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多彩赣剧:首位名旦潘凤霞的生平与艺术成就

多彩赣剧:首位名旦潘凤霞的生平与艺术成就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潘凤霞1963 年赴北京开会,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大姐第三次邀请潘凤霞到家里做客。总理的关怀,使潘凤霞热泪盈眶。赣剧青阳腔《西厢记》在北京演出时,主演剧中崔莺莺的潘风霞所获好评如潮。戏剧大师田汉把北京的新凤霞和南昌的潘凤霞并誉为“南北双凤”。2011 年,赣剧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赣剧第一名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潘凤霞在赣剧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自己人生的辉煌。

多彩赣剧:首位名旦潘凤霞的生平与艺术成就

1959 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江西省赣剧团为代表们演出《游园惊梦》(潘风霞主演)时,毛泽东主席不仅带头鼓掌,还亲笔给潘风霞题写“美秀娇甜”四字,给予高度评价,并与省赣剧团主要演员和领导合影留念。

刘少奇和其他中央领导在庐山还看过潘风霞饰演了杜丽娘的《还魂记》,饰演崔莺莺的《西厢记》,也给予一致好评。刘少奇对江西省委领导说:“表演、唱腔都很美,很有诗情画意。”

潘凤霞1963 年赴北京开会,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大姐第三次邀请潘凤霞到家里做客。告别时,总理见潘凤霞穿得单薄,要邓大姐拿来一件大衣,亲自给潘凤霞披上。总理的关怀,使潘凤霞热泪盈眶。

赣剧青阳腔《西厢记》在北京演出时,主演剧中崔莺莺的潘风霞所获好评如潮。著名作家阮章竞在《光明日报》发表评论《余音三日绕屋梁》来称赞她;香港《大公报》发表《石西厢》(石凌鹤改编)一文,赞扬她的唱腔和表演,并撰诗赞曰:“会真翻作石西厢,胜似当年关董王。演到佳期甜绝处,莺莺今信在南昌。”从此全国形成一股赣剧热,连东三省也组建了赣剧团,全国37 个剧种的形成都受过赣剧弋阳腔的影响。戏剧大师田汉把北京的新凤霞和南昌的潘凤霞并誉为“南北双凤”。

赣剧,是江西地方剧种,清初,以弋阳腔为班底,融昆腔、乱弹于一体,分广信、饶河两派,旧称“江西班”。1951 年进入省城南昌后,正式定名为赣剧。2011 年,赣剧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剧是一种融高、昆腔和乱弹于一体的多声腔剧种。高腔和昆腔为曲牌体,乱弹为板腔体。赣剧高腔现存曲牌200 余首,仍保存了弋阳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锣鼓干唱,人声帮和”的艺术特点。赣剧弹腔的主要曲调为“西皮”“二黄”,饶河调西皮淳厚,广信班二黄委婉。(www.daowen.com)

赣剧要唱好不容易,潘凤霞能在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与她的天资和努力分不开。潘凤霞原名王凤香,江西玉山县人,出身艺人家庭。7 岁时,便在戏班里学念戏文,9 岁登台演出,10 多岁就成为戏班当家花旦,后在上饶“长春舞台”唱戏学艺。

1953 年,江西省赣剧团成立,年仅20 岁的潘风霞成为该团演员,在《梁祝姻缘》中扮演祝英台,崭露头角,连演数十场,场场座无虚席。在随后几年里,潘风霞演出了大型新派赣剧《珍珠记》《西厢记》等,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珍珠记》《还魂记》还分别由天马、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全国发行。

20 世纪50 年代,潘凤霞和先生童庆礽每年都会自费下乡去收集濒临失传的弋阳腔、青阳腔剧目。有些老艺人不愿意教,他们就一次次地登门拜访,用诚心打动老艺人。终于,夫妇俩把弋阳腔、青阳腔音乐素材一字一句抢救了下来,并编成册、排成剧。

1981 年,潘凤霞出任江西省赣剧团团长。以后,短短几年,她赶排了《十五贯》《秦香连》《紫钗记》《邯郸记》《江姐》《杜鹃山》等一出出赣剧,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演员。

“赣剧第一名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潘凤霞在赣剧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自己人生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