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戏曲,大家在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京剧。而江西婺源的徽剧,被誉为是“京剧之母”。这是为什么呢?
故事得从清代的“四大徽班”和乾隆八十大寿说起。当时皇帝要过生日,这京城的玩意儿早就看腻了,得换个口味呀!于是有大臣就建议召江南的戏班来表演。就这样,扬州的三庆班被召入京表演,接着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6 个戏班逐渐合并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再后来,徽剧与其他剧种融合发展,逐渐演变为京剧,所以徽剧被称为“京剧之母”。
由于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徽剧名声大振,快速风靡全国。京城以外慢慢出现了4 个影响较大的徽班:老庆生、彩云、同庆、大阳春。它们陆续都在婺源落地生根,唱遍了全县所有的城镇与山村,巡演所到之处座无虚席。徽剧深受民众喜爱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剧目通俗易懂,结构简练,动作性强,“戏”的成分浓,雅俗共赏,在表演上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并通过难度较大的动作、神情表现出来。徽戏还特别严苛讲究人物的亮相与身段,这种严苛的要求能够很好地刻画人物形象,让人过目而不忘。
大家都说,婺源最不可错过的,除了油菜花,还有徽剧。婺源徽剧传承人江裕民13 岁就开始学习徽剧表演,几十年来,他给人们带来了《长城砺剑》《扈家庄》《汾河湾》等经典作品。改革开放后,婺源越来越出名,也有不少人来婺源旅游,江裕民结合时代特点,创作了《茶乡赞歌》等戏,赞美了婺源的绿茶,把家乡的风味融入家乡传统的戏剧之中,既结合了时代特色又兼具传统风味,引起了很好的反响。(www.daowen.com)
婺源徽剧内容丰富,反映历史传奇、民风民俗、传统美德等题材的剧本有490 余个;在声腔上,婺源徽剧以弋阳腔、高拨子为底子,吸收了目连戏的高腔、下江调,种类繁多,和中国南北几十个地方戏曲剧种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称得上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2006 年,婺源徽剧被列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你,想不想现在就到婺源来,感受这场视听盛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