨表达,发掘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理论,实现了从现象到理论、规律的建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