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稻作习俗:源自万年的起源历史

稻作习俗:源自万年的起源历史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元璋吃后大加赞赏,亲自将其命名为贡米,传旨“岁岁纳贡,年年上朝”。万年是“稻米之乡”,也被称为“世界稻作起源地”,万年人在长期的水稻耕作劳动中与当地传统的民间文化融合,逐步形成了在歌谣、节令、风俗、耕技等方面具有地方特色的稻作文化,不少稻作文化习俗至今仍沿袭不衰。2014年,万年稻作习俗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稻作习俗:源自万年的起源历史

相传元朝末年,一次,朱元璋中了陈友谅的埋伏,丢盔弃甲败逃到江西万年县的荷桥。

当时,万年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朱元璋人困马乏,在村后雷公庙迷迷糊糊睡着了。梦中,自称米谷神仙的一对少年男女,请朱元璋帮四方百姓搞些稻种,凿些泉水,说完人影便闪出了庙门。

朱元璋追出庙门,只见少年变成两棵稻苗儿,不久便结出了十几穗黄澄澄的谷子。朱元璋返身进庙想拿一只香炉装谷子。谁知忙中出错,拿的是一块落魄秀才遗落在庙里的大砚台

朱元璋捋完谷子,天已大亮。回村后见一户人家屋内停着一男一女两具年轻人的尸体,男的叫野禾,女的叫芒谷,是在荷桥坞里凿泉眼给累死的。朱元璋知是昨晚的神仙,忙向村人请教找水方法,一位老者说:“要想挖通泉眼,除非请动雷公神。”

朱元璋返身回庙,请雷公神发发善心救救荷桥百姓。

雷公神见真龙天子来请,纵身跃上云头,一声炸雷响后,泉眼顿时大开,荷桥坞里流水潺湲。百姓们忙着放水耕田,朱元璋忙去取谷种,不想砚台里的谷种全染黑了,少许墨迹还渗进了谷粒。后来,荷桥贡米的米尖上都有一条线形黑迹,这也成为区分真假贡米的标志。

朱元璋登基后,荷桥百姓为了感谢朱元璋,把这种米送到了朝廷。朱元璋吃后大加赞赏,亲自将其命名为贡米,传旨“岁岁纳贡,年年上朝”。(www.daowen.com)

贡米的传说拉来皇帝做广告,是夸赞万年稻米质量好。

万年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乐安河下游,鄱阳湖东南岸,气候温暖湿润,光照时长,雨量充足,适合水稻油菜、瓜果等农作物生长,历来是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

万年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境内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古文化遗址是当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14000 年前至12000 年前,万年原始先民就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业生活,并形成了最原始、最古朴的稻作习俗。

万年是“稻米之乡”,也被称为“世界稻作起源地”,万年人在长期的水稻耕作劳动中与当地传统的民间文化融合,逐步形成了在歌谣、节令、风俗、耕技等方面具有地方特色的稻作文化,不少稻作文化习俗至今仍沿袭不衰。万年的稻作文化浸润在人们的日常饮食里、宗教庆典中、结婚喜筵上,以及绘画和歌曲里。2014年,万年稻作习俗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发展到今天,万年贡米荣获地、省、部、国际优质大米,出口免检产品和“绿色食品”等多项荣誉称号,万年贡米已成为人们放心喜食的米中精品。万年稻作习俗及贡米生产技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要的农业研究价值和可观的经济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