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赣南,悬挂客家匾额是较为独特的文化现象。走进客家村落,如果你是个饱学之士,不必问人,看看门匾就知村里有几姓人,从哪迁徙而来,是什么人的后裔。秘密就在“门匾题词”里。
门匾写着“四知传芳”,屋主一定姓杨,其典故出自东汉清官杨震不受贿赂,“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金鉴流芳”,源于唐代宰相张九龄为唐玄宗所献《千秋金鉴录》,屋主姓张。“三省遗风”,出自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此户曾姓。
匾额起源时间较早,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记载,最早出现的匾额是在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 年),萧何题写的“苍龙”“白虎”两关之匾额。匾额一般挂在门楣与檐顶之间,起到了点缀空间和宣示屋主身份的作用。它在宫廷、园林和祠堂中广泛使用,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备受重视。
“衣冠南渡”后,赣南成为客家先民驻足的第一站,匾额习俗也随之带到了赣南,并在赣南广大客家地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赣南客家大多选择聚族而居的生存方式,为了敦宗睦族,寻根问祖,凝聚宗族力量,赣南客家先民修建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姓氏宗祠、族祠,各种祠堂都会挂堂匾。
一般来说,赣南客家匾额主要有堂匾、功德匾、寿匾三大类。堂匾一般体型较大,以长方形居多,字体亦较粗犷,匾饰相对简洁,主要突出“某某堂”的标识功能。功德匾和寿匾的大小不一,形制多样,讲究书法、图案、印、雕、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随着大姓家族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日趋增强,赣南客家匾额相关的民俗文化,逐渐成为具有教化乡邦和乡村管理功能的主要载体,因而长盛不衰。(www.daowen.com)
在赣南客家,挂匾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大事。各个姓氏对于挂匾都做出了严格的相关规定,从规制到仪式都有一套独特的程序:申请、定匾、游匾、祭匾、挂匾、揭匾、宴请,族人欢聚一堂,共祝主人家人丁兴旺、吉祥如意。
新世代匾额习俗以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为主。品行高尚者,热心公益者,为国家、民族、家族做出突出贡献者,取得博士学位高级职称者,等等,都会通过赠送匾额给予表彰。此外,匾额制作的内容规格也有很多讲究。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匾额是一种文化生命的符号,象征着主人的品格与理想,有利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更有利于维护家庭、宗族和基层社会的稳定;匾额是书法艺术的珍贵载体,其雕刻以雅传俗,以俗映雅。匾额对我们研究古代文书制度、封赠制度、官吏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实物资料。
2014 年,赣南客家匾额习俗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经历了1000 多年传承发展的匾额习俗,今天,更是获得了新生命,赋予了新内涵。它将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