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式学习的特性,巴克教育研究所(2010)强调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承认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心理,促使学生关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二是注重能够引发学生对真实而重要的主题进行深刻思考的挑战性问题;三是督促学生使用基本的工具和技能进行学习、自我管理与项目管理;四是形成产品并强调解决问题、解释难题,以及演示通过调查、研究和推理所获得的信息。[7]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为中心,深度参与(深刻思考),团队协作,形成产品,问题解决,通过应用抽象的概念来解决现实世界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内化、应用所学知识。
胡佳怡从课程关注内容、课程的范围与顺序、教师角色评价的焦点、教育特征、教学材料、教室环境、学生角色、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等方面将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强调了项目式学习如下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或接近真实的问题,情境合理复杂的任务,强调学生共同参与的项目活动,进行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和认知工具,强调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评价手段是就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的作品或者问题解决方式要产生社会效益。”[8]
张爽认为项目式学习有如下特征:学生注重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学生能制作出具体的成果或产品,学生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会扮演一定的角色开展活动,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学习过程中需运用到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9]
从这些基本特征的分析,我们能很直观地感受到项目式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其运转过程呈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学习主体上强调学生为中心。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具体表现为从项目主题的选定到项目计划的制定,再到项目的实施,以及项目产品的制作、展示,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反思,都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并发挥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指导者、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第二,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开展方式是组建学习小组,借助小组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协商完成项目研究活动。在项目式学习开展之前,要根据项目顺利开展和深入的需要,组建适合的项目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成果而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www.daowen.com)
第三,学习内容体现知识统整的思想。项目式学习是一套完整的融合教与学为一体的学习模式,项目本身就是教与学的中心,而不是常规课堂的“附属品”。它围绕一定的项目主题或多个单元的知识构成的复杂问题开展,设计内容往往会突破教材的章节体系或学科界限,强调知识的统整和重构。
第四,学习过程是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学习时间具有一定时间跨度。项目式学习是以问题解决和作品制作为核心的探究过程,整个项目的完成都应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此推动学生通过持续的探究理出答案并为其学习的深化寻找新的途径。这一探究活动非单个学时可以完成,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这是项目式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之一。
第五,学习结果是形成最终的项目作品。项目式学习在活动结束时要形成一定的项目作品,即要有一个或者一系列明确的输出结果,这是项目式学习区别于其他教与学模式的重要特征。项目作品是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劳动成果,也是学生进行公开展示与交流的内容,更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依据。
第六,学习目标既关注当下,又面向未来。项目式学习在学习目标上,不仅要掌握事实性的知识与内容,更要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成功体验,更着眼于培养具备决策和规划能力的自觉和持续进行终身学习的学生。
除此之外,项目式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多元能力。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最突出的特点是蕴含在其实施过程的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一是碎片思维到整体思维的转变,二是从演绎思维向归纳思维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