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客家围屋营造技艺探索:揭秘其独特魅力与奇妙设计

客家围屋营造技艺探索:揭秘其独特魅力与奇妙设计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 年围屋营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十年来,凭借一身围屋营造传统技艺的绝活,钟彦鹏维修过关西新围、燕冀围和乌石围等10 多处围屋、祠堂。以龙南为代表的赣南客家围屋营造工艺,是研究明清时期龙南以及赣南社会历史极其宝贵的载体,是客家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是考证、传承中原优秀文化和客家文化形成发展的宝贵资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客家围屋营造技艺探索:揭秘其独特魅力与奇妙设计

在今天人们的视野里,赣南客家围屋就像一张跨越久远年代的黑白照片,越看越有味道;它又像一部厚重的史书,其蕴含的建筑艺术、防御体系、民俗风情,无不让人心驰神往;它更像一位涅槃重生、气质俊朗的文化使者,正走出深山,向世界打开自己的围门。

在赣南,现存围屋600 多座,而龙南市就有370 多座。2014 年围屋营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时光深处沧桑了数百年的围屋,正被一颗颗情怀炽热的匠心与大爱温暖守护。龙南市里仁镇上游村的钟彦鹏,16 岁时就开始学习传统木工技艺,承接围屋、祠堂的维修工作至今,已有40 多个年头。

守护围屋,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钟彦鹏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数十年来,凭借一身围屋营造传统技艺的绝活,钟彦鹏维修过关西新围、燕冀围和乌石围等10 多处围屋、祠堂。

钟彦鹏深情地说:“每一座客家围屋,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烙印与脉络。”因此,维修前,要到历史的背景中寻找答案。维修的过程烦琐、耗时,考验着一个人的执着与匠心。这些年,凡是经手维修的每一座围屋,他都力求恢复原貌;每一次施工,他都按照传统的赣南围屋营造技艺进行,如维修墙体采用三合土夯筑法,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www.daowen.com)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配方:上好的石灰、黄泥、沙石是主料,加入精确比例的红糖、蛋清、糯米浆等混合均匀,每天浇水发酵。15 天后,将大小均匀的鹅卵石拌入其中,再配以熬制好的桐油,一道完美的三合土材料才算制作完成。此时需得立马夯筑,这样筑成的围屋墙体,宛若铜墙铁壁,经久耐用。

数十年来,钟彦鹏融木工技艺和泥水工技艺为一体,掌握了卯榫、斗拱、夯土墙、河卵石砌筑等传统的围屋营造技艺,既修旧如旧,又推陈出新,成为围屋营造的样板。

龙南境内的客家围屋基本涵盖了客家围屋的所有建筑样式,面积也从200 余平方米的猫柜围到10000 多平方米的关西新围,在建筑高度上,以2~3 层居多。在防御功能方面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为防止敌人偷袭,围屋四周墙基埋有数米深的梅花桩;围屋瓦面上布满了用剧毒药水浸泡过的三角铁钉;而围屋围门顶上,则设有注水孔;围内各相应地点,设有消防池和消防缸;外墙采用三合土和桐油夯筑而成,不让木头外露,且用生铁紧固房梁,可谓是铜墙铁壁。为预防围内断粮,围内除设有专门的粮仓外,还有用精确比例的蛋清、红糖和糯米饭砌成的假墙作为储备粮。

龙南客家围屋不仅坚固、易守难攻,而且在构造艺术方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以龙南为代表的赣南客家围屋营造工艺,是研究明清时期龙南以及赣南社会历史极其宝贵的载体,是客家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是考证、传承中原优秀文化和客家文化形成发展的宝贵资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