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庆祝劳动,祈福纳吉:了解狮犁狮与狮犁祈福文化

庆祝劳动,祈福纳吉:了解狮犁狮与狮犁祈福文化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逢春节期间,在夜幕降临时、阵阵鞭炮声中,深受百姓欢迎的蓆狮、犁狮表演便开始了。古陂蓆狮、犁狮是信丰县古陂镇谢氏、黎氏一种以狮子和牛为形象的香火狮。蓆狮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连续表演三夜。这种狮灯表现的主要是以犁田的劳动场景为主。古陂方言中黎与犁同音,遂命名“犁狮”。犁狮表演沿袭传统民俗仪式,场面热闹,乡土气息浓厚。2011 年,古陂蓆狮、犁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庆祝劳动,祈福纳吉:了解狮犁狮与狮犁祈福文化

赣南信丰县东部的古陂镇,是赣南四大名镇之一。这里田畴肥沃,水源丰沛,物产丰富,千百年来凭借“地灵”养育了不少“人杰”,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每逢春节期间,在夜幕降临时、阵阵鞭炮声中,深受百姓欢迎的蓆狮、犁狮表演便开始了。

舞狮表演,全国各地都不少见,而舞这种烟火如毛发的狮,却是古陂镇的独一份。只见这狮随着沧桑古老而神秘的唢呐铜锣声走走停停,在每家每户门前,它的狮头都要轻点几下,做出稽首的样子,憨态可掬。而浩浩荡荡的“从狮”队伍,也体会着欢快热闹的春节气氛。等雄狮完成了预定行程,观狮的人们便一拥而上,将未燃尽的香火抢走,插在家里的大门上,寓示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

古陂蓆狮、犁狮是信丰县古陂镇谢氏、黎氏一种以狮子和牛为形象的香火狮。蓆狮起源于明末清初古陂谢氏,由于这种狮灯的狮身是用两条草蓆连接而成,也因为古陂方言的“谢”与“蓆”谐音,故命名为“蓆狮”。蓆狮舞有数百年的历史,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主要是顺应了当地农民的愿望:从前是为了表达祈吉求福、驱瘟避邪的愿望,如今是自娱自乐、凝聚人心、增强团结的一种表现形式。

蓆狮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连续表演三夜。整个舞蹈过程包括舞狮和赶龙两部分,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身,一人舞狮尾,配以两个“廻廻”,负责引狮、逗狮,活跃气氛。其“双哨会狮”等舞狮招式,堪称一绝。表演时以2/4 节奏的打击乐伴奏,整个舞蹈热烈紧张,节奏明快有力,具有原始舞蹈伴奏音乐的风格特点。蓆狮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赶龙,到第三天即元宵节的夜晚,所有谢氏男丁都必须两手各持一把香火,将蓆狮送上附近的山上。并在当夜添两条各由三人舞动的稻草香火龙,在山上嬉戏狂舞,营造一种锣鼓喧天的场面。然后香火龙在前,蓆狮在后,轰轰烈烈把香火龙、蓆狮送下山,一直赶到村中祠堂门口,意味着本族百姓将家家兴旺、事事顺心。(www.daowen.com)

犁狮则出现在清光绪年间古陂黎氏家族。这种狮灯表现的主要是以犁田的劳动场景为主。其造型是模仿牛的形象,道具也是以牛和犁为主。整个舞蹈动作以表现犁田时的快乐场景为主,并配有“廻廻”负责开路、逗狮。古陂方言中黎与犁同音,遂命名“犁狮”。犁狮以稻草为原材料做狮身,遍插特制香火。犁狮表演沿袭传统民俗仪式,场面热闹,乡土气息浓厚。主要表演阵容有一头大牛、一头小牛、一个“廻廻”、一个扶犁人。伴奏音乐与赣南采茶戏的《状元红》基本相同,属徽调式,旋律流畅,富有变化。

谢达祥,1936 年生于古陂镇,13 岁开始学舞蓆狮,凭着吃苦肯学的精神,成了村里蓆狮表演的能手。在他的努力传承和带领下,蓆狮表演一度在赣南大地声名鹊起。谢达祥教的蓆狮表演弟子还曾登上第二届赣州国际脐橙节的大舞台。2011 年,古陂蓆狮、犁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