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永新盾牌舞:用舞蹈排兵布阵的艺术

永新盾牌舞:用舞蹈排兵布阵的艺术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新盾牌舞,是否听起来便让人倍感斗志昂扬?2006 年6 月,永新盾牌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永新盾牌舞体现了一种强悍的战斗意志和团队凝聚力,具有浓厚的尚武精神,观之令人惊心动魄、热血沸腾。

永新盾牌舞:用舞蹈排兵布阵的艺术

永新盾牌舞,是否听起来便让人倍感斗志昂扬?这是一种集武术、杂耍、舞蹈音乐及造型为一体的古典男子群舞,产生于吉安市永新县龙源口镇南塘村。1950 年,该舞入选全国民间舞蹈大赛后,曾到苏联、朝鲜等国表演,声誉远扬海内外。2006 年6 月,永新盾牌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永新盾牌舞的产生渊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据《永新县志》记载,“盾牌舞在明朝以前,是境内流行的一种武术器械,供习武防身用”;还有一种则更具传奇色彩,是根据南塘村盾牌舞老艺人吴文炎等人介绍,说太平天国失败以后,一部分太平天国的军士流落到永新县南塘村,因与当地民众争水、争田产生冲突,故把军中的军阵武术用于械斗,从而逐步形成后来的盾牌舞。

随着时间的推移,盾牌舞逐步演变为南塘村自发组队在逢年过节时进行演出的舞蹈。看永新盾牌舞如同观看了一场战斗,八个阵式“排兵布阵”均颇有章法:一是“四角阵”,意为四面防守,分兵把口,稳扎稳打,四个牌丁站成方形,各据一方,一叉手勇猛攻击,左冲右突,连打四个牌丁;二是“一字长蛇阵”,意为阵似长蛇,有头有尾,首尾相顾,能屈能伸,可守可攻,牌丁快步鱼贯而出,变成一条长蛇,硬攻则如蛇扑击,软攻则缠绵制敌;三是“八字阵”,意为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两叉手各带四个牌丁穿插摆成阵式,叉刀齐鸣,呼声阵阵,人嘶马叫;四是“黄蜂阵”,意为黄蜂倾巢而出,铺天盖地,令人生畏,八个牌丁滚挡飞舞,卷地而来,两列队形摆出一个遍地干戈的形势;五是“搭牌”意为埋伏隐蔽,草木皆兵刺探军情,八个牌丁分列两边,将盾牌搭起一个山洞,两叉手敏捷迅猛地穿插其中,带牌丁成“双蛇出洞”掩护部队撤退;六是“龙门阵”,意为布下天罗地网,神出鬼没偷袭敌营,一叉手带领四个牌丁举盾牌搭起门楼,另一叉手带四个牌丁穿插其间;七是“荷包阵”,意为反守为攻,包围敌人聚而歼之,一叉手带领四个牌丁布成“四角阵”,引诱敌人来偷袭营房;八是“打花牌”,是紧接“荷包阵”的一场厮杀阵式,牌丁与叉手一对一对打,短兵相接。(www.daowen.com)

永新盾牌舞体现了一种强悍的战斗意志和团队凝聚力,具有浓厚的尚武精神,观之令人惊心动魄、热血沸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